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三毛是因为读《撒哈拉的故事》,一篇又一篇由亲身经历写成的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全部注意力。那个只闻其名的地方,被三毛用活泼细腻的笔触描述出来,呈现在你眼前的是广袤的土地苍凉深远,连三芒草、金合欢都很难生长的地方,人,却那么执着、顽强地生活着,小孩子们用他们欢快的笑声装点着黄沙漫天的世界。
不在沙漠中生活,不历经物质生活的贫乏,大概很难体会为什么大家对吃如此津津乐道。
《沙漠中的饭店》将一个聪明狡黠的主妇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我们司空见惯的食物也可以如此给老外解释呀。三毛告诉荷西粉丝是冻住的雨,是泡软的尼龙线,荷西又以为是鲨鱼的翅膀。面对要求吃“笋片炒冬菇”的荷西的上司,一时半会筷子也长不出来笋呀,脑洞大开的三毛用削了皮的小黄瓜代替笋片,做出了被老板誉为最好吃的“笋片炒冬菇”,还表示如果公司将来公共关系时有缺,欢迎去供职。没有幽默和急智哪能带来的皆大欢喜的结果呢?
如果对比国人的结婚风俗,《结婚记》里的三毛和荷西简直是裸--裸--裸婚,结婚当天新郎还要上班,新娘还要做家务,用骆驼头骨作结婚礼物,帽子上别了香菜当装饰,在骄阳下走路四十分钟去法院结婚。因为是阿雍当地第一次有人公证结婚,观礼的人比新郎穿的还正式,法官比新娘还紧张,婚礼中的小疏漏让人看了忍俊不止。
一封信决定要嫁,荷西写信给三毛:“要留住你在我身边,只有跟你结婚,要不然我的心永远不能减去这份痛楚的感觉。我们夏天结婚好吗?” 一封电报告别单身生涯:“明天三毛结婚。”看似简单的背后是荷西六年多的思念和等待,是三毛疗伤结束开始一段新的生活,婚后的她又重新拿起了笔,才让我们看到了撒哈拉的故事,撒哈拉里形形色色的人。
三毛在撒哈拉快乐的做素人渔夫,大胆地做悬壶济世,有声有色地爬天梯考驾照。只是字里行间中仍会流露出因物质生活的贫乏而衍生的辛酸,如果是一帆风顺地在撒哈拉生存下来,反倒没有那么让人感动了。生命,在这片荒僻落后贫穷而贫苦的土地上,依然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并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快乐。
每次读最后一篇《白手成家》,我的眼泪都会不自禁地滚落。三毛把撒哈拉视为她的情人,是她半生乡愁的归属,可真正在她的怀抱中生活时,受到的挫折、付出的艰辛需要花费巨大的毅力和坚持才能化解掉,才能不中途退缩。
租下不久的家里没有书报,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运气好的时会来电,多半没有电,周末的晚上才有男主人。墙在中午时是烫手的,在夜间是冰凉的。客厅的房子中间有个四方形的大洞灰沙静悄悄地像粉一样的撒下来。有时候三毛会不自禁地在荷西去赶夜间的交通车时追出去,可荷西即使再难过也无法留下来,因为第二天早上六点要在班上,要赚钱解决生活需求。
即使这样,他们最开始做的就是布置陋室,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荷西自己做泥瓦匠将灰色的家里里外外粉刷成洁白的;自己做木匠,用讨来的棺材外箱做衣柜、书桌、书架、沙发、茶几。
“等母亲的棉纸灯罩低低地挂着,林怀民的”云门舞集“四个龙飞凤舞的中国书法贴在墙上时,我们这个家,开始有个说不出的意境和情调。这样的家,才有了精益求精的心情。“
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的家三毛又开始风花雪月起来,开始各处去捡东西,改装之后谁来了都喜欢。最有趣的是他们爬进总督家的矮墙去挖他的花,惊险之极却没被发现。一个记者说他们有全沙漠最美丽的家,把美丽的罗马建成了。
