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有名的文豪,享誉世界的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说实话,前面三本书,我都没看过。但是却有幸拜读过他的一本宗教哲思集——《忏悔录》。从中感觉,托尔斯泰对人生以及生命的洞察非常深刻。即使不能成为一位世界级文豪,凭借他那睿智深刻的洞察,也足以成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
其中有一段,当时令我印象非常深刻。即那则著名的“古老的东方寓言”。
很久以前,流传着一则东方寓言。一位路人在草原上突然遇到一只暴怒咆哮的野兽。由于对野兽的恐惧,路人准备跳入一口枯井中。但是他看到在井底有一条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吞了他的巨龙。这个不幸的家伙,爬出去,定会成为暴怒野兽的嘴中之鬼;跳下去,无疑是巨龙的果腹之物。他只能牢牢地抓住枯井内长出的灌木枝。
他的手也有些力不从心,他想,应该是快要死了。上下都在觊觎他,但是他仍然硬撑着。就在此时,他环顾四周,发现有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在他抓着的树枝上打转儿,并且这两只老鼠还在咬这根树枝儿。
眼看着树枝儿就要断了,自己也将落入巨龙之口。路人看着眼前一幕,意识到,死亡已经不可避免。他悬在半空的时候,发现在自己周围的灌木叶子上,有一些蜂蜜,他于是伸出舌头去舔舔蜜。
野兽指代的是生活,情绪,欲望的赤裸狰狞。巨龙指代“虚无”,《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那条巨龙名字好像就叫“虚无”。枯井或许代指“死亡”,这则寓言认为,死亡了怎么样呢?被虚无吞噬。一黑一白的老鼠分别代指黑夜和白昼,他们不停地在啃咬人之生命时间的这根“树枝”。那些蜂蜜,则是代指生活中那些时常出现(或者不常出现)的片刻或短暂的美好。它们甚至慢慢麻醉了人,而忘了自己实际上处在进退皆将被啃咬,乃至吞噬的,近乎绝望的处境中。
只要内心没有一个终极的信仰,或言根本的归宿,就将幻化出“虚无”这条恶龙,“野兽”也将容易入侵。面对野兽,巨龙,老鼠,就几乎毫无抵抗之力。而只能“今朝有蜜今朝舔,今朝有酒今朝醉”。只能麻痹自己。况且,多少人被麻痹到已经意识不到这是在麻痹自己。我也常常这样啊,只不过于思想,探索上稍微好些,至少,我心中有一些关于终极的东西在。
当时的托尔斯泰,就是因为内心缺乏信仰,没有终极,在纸醉金迷,步入50多岁的时候,人生突然感觉没有前路可走了。再如何富贵奢华,也不过面临之前或许已经产生了麻木和厌倦的那种感觉。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第一次无比强烈地撞击托尔斯泰的大脑和心扉。
当时盛行的“存在主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虚无主义为前提,提出“遏制,乃至消除生命欲望”,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另一种思想是“激发生命力量,以强力意志去强大,绽放自己”,代表人物是尼采。这两种存在主义思想都不能让托尔斯泰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和恐惧。
最终,他依靠理性思考和身心的体察、感悟回归了宗教信仰,皈依了曾经排斥过的基督教。当他看到当时天主教中许多教士腐败堕落的现象时,也毫不留情地痛批当时的教会里的一些人。可以说,托尔斯泰依从的是有关信仰的真理,和有关真理的信仰。《忏悔录》一书,即是记录托尔斯泰在思想和人生道路转变过程中的诸多非常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成为基督徒后,托尔斯泰的生活变得清淡简朴。后来写出又一部影响世界文坛的长篇巨著——《复活》。托尔斯泰关心下层贫苦民众的生活,对生命既深切热爱又真挚同情。他的作品中流露出宽广博爱的悲悯之情,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丑恶,讴歌、颂扬人道主义。作被誉为“俄国社会的一面镜子”。托尔斯泰晚年染上肺结核,离家出走,在一间简朴的火车车站去世。
托尔斯泰《忏悔录》片段——野兽,恶龙,老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