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读迟子建的散文集《光明于低头的一瞬》,篇篇精彩,可圈可点的地方颇多。
今天一口气读了《光明于低头的一瞬》《农事博览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土著的落日》《邦迪海滩的训犬者》《风景》《最苍凉的海岸》等7篇散文。
今天的读书笔记心得,我想分享一下这些散文的精彩结尾。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这是《光明于低头的一瞬》的结尾,深沉而有内涵。直接点题是显而易见的。
“虽然它拍卖的不是价值高昂的世界名画,但我觉得它是值得尊敬和留恋的,因为它拍卖和展览的正是生活的艺术。”这样的结尾把拍卖和展览的内容提升为“生活的艺术”,把传统的朴素的平常的农事赋予了人文艺术的内涵。这样的结尾把散文的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和高度。
“我们不该耻笑孤独,因为我们投映在大地上的影子也是孤独的!”这样的结尾含蓄,而又直逼我们的内心,既关照了同性恋者的情感,又启示着其它人的心智。
反问式的结尾是文章常有的结尾方式。《土著的落日》的结尾就是如此,“我们心安理得地看着他们为衣食而表演和展览曾被我们戕害的苛刻;我们剖开了他们的内心,却还要说这心不够温暖,满是糟粕,这股弥漫全球的文明的冷漠,难道不是人间最学生的淒风苦雨么?”这样的反问,更能发人深省。
“他们快走到作画人的身边了,我想那个人如果看到刚才的一幕,他画中的海会成为真正的海,会于苍凉中多几分生命的激情!”这样设想,想像式的结尾是迟子建散文中最常用的结尾方式,意境十分突出,韵味更为浓烈,画面强也最强。
“我觉得这位女市长其实就是达尔文的一道风景,而且是雨中的风景,虽然有些朦胧,但带给人的感觉却是清新的。”把人比作“风景”有两层意义,一是突出人物的特点,也是围绕文章人物的主旨。二是与访谈时关于“风景”的提问,通过结尾的这句话来呼应,十分巧妙而自然,非常值得我们写作者学习借鉴。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2本书《光明于低头的一瞬》(15):文止而意未尽
阅读时间:2019年3月23日
阅读页数:158-187页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请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