三毛身上有一种风骨,并不会随着物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环境好时可以过得怡然自得,听轻歌剧、跳舞、坐咖啡馆、搭便车旅行,念现代诗、艺术史;到了撒哈拉呢,在物质生活极度贫乏时不退缩、不轻易放弃,以开放的心态愉快地融入其中但不放弃自己的文明教养,并且尽可能的改善生活环境,让沙漠里的家依然充满情调,吸引、帮助各式各样的朋友。
这两本书我也非常喜欢
《哭泣的骆驼》依旧是记述撒哈拉的生活,但这时候,西班牙在撒哈拉的殖民统治遭到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以及毛里塔尼亚三国的反对,所以西班牙决定撤军,西撒人阵(撒哈拉独立力量)要求独立建国,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要瓜分西属撒哈拉。
看完《哭泣的骆驼》,天空仿佛都布满了铅灰色阴云,压得心里沉甸甸的。那么出众抢眼、有着立国报复的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就那么被自己人出卖枪杀了,他如明月般美丽的妻子,受过西方教育,出色的助产士,因为改信天主教就要被本地流氓诬陷是她出卖了巴西里,要先奸后杀。他的弟弟牺牲自己去救嫂子,救不了时,只好杀了她。在各方势力的争夺中,一波一波的撒哈拉人的牺牲着。现在那个地区的归属问题仍没有解决。
书中的《沙巴军曹》、《哑奴》也是两个让人深思的悲情人物。《沙巴军曹》在十六年前因为醉酒躲过了一次沙哈拉威人的屠杀,可也被仇恨啃啮了十六年,可在最后一刻,却扑向了即将爆炸的炸弹,保护了几个被他视为仇人的沙哈拉威孩子的性命。他以往牺牲的兄弟们都被带回祖国了,而他被永远埋葬在这片他又爱又恨的土地上。
《哑奴》是一个知道感恩、有智慧、有爱心、非常能干的黑人奴隶,居然能表达出“我的身体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想法。可是因为能干,连和家人厮守在一起的机会都没有,被用他来挣钱的主人卖到了其它地方。没人关心他的家人离开他如何生存,而他自己也茫然地任凭命运的摆布。
撒哈拉啊,那一波一波如海浪般美丽的沙丘,纵使是没有花朵的荒原依然令人神往,可文明文化发生碰撞时,也不全是美丽的天方夜谭。悲情,在《哭泣的骆驼》中淡淡的弥漫着。
《谈心》是三毛与读者书信往来的经典,在这里你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女子对生活的感悟,更能感受到纵使历经痛苦挫折仍保留的一颗明媚的心。
“---除了你之外,没有人能替你找出生命之路。”
“---好好地活下去,快乐是第一要素,胸襟是基础,体谅他人,是有学问的另一种解释。”
“---写作其实一点也不难,一开始的时候,尽可能踏踏实实地用字,不要写那种独白式的文体,写自己日常生活中所观察、所体验、所感动的真实人生。写初稿,写些实在的散文体故事,避掉内心复杂的感受---因为那样写,便需要功力,毕竟虚的东西难写。
肌理(结构)、文理(建材)、神理(外观)三个写作的基本要素缺一不可,而这其中,都是生命。”
三毛 三毛
即使三毛已经离去二十五年了,可给我印象中存在依旧是那个洒脱、不羁、快乐明媚的女子,她身上特有的气质与风采是学也学不来的,那是历经了痛苦自闭、挣扎的少年时期,历经了爱而不得,历经了风花雪月的洗礼沉淀下来的气质。
多年以后回想她的离去,没有太多悲伤反倒为她欣慰。年轻时痛失爱侣,历经十二年一个轮回,纵使功成名就,有那么多喜爱她的亲人朋友读者,可她已踏过千山万水,体会过世间的繁华与寂寥,但漫漫长夜与谁能共?要多少心力体力精力才能走完下一个轮回。
记得她的《雨季不再来》、记得她的《送你一匹马》、记得她的《温柔的夜》、记得她的《闹学记》,最爱的仍是撒哈拉里白手起家的三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