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六讲中,我印象深刻的是“基于学情的教学决策”和“作品的收集与比较”这两项技术。首先,日常教学中我们常依据经验和学生的神情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决定课堂中的教学行为,但这些都不够科学和不具有针对性。通过反馈器,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较科学地了解到掌握的人数比率,从而决定使用生生启发还是教师补充还是其他类型的教学。其次,我们现在也时常采取展台和手机连接希沃平台上传学生作品,从而进生生互动和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但耗时多而且展示不全面,容易打击部份同学的积极性,若学生能自主上传作品应该可以提高效率。
在第七讲中,王博士强调要灵活使用“个人抢权”与“随机挑人”来,两种方式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每一位学生思考。希沃平台也有随机挑选的功能,学生对于此种不确定性满是期待,但机器有时候也有bug,从没被随机挑选过的孩子就不喜欢,而且他们更多的是“凑热闹”而不是真思考。
在第八讲中,我对其中的学生录制教学视频很感兴趣。目前多是利用钉钉的班级圈功能让学生讲题或者是讲解部份知识点,但其实感觉可以拓展到复习,课外知识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
最后是第九讲中的电子书包,我还没接触过,希望能同有经验的前辈一起交流讨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