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林社佛学爱好者菩提岛原创文学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第二章

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第二章

作者: 红林主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08:29 被阅读0次

从人们对“假货”的憎恶就能看出“真”的重要性。生活交往中我们追求“真诚”,消费购物时我们追求“真货”,思想提高中我们追求“真理”,修行悟道中我们追求“真人”。最早的“真”字从“贞”变形而得,贞从贝从卜,卜贝属于占卜的一种,是汉人传统的习俗,是最简单的一种求真过程,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道的人为真人。真,与幻相对,而按佛祖如来的教义,世人的一切见识皆为幻相,并不是真实的,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得都只是我们个人的感受而已,并不是事物的真实性。这和我们前文所说是一个道理,佛祖如来并没有说法也没有得法,他所说之“法”只是对“真法”的感悟与认识。

世间何为“真”,唯有“法”为真。凡为事物诸相,只是世人对事物事实性的见识与表达;法相,也只是佛祖如来对“法”的见解与感悟。诸相,并不是事物本身,不能全面阐述事物,也不能表明事物的真实。法相,并不是法的本质,不能全面表现法,也不能表明的法的真实。正是因为没有,也不能代表和表明事物与法的真实性,故诸相与法相,就有了差别,有了等级。

当世人用“财富”来衡量“成功”时,人与人之间就有了穷富的差距,我们为此种差距而感到苦闷,因为我们还不明白成功的真实意义;当世人用“地位”来获取“尊重”时,人与人之间就有了身份的等级,我们也为此种等级而感到不平,因为我们还不清楚“尊重”的真实意义;当世人用“名声”来产生“影响力”时,人与人之间就有了力量的差异,我们更为自己的默默无闻而感悲,因为我们还不懂“名声”的真实意义。

成功,并不是有钱,设计好一张宣传单页是成功,写好一篇文章是成功,陪孩子快乐一天是成功,让老婆顺利生下孩子也是成功。成功,是心理的感受,不是获得;成功,是人生的节点,而不是目标;成功,是圆满的结束,而不是亏欠的拥有。如果,你能感觉到发自内心的纯真的快乐与满足,你就是成功的。这是成功的“真实性”,也就是本质,在这样的真实面前,人人都是成功的,人人都是平等的。可惜,世人不明白,也不想明白,所以自寻烦恼。

在《金刚经》中,佛祖如来若是听到须菩提的对话很合心意,或是了悟开性,就会很高兴的说:“如是,如是”。《邓小平理论》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指导方针,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而世人却住相于自己的见识,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自见就是自明。如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这是三种境界对事物“真实性”的不同表现,在这三个词中都有一个“是”字,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让佛祖如来如些慎用“如是”二字,整部《金刚经》中只用过二回。又是什么让“实事求是”成为贯穿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让世人痛苦不断的“自以为是”总在世人心中。终究原因就是一个“是”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林悟道《金刚经》第二十三品:净心行善分 第二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yqf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