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青春想法成长励志
papi人生排序:自我的「原罪」

papi人生排序:自我的「原罪」

作者: 远近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09:22 被阅读25次

    1

    之前,湖南卫视《我家那闺女》一播出,一个集美貌和智慧于一身的女子papi酱就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节目里,papi和焦俊艳有一番关于感情和婚姻的话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papi认为,爱情应该忠于独立,要找到那个你喜欢也喜欢你的人,不要被年龄绑架,不要因为岁数到了去结婚,尤其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大龄剩女之类的看法就病急乱投医。

    焦俊艳同意了这个观点,她说,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奇怪,就是觉得这是大家都做的事情,所以你也必须要做。

    但她也理解作为父母的心情,她说,就是你比如有一天他们年纪大了,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可能孩子他觉得是你最亲近的人,否则你就很孤单,因为现在大家也没有兄弟姐妹。

    Papi马上反问了一句,孩子生出来是干这个的?

    焦俊艳顿了顿说,他(父母)觉得吧。

    然后,papi给出了一个人生排序:

    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papi也给出了排序的理由:自己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多的,随后伴侣是这一生要陪你走过的,而孩子和父母都只是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还是他们自己去走的。

    按照陪伴时间来做这个排序,看起来没毛病。

    但显而易见,节目中的父亲们统一露住了无法理解的表情。

    这就是非常真实的两代人的意见冲突,是对于感情家庭最直接的分歧。

    节目中,傅园慧的爸爸给出了自己的排序:父母>孩子>伴侣>自己。其他的父亲都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

    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广泛讨论,多家公号以“papi说出了许多人想说但不敢说的话”这个主题进行推送,网上也有许多人表达了强烈的赞同。

    但是,在每一条赞同的留言下,都有更多激烈的反对意见。

    反对意见的核心观点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实在是太自私了。

    2

    “我”这个字很微妙。

    它越来越呈现一种“中性化”。

    我曾参加过一些新媒体写作课程,里面都会提到一个观点是:不要总提“我”。对于别人来说,“我”是最不重要的。

    写文章的时候,不要总写“我觉得”、“我以为”,这样就太过私人化,引不起共鸣,反而会引起不适,会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太自我”。

    在平时工作生活中,如果你总遇到一个张嘴闭嘴都是“我”的人,也会觉得厌烦,会觉得这个人太以自我为中心,甚至是自私。

    许多人,给“自我”和“自私”划上了等号。

    就像有人认为papi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就是自私,他们认为“自我”和“非自我”是对立的,是相互排斥的。

    但实际上,自我和自私,是两码事。

    简单来说,他们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不能用来进行同义解释和对比。就像大米和苹果一样,你怎么比?

    自我和自私,最大的不同,有两点:

    第一点是:自我是行为意识,自私是道德意念。

    A喜欢独处,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他有点内向,不喜欢过多关注外界,这是一种自我。

    B喜欢热闹,喜欢聚会,善于交际,但更多地在想利用人际去获取利益,并不管别人的利益是否受损,这是自私。

    第二点是:自我是对个人独立性的强调,是独立意志的表现,自私是对个人利益的强调,是个人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

    同样一件公益捐款的事,A和B都不捐款。

    A不捐助的出发点是发现这个行为不合适不合理,决定不从众,这是自我。

    B不捐助的出发点是不想捐或者吝啬,不想帮助别人,这是自私。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自我时,应该使用事理判断。

    当我们评价一个人自私时,更多的是道德评断。

    很显然,papi在给出自己的人生排序时,你可以说她自我,因为她将“我”放在了第一位,但不能说她自私,因为她并没有损害任何人的利益。

    但我们——恕我直言——尤其是中国人,一旦涉及到“我”,不管这个“我”跟着怎样的宾语或定语,就会认为它是狭隘的、偏执的,甚至是排外的。

    无论是如何的“我”,都会马上和自私、不尊重、没胸怀等等联系在一起。

    这或许不是一个错误或缺点,我更愿意理解为这是我们文化中的一部分。

    就像我前几天看电影《流浪地球》的某篇报道里提到的一个故事,电影团队去美国寻找合作,美国佬看了剧本,提出两个问题。

    为什么你们逃离也要带着地球?

    为什么你们没有出现超级英雄?

