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霖山
—1—
今天下午,我和两位朋友到中国美术馆,参观《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没有想到的是,大门外等待刷身份证进入的人群,排起了长队。七月初炎热的下午,人很快被汗水湿透了。让人吃惊的是,美术馆内更是人山人海。
进去没有五分钟,我们三个人被走散了。其中一个朋友是学美术的,原本希望听他讲解,有助于我这个门外汉更好地了解经典的美术作品。可是如潮的人群中互相寻找和等待会浪费很多时间,我们只能各看各的。
—2—
由中国美术馆策划并主办的《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来自61个国家的224件艺术品同时亮相。这在中国美术馆史上尚属首次。今天有幸一睹馆藏毕加索、达利、珂勒惠支、葛饰北斋等艺术大师的真迹。
“这是一个汇聚之地,是一个可以包容不同的美、包容不同艺术家风格和不同人类艺术的一个殿堂。”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说,展览把人类文明美的河流汇聚到中国美术馆。他表示,国际艺术作品所展示的是全人类可以共享的情感、智慧和思想,观众通过这些大师作品可以领略艺术中超越时空的人性的光芒与伟大。
据悉,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外古今各类美术作品11万余件,其中国际美术藏品约3500件,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种类。
这些作品来自五大洲的61个国家,其来源主要得益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艺术家和收藏家的热心捐赠。
例如,1996年,德国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和收藏家彼得·路德维希夫妇捐赠82位欧美艺术家创作的89件(117幅)作品;2005年,刘迅捐赠俄罗斯油画精品108件,李松山夫妇捐赠非洲坦桑尼亚马孔德人木雕精品158件;2006年,伍必端捐赠苏联版画149件;2007年,李平凡先生捐赠日本浮世绘137件和日本现代版画218件;2016年,法兰西艺术院捐赠法国油画13件,赵羡藻捐赠国际摄影原作20件,杨振宁夫妇捐赠熊秉明的雕塑3件等。
《父母的故乡》是我今天第一次看见,非常喜欢的作品。白俄罗斯画家佛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的这幅油画,让我瞬间飞向了风吹稻浪、青山绿水的父母的故乡。父母的慈祥、温暖、勤劳、开明、豁达让我无限怀念。站在那里,我热泪盈眶,仿佛他们都回到了我的身边,我从孤儿变回有父母的人了。
微信的声音让我回到了现实,是朋友问我在哪里?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列平(俄罗斯)的《读书的孩子》也非常喜欢。让我回忆美好的大学时光和青春岁月。
油画《读书的孩子》 摄影 霖山—3—
美术馆应该是静静地欣赏作品的地方。但是人太多,声音嘈杂,作品下方用绳子隔开的地方,有很多儿童在临摹作品,根本没有办法好好欣赏。旁边的作品介绍字体太小看不清楚,只能用手机拍照,放大照片才能看清楚。
现在大家都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博物馆、美术馆、剧院、音乐厅。像今天这样难得的展览,没有讲解器可以租用,现场秩序比较混乱,喧闹不堪。但是,有这么多人愿意走进美术馆,说明热爱美术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令人鼓舞的现象。
去的次数多了,经过适当的教育和引导,家长和孩子们会慢慢知道美术馆是需要轻声细语的地方,也会看见“保持安静”的许多醒目的提示牌。
尽管参观体验不够完美,但经典作品还是赏心悦目,触动人心。
摄影 霖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