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未老恩先绝
无论这个世界怎样进步,无论大家怎样标榜男女平等,女性从来都处于弱势。比如,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豆腐渣。
再优秀的女性,比如女博士,女企业家,一过三十,便被家人催婚,生怕熬成老姑娘,没人肯娶。
再美貌的女性,比如女明星,也难保男性会出轨,找情人,甚至找妓女。
即使是胡因梦那样的美女,跌落到世俗生活里,也会便秘,也会呲牙咧嘴,也难免不会露出与常人无异的丑态。
短短三个月,就从男才女貌童话故事里的女主变成失婚少妇。再然后,她终身未嫁。
红颜未老恩先绝的悲剧,并非只在皇宫里上演,也并非只在平常女子身上发生。
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便败给了岁月。一句审美疲劳,让你无话可说。
更何况,全天下的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总有一天,不知明镜里,何处添秋霜,眉梢显出了疲惫,眼底多了些沧桑。
男人虽也会老,会有将军肚,会秃头会乏力,事业却是他的春药,总有年轻貌美的女人,主动或被动地牵引他的情思。
失去婚姻是否失去一切?
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已经获得了完全的经济独立。当面对离婚时,特别是有一个孩子在身边,女性总是会少了很多的底气。
是的,一个离了婚的男人,只要有房有车,再找一个没结过婚的女子,似乎理所当然。
而一个离婚的女人,若是找了一个没结过婚的男子,那简直就是高攀。
更何况,谁愿意拿出精力和金钱来养别人家的孩子?
离婚再嫁,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经济纠纷和人际纠葛。多少女子,被打入另一个人间地狱。
张幼仪离婚时,四哥嘱咐她,五年之内,不得再嫁,怕别人说这场婚姻悲剧的原因是她不守妇道。
可是徐志摩却不用顾东顾西,他肆无忌惮地追逐他人之妇。先是林徽因,然后是陆小曼。
他不怕留人口实,他写成诗,写成文,写成日记,他要让当时乃至后世的人们,一起来分享他甜蜜而又忧伤的爱情。
不是她不好,只是没遇到懂她的人
张幼仪离婚那年不过23岁,不是没有人爱。曾有罗家伦挑明了想要娶她,被拒后,很快和前女友重归于好,结成夫妇。
此后三十年的岁月里,张幼仪活出了自己的风骨。她在德国专攻幼儿教育,小儿子彼得夭折后,她回到国内。
她与人合营云裳百货,一时被时尚的小姐夫人们追捧,陆小曼唐瑛之流成为她的主顾,她却只是隐在幕后,不肯过多地标榜自己。
她经营女子银行,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名誉,又赚取了大量的钱,甚至还不时地接济前夫徐志摩。
但在个人生活上,张幼仪一直孀居,不和男人谈笑,不让男人出入自己的家。
张幼仪是个严谨的人,像她自己所评价的,她生活太过严肃。出嫁前,母亲叮嘱她只说是,不要轻易说不。
纵然她后来经受了婚姻的打击,接受了德国的系统教育,她仍然保守而又拘谨。
晚年时,她教育出生在美国的侄孙女:“中国家庭之间的关系很重要……你来跟我说晚安的时候,偶尔会在我允许你离开之前,先掉头走掉,这样子很糟糕……”
她不会像陆小曼那样发嗲,公开场合也会亲昵地称呼摩摩,更不会当着公婆的面,让徐志摩吃她剩下的饭、抱她上楼等。
张幼仪曾和陆小曼徐志摩同席,她也深深感到自己的弱项,她回忆说:“我不是有魅力的女人,不像别的女人那样,我做人严肃,因为我是苦过来的。”
2003年,李敖送给胡因梦50朵玫瑰祝贺生日。李敖事后宣称:“只是为了提醒她,你再美,也已经50岁了”。
胡因梦一开始很开心,但她也没法不心存疑虑,她告诉记者:“其实最初,我就怀疑他的动机。后来知道他出了一本书,书名含‘玫瑰’二字,我就明白了。他的活法里,太多商业运作。”
就像徐志摩,从未关心过彼得的生死,却在彼得死后,写了一篇情深意切的文章,仿佛一直是位有责任感的好父亲。
他的文章,他的言行,他的爱情,他的婚姻,甚至他的日记,全是给世人看的,全要留传后世的。装得太久,连自己都忘了自己的真面目。
53岁时,张幼仪遵循夫死从子的古训,在征得儿子同意后,才在香港与中医苏纪之结婚。
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阿欢的信感人肺腑,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说:母亲独身三十年,含辛茹苦把我抚养大。母亲一生,没有太多开心的事。
母亲为了我,付出了宝贵的青春。作为母亲,您是那样的体贴。
可是,谁来安慰您?谁来陪伴您?母亲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人,我愿意把他当作我的父亲来尊敬。
张幼仪在她53岁的时候,得到了人世间最可宝贵的真情,得到了孩子真诚的祝福。
他们相依相伴二十载,幸福也许来得太迟,但是值得等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