    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中国东方文化中的一部分,我们有家国情怀,崇尚集体主义。

    在集体之下,哪怕这个集体只是一个三口之家,那么单独拎出来谈论“我”,说“我要如何如何”,都是不合时宜,甚至有人会觉得这是错的。

    但,我们在谈论“自我”时,不是在说“自私”。

    一个自我的人,不一定是自私的人。

    但一个自私的人,一定是扭曲了“自我”概念的人。

    自我和自私是两码事,同样的,自我和独立,我们往往放在一起说,但实际上,它们也是两码事。

    合理的自我,是与我们的自尊、自爱、独立等等品质息息相关,但不能混为一谈。

    一个独立的人,并非绝对等同于自我的人。

    一个自我的人,也不需要非要经济独立或其他独立了才可以。

    3

    在节目中,papi给人生排序做解释时,用的是陪伴时间的长短。

    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依然有人反对,很多人说,把父母家人放在自己之后,是不孝不爱,是没有家庭观念。

    但说出这种意见的人,是没有理解这个排序的背后真正的缘由。

    这就要提到我们做人做事的出发点。

    有一位网友给出一个比较通俗易懂的解释:

    先尊重自己的意愿,然后是伴侣、孩子、父母,这个排序是一种“意愿”的顺序,而不是生活中的排外和对比。

    并不是说如果有什么事情比如父母孩子病了,会因为怕自己以后活不下去而不给他们看病。

    它并不是“爱爸爸还是爱妈妈”,或者“我和你妈掉进水里你要救谁”这种选择性问题。

    这个排序,也不是在说“我”重要还是“父母伴侣孩子”重要。

    而是在说,在面对日常的生活中,你的一切行为,以什么意愿为标准,或者,你在对别人提出要求时,你以什么为出发点。

    在节目中,就“有了孩子家庭该怎么继续工作,是否就要放弃”这个问题,papi说了一段话,这段话,就是一种“自我本心”的出发点。

    她说:有了孩子就生啊,调整工作,如果老公提出“你要为我、为家庭放弃工作”,那肯定是不平等的,但生孩子是你自己想做的,就会主动放弃或调整事业。

    这个回答的意思非常简单直接,它的意思是——

    你做事情(包括放弃某些事情)的出发点,是你主动去选择的,是你尊重自己意愿去选择的,而不是对方要求你怎么怎么做,更不是你看别人怎么做然后你也要这么去做。

    有人认为,自我就是容纳不下他人。

    错了。

    真正的自我,是包容且接纳的,自我可以很广阔,他是一种本心。

    因为自我,所以他知道别人的本心是如何,可以尝试去从自我的角度去理解和接纳别人的不同。

    比如很多父母在要求孩子时,他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他们的意愿去生活,听起来是一种“我为你好”的观点,但实际上,这并非“自我”,而是看似他们把子女放在第一位,却以这种“第一”作为裹挟,来满足他们的期待。

    但如果我父母也把“自我”放在第一位,他们就会有一种“自我”的代入感。

    自我的代入感,是我认为自我最大的好处之一。

    他们会设身处地去想,如果这件事落在我身上会如何反应,而不是一味地去想“你要按照我说的去做。”

    自我的本心,不是自私,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以我为意愿,进行画圆(关于画圆概念,可以重新阅读这篇文章:“你是一个圆。”)。

    再简单点来说:

    自我,是看到自己不理解的事情,说,哦,好吧,只要你愿意,只要你开心就好。

    非自我,则会套用一堆各种别人的或约定俗成的条条框框,告诉你,我反对。

    自我的人,会说,你愿意,那就OK。

    非自我的人,会说,你看别人如何如何,所以你也应该怎样怎样。

    4

    和许多品质一样,自我,同样具有原罪。

    自我的第一个原罪是:自我不是一种政治正确,也并非人人适合。

    每一个成事(或我们所理解的成功)的人,他是否自私无从知晓,但首先他必须是一个自我的人,可以不受别人的意见摇摆,愿意坚守自己,甚至自我到偏执。

    自我一开始不会被所有人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慢慢的,它就会转变,被人解读为独特的个人魅力。

    比如乔布斯,只要你稍微知道一点他的人生经历,就会明白我的意思。

    但是,请不要过于歌颂自我。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喜欢独立自由的灵魂,所有的公号文章里,几乎都谈过自我独立的重要性,这导致现在许多人,将自我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

