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国学与传统文化
诸葛亮的阵前形象,为何总被附加羽扇与轮车

诸葛亮的阵前形象,为何总被附加羽扇与轮车

作者: 有知社 | 来源:发表于2017-12-25 18:56 被阅读100次

文|小河对岸

无论是在众多影视剧作品,还是在游戏等衍生领域,诸葛亮的形象总是离不开羽扇与轮椅。而在正史中,却并无此记载。那么,后人为何要给诸葛亮的形象附上羽扇与轮椅呢?先看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中的一段:..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周公瑾的羽扇纶巾形象装束,这显然是苏东坡为凸显出周瑜的儒雅与从容,硬给周瑜附加上的。周瑜虽很儒雅,但赤壁鏖战之时,面临敌强我弱,江东危急存亡之际。周瑜作为孙刘联军之统帅,更需要威严与庄重,着甲胄佩刀剑,显然要比羽扇纶巾的装束更可信。军中尚武,儒生的装束很容易被人轻视,周瑜手持羽扇会显得不伦不类。兰陵王就因为自己容貌俊美、欠缺威仪之故,故而每临战阵皆着面具。

相比周瑜,诸葛亮给人的感觉却更具儒雅书生气质,从容淡定、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形态。关於诸葛亮的阵前装束记载,最早见於东晋时期,裴启的《语林》。据《太平御览》引东晋裴启的《语林》:.."诸葛武侯与宣王(司马懿)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挥三军。"

而裴启的《语林》与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同一类的体裁,有些记载纯粹就是段子,禁不起推敲。故而,也很考证其真实性。按裴启的记载,诸葛亮乘素舆(没有装饰的战车),葛巾(葛布做的头巾)束发,手执白羽扇。诸葛亮这形象,给人以朴素、从容的感觉,与现今影视剧等作品中的诸葛亮形象也相去不远。

按理说,轮椅并不适用於阵前使用,雍、凉多山道,路面崎岖。轮椅既不如辇舆舒适,也不如辇舆机动省力。对於诸葛亮的扈从来说,情愿一路背着诸葛亮,也不会愿意用轮椅推着诸葛亮。那么,为何影视剧作品还要给诸葛亮换上轮椅呢?

其一,轮椅行动不便,更显从容淡定。就如两人下象棋,一方“老将”岿然不动。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智商上的碾压。给人的感觉,就不是一个层次级的较量。

其二,辇舆舒适,会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诸葛亮深受人爱戴,乘辇舆就会让人产生距离感,而坐轮椅更显亲切近人。

其三,诸葛亮阵前坐轮椅,给人一种劳身忧国、鞠躬尽瘁的即视感。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已年迈体衰,却也要强忍颠簸劳累、克复中原的那种不屈的意志。

参考资料:《三国志》、《太平御览》、《三国演义》等等;

相关文章

  • 诸葛亮的阵前形象,为何总被附加羽扇与轮车

    文|小河对岸 无论是在众多影视剧作品,还是在游戏等衍生领域,诸葛亮的形象总是离不开羽扇与轮椅。而在正史中,却并无此...

  • 麈尾 羽扇 | 谁为一挥军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执羽扇,庞统执麈尾 历来,诸葛亮的形象被定格为手执羽扇,头戴纶巾,北宋苏轼《念奴娇·赤...

  • 语言的力量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想必都会记得“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情节。王朗已经七十多岁,在阵前与诸葛亮舌战,被诸葛亮驳斥怒骂...

  • 为什么诸葛亮一年四季,都喜欢拿一把鹅毛扇呢

    一、先解疑 当提到诸葛亮的鹅毛扇,可能许多人最先会想到“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瑜。但是,“羽扇纶巾”这类装束形象...

  • 周瑜,古今第一儒将

    羽扇纶巾常常被今人用来形容诸葛亮的形象,以突出他的儒雅,羽扇纶巾真正的主人却是遥想公瑾当年的周公瑾。少年周瑜相貎英...

  • 知识大融通――做一件划时代的事

    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深入人心,之所以如此塑造是欲为其增添一些儒家的色彩,而诸葛亮所信奉的治国思想以法家为主...

  • 道法

    李世绩、刘伯温,甚而至于张良、诸葛亮,评书中这些顶级谋士通常是手持羽扇,身穿道袍,足智多谋,都以道士形象出现。为什...

  • 儒雅

    儒雅,是男人最好的品性 01 儒雅的男人,博学而多闻 说起儒雅,很多人脑海中存在的依旧是诸葛亮“羽扇纶巾”的形象。...

  • 无常曲

    不知为何会想起 羽扇纶巾 羽扇凌空而掷 笔墨挥毫 纶巾者 却毁了扇 毁了笔 也毁了人 我是被掷 仓惶而出的...

  • 诸葛亮:一个未被神话的神话人物

    一提到诸葛亮,我们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形象,他的睿智,机敏,淡定让我们深深折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诸葛亮的阵前形象,为何总被附加羽扇与轮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atl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