![](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53685badbffec7cf.jpg)
昨天我们讲到,苏秦第一次出山游说秦王便以失败告终,而且是惨败,要多衰有多衰,可想而知苏秦当时该有多么沮丧。
穷困潦倒的苏秦在秦国实在是混不下去了,只能硬着头皮返回家乡。
回到家中,苏秦迎来的不是嘘寒问暖,而是白眼和冷遇。对于家人的态度,苏秦没有抱怨,而是深深的自责,所有的过错都归罪于自己,是自己经师不到,学艺不精。
苏秦虽然自责,但他并没有气馁、消沉,他翻箱倒柜找到了姜太公的一本兵书——《阴符》,苏秦如获至宝,开始埋头诵读,细心钻研,反复练习揣摩,终于参透了其中的奥妙。
一年后,苏秦合上书本,信心满满地再次出山。
这次,苏秦改变策略,不再选择去秦国,而是去了赵国。
苏秦在赵王面前侃侃而谈,受到赵王的赏识并委以重任,封为武安君,授予相印,并赐予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白璧百双,黄金万镒。
于是,苏秦便去各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以制约强大的秦国。
就这样,苏秦在赵国为相时,秦与东方六国的交往被切断,秦军不能入函谷关。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
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被苏秦的策略所决定。
这是苏秦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风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全天之下,老百姓也好,王侯也好,这些谋臣也好,都得按照苏秦的指示,按照苏秦的最高精神来办事。
在这期间,苏秦可谓“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动了韩、赵、燕、魏、齐诸国合纵,迫使秦国废帝退地。
苏秦终身兼六国宰相,使秦国十五年不敢东进。
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
合纵拆横,苏秦功不可没,不花费一斗粮,不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枝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
从古至今,人才都是时局决胜的核心和关键。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3e26ef745ca62162.jpg)
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
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合纵,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于朝廷之内,不应用于国土之外。这个道理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苏秦凭一己之力而使天下太平,他的雄才大略的确让人佩服。也就是说,对于政治而言,管理比战争更为重要,内治比外延更为重要,只要练好内功,储备实力,把自己的国家管理好,你无需对外发动战争,就能安内攘外,让别国臣服于你。
对于合纵,苏秦功不可没,贡献之大,待遇自然不会差。
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镒被他化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华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加重。
函谷关以东的各个国家都把苏秦奉为上宾,同时赵国也因为苏秦成为了各国的老大。
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杜塞左右大臣的嘴巴,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
这段描写的是苏秦的出身,那是相当的贫寒,穷得家里面连门都没有。
就是这样的贫寒之士发迹后,也能够在天下行走,而且走的时候跟螃蟹似的,横着走,牛得不得了。
苏秦在跟诸侯们对话时,那些各国之主及大臣们在他面前都不敢说话,因为天下没有人能与其匹敌,可谓权势滔天。
这一时期是苏秦真正人生巅峰的开始,说明苏秦确实有过人的本事和谋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英雄不问出处。
这个世界没有高人,只有不认命的人。
古往今来,多少伟大的人物都是从卑微开始的,所以不要在乎自己的起点有多低。
朱元璋创业之前就是个要饭的,刘邦不过是混迹乡野的小混混,而刘备就是个买草鞋的。再伟大的人物曾经都是普通人。
你可以没有出身,没有资源,但必须有一颗不服输、不认命的心,就如苏秦,面对失败,不灰心、不气馁,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努力钻研,顽强拼搏,最终达成人生终极目标,实现质的飞跃,纵横捭阖,睥睨天下,终成一代赢家。
那么,接下来又发什么了什么事呢?
我们明天继续!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65817/6845c3e7f08b4b6f.jpg)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