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极是误解,积极是行为

作者: 大自然在召唤 | 来源:发表于2022-06-30 03:00 被阅读0次

雨后的天空格外的多彩,鱼鳞一样的云被落日的余晖映照得如水墨画一般。朋友从外地过来办事,我们一起吃个晚饭,朋友热切地说:“你在朋友圈发的我内容我都看,我也对那些儒释道文化有研究。佛家消极,儒家积极,道家成仙。”

我没多说什么,只是告诉朋友,儒释道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根,不是这么简单几句话就概括的,而且这种认识也是一种听说,并没有深入之后得到的结论。文化是要实践的,只有实践之后才能知道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只是道听途说的表面认识,只会让自己停留在文化之外。

在我看来佛家文化并不消极,消极的只是人们的错解。

释迦牟尼六年苦行,夜睹明星而悟道,然后四十九年说法,把他悟到的真理弘扬出来,让更多人了悟真理,得证涅槃。他用一生来践行着他的道,难道是消极吗?

唐代的鉴真东渡六次海上航行,第五次的时候,已经年老体衰,并且双目失明,但坚定的信念,让他完成六次东渡,把佛教理论带到了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这些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鉴真也受到了中、日两国和佛学界的尊敬。

近代的虚云,虚云曾传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以一身而兼禅宗五宗法脉。他一生寻师访道,参禅见性;复兴名蓝古刹,倡导农禅道风;弘扬佛法,利济群生,深受佛教徒及社会人士的尊仰与钦敬。

释迦牟尼之后的历代传法僧人,前仆后继,如飞蛾扑火般地付出生命来把真理的弘扬延续下来。这是他们在得到真理之后的感恩,他们燃烧自己的生命,照破众生的无明。

一代一代的事迹,数不胜数,一代一代的故事,精彩无比,一本一本的经典,装点着佛家的富贵。这些都是积极行为之后带来的结果,如果消极避世,就不会有如此局面拓展开来,更不会有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各宗各派都在自己的理解真理的角度进行着传播,虽门派不同但都认一个根源,那就是释迦牟尼,都各说各理,但都是对缘起的不同理解。

说是误解,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前理解,根本没有深入进佛教思想当中,看看思想内涵到底是什么?如果真的能够进去,也就会被佛陀的思想所折服,那是彻底的臣服,也会激发出无尽的慈悲,会发出大愿,把这最究竟的真理用生命来弘扬。

佛家思想讲破执,是去掉人心中烦恼的根源,只是很难被人接受,只是因为自我的根深蒂固,只是因为自我的不舍,就会在自我的角度来理解破除执著。

如果能够从佛陀本意了解破执,就会明白,去掉心中不净地染着,还心灵一片清净,这时,就会以出世的清净心,来做入世之事,这样,就会尽心尽力随缘做事,但不会执著结果。

心中了无牵挂,做只是随缘,随缘了旧业,不再造新殃。这是多么洒脱的人生态度,也是多么自在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消极是误解,积极是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mt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