    但你要警惕一点的是:当任何的人格品质成为一种政治正确后,都极易走上一个极端,会因为你所坚持的品质,而去排外其他的人格。

    有人也觉得自我是一种牺牲,你坚守自我而付出了代价,因为代价过于昂贵,所以格外笃定或盲目坚信自我。

    但实际上,自我并非是一种牺牲,而是一种选择。

    正因为它是选择,所以内我和其他人格品质并没有不同,也没有高低贵贱,你不过是寻找了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并不是你选择了自我,就说别人的生活是错,你也没有因为自我了就会比别人更聪明、更高贵。

    我一直都在提倡人格独立,提倡自我,但我从未说过其他的生活方式就不好,就是一种错误。

    相反,我在很多文章都说过,坚守自我是一件难事,并非人人适合。

    如果连人的品格都搞起那一套“你对我错”,就很霸道,容易招黑。

    5

    自我的第二个原罪是:自我同样是中性的,摇摆的。

    为什么许多人将自我和自私混为一谈,就是在很多时候,别人无法分清,你的出发点,到底是处于尊重了自我意愿,还只是以“意愿”为借口,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自我的中性,是它在一些时候处于灰色地带。

    这就是我所说的“自我不一定适合所有人”的原因之一,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善于笃定自我,善于规避灰色地带。

    我们要警惕自我的中性摇摆,应该让自我处于天平的中间,处于平衡之中。

    这天平的两端,一端自我就会变成偏执,盲目自信,会被冲昏头脑,另一端自我会变成狭隘,冷酷,甚至无情。

    保持自我的中性立场,是一门控制内心的功课,是“心术”。

    《诗经》有言:发乎情,止于礼。说的是感情的产生起源情动,并不逾越礼节。

    但如果再进一步说,万事万物,是发乎本我,止于他情。起源自我的意愿,并不受他人的胁迫和利诱。

    自我的摇摆,还体现在,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坚守。

    我曾写过一个观点是:自我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这听起来好像和我今天的文章自相矛盾,但实际上,我是在说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被动。

    因为你可能会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人生的排序不是一直不变的,它实际上是在不断变化的,它会根据你遇到的人事,随时发生转变。

    单身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自我重要,结婚了就会以伴侣为中心,有了孩子又觉得孩子是第一位。

    所以,所谓人生的排序,并不是一个不变的命题,而是一个变化的矢量。

    那这也就意味着,自我在你的人生排序中,如果想要一直排在第一位,是非常困难的,它会越来越难以坚守,会变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只有那些足够笃定和坚守原本生活方式的人,才能真正做到。

    而剩下的芸芸众生,如你我一般,生活中重要的人事越来越多,比“我”这个特性越来越重要,那么个人“我”这个特色就会越来越不鲜明,活得越来越统一,自我最后很有可能变成一句鸡汤,变成纸上谈兵。

    然后,人也就会渐渐变得平庸起来。

    这仿佛是我们的宿命。

    而且,坚持自我,在别人眼中,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原罪”。

    被误解,也是“自我”的宿命。

    6

    所以,我才想说这最后的几句话:

    自我不是什么流行趋势,不是你的人设,而应该是你的底线,是你的原则,是你本身的属性。

    自我,或许会逐渐消亡,它的时间或早或晚,它消亡的过程,可能不自知,但它的所有过程,都应该是你的主动选择。

    每个人的精力有限,顾及别人越多,顾及自己就会越少,越多在意别人的看法,就会越少在意自己。

    不可避免,人人都是俗人,既用俗世标准看待自己,也会用俗世标准去要求他人。

    人人都不可避免的落俗,自我也俗。

    但自我应该是这俗世中,尚且可以让你不那么快混沌的方式之一。

    不想再说什么“做自己”、“爱自己”这样的俗话,人人皆知,但是,在你尚有能力去谈“我”的时候,不要放弃这样的机会。

    趁着任性的年纪,好好任性,趁着能自我的年纪,好好自我,趁着能谈我的时候,好好去谈。

    毕竟,在我所已知的人类所有的结局里,最后,都是一言不发。

    沉默,或许是我们的终结。

    那何不在可喧嚣的时候,快意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api人生排序:自我的「原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czs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