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想报考职业中专!不想考普通高中了!
午饭时,余嘉同学来到我的餐桌旁,开口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登时意外:按照他几次模拟的成绩,考普通高中应该没问题的。
我不禁问:是不是昨天有职业中专发招生宣传页,打动你了?
我想学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
那更应该读普通高中,考你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的大学!我说,职业中专学到的只是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读大学里的计算机专业,可以学到开发软件、程序,做高级工程师呀。
哦。余嘉同学眼睛点亮了。
哪我报哪个高中好呀?我不想报我们学校的高中。
你的意愿呢?(私立学校的毕业班老师都有直升任务,就是动员学生考本校的高中部。)
我……他支吾着。
我笑笑说:考咱们学校高中部呗,你的女神也报考本校呢!
真的?你怎么知道,有多大把握?他的眼睛更亮了。
我早就从别的同学口中得知,他最心仪的女孩也报考了本校高中部。他也多次偷偷问过我女孩的志愿。
我作班主任,当然知道,我从她爸爸那里知道的。
那我就报考咱们学校。他笑着说。那到时候,你管分班吗?
我是初中老师,怎么管得了高中分班呢?
我想和她一个班,能不能找校长说说。
我被他幼稚的想法逗笑了:你找校长怎么说?——校长,我喜欢那个女生,想和她一个班,你把我们分到一块吧!
他低头笑了。
不在一个班,也没什么,在一个校还不行。为了心中的“女神”,你努力学,成绩和她一样好,就会分在尖子班呀。
万一分到不同的班,还是不好。他又犯了难。
我笑笑:少年的心事,就那么浅、那么纯。
你知道“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什么意思吗?我问。
他想了想,点点头。
你努力学,赶上她的成绩,不就有可能和她考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级,甚至同一所大学了吗?
好呀。
我的话,似乎打开了他的疑惑,他长舒了一口气,低头吃起饭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958355/752a02b0fd3d5884.jpg)
晚上,余嘉同学交的随笔就以《只因我还年轻》为题,写下自己的“誓言”:
“只要我想做的事,我就一定会去做,是什么也阻止不了的,唯一可能的就是我不想做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做什么事,都没有回头路,想好下一步,不去后悔上一步,错了从头再来。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我也不会放弃我坚定的每一件事,只因我还年轻。”
我能读懂他文字背后的青春梦想。
这就是少年心事,纯真可爱,直白真实。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他的经典著作《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提出了意义疗法来解决诸多心理问题。
他认为,按照意义疗法,“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发现生命之意义:(1)通过创立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事业;(2)通过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进采取某种态度。”
对于青少年来说,增加学习的动力是需要意义的赋予的。
在唯成绩为单一评价标准的当下,能不放弃学习,仍旧保有学习的动机,是要克服各种困难和诱惑的。
而在学校生活中,“体验某种事情或面对某个人”,也许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前进的意义之一。接近一个心仪的女孩,对于懵懂的少年,也许就他留在学校继续苦读的动力。
弗兰克尔还说:
“人们一定要有理由才能幸福起来。人类不是在追求幸福,而是通过实现内在潜藏于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意义来追寻幸福的理由。”
从这一角度来理解学生,在正常的同学交往中,允许学生有这种个人化隐密的小情感存在,尊重学生追寻“幸福”的权利,并以此引导到正当的学习上,作为学习的动机和能量,也是一种值得珍惜的情愫嘛。
作为班主任,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情绪,哪怕是隐秘的、小众的,只要是正常的,健康的,并能借此给学生以动力和希望,督促他们去追求美好的生活,追逐心中的梦想,有何不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