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上午刚打开电脑,我就收到朋友的微信:“顺丰小哥受委屈了,你可以写篇文章讨伐一下。”我不禁有些莞尔,难道就这么喜欢我骂人吗?我觉得讨伐那位司机,不缺我一个,而我最想做的,是反省。
恶意打人的事情天天都会发生,而此次双方所代表的身份、年龄、社会地位差异,让这六个耳光像是发酵的酒,在网络中不断翻滚出各种泡沫来。顺丰小哥已经不是一个送快递的服务人员,他逐渐变成一种身份、一种社会生存状态。
我们会在生活中赞美为我们端菜的餐厅服务员,会在下出租车的时候礼貌的说一声谢谢,会在买东西的时候对推销人员微笑致意,会称赞他们的服务态度和辛苦,甚至会写文章、拍广告来宣扬他们,但是我们自己不想成为他们,也不想让子女成为他们。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爱护环境卫生,因为每天顶着星辰打扫街道的大爷大妈们非常辛苦;然而老师也教育我们,如果不能好好学习,将来可能连扫大街的工作都找不到。尊重和轻视在我们的教育中并行不悖,谁也没有觉得这种教育有什么不合理。不仅是教育,社会媒体的舆论也向着这个方向倾斜,“XXX沦为酒吧服务人员”、“海龟竟然回乡养猪”,沦为,竟然,成为一种无奈和惋惜。有什么要惋惜的吗?做早餐不是也能做出全国连锁品牌吗?我们不是从小就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吗?
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对服务人员有一种尊敬的态度,可是这种尊敬或多或少带着些刻意,因为怕被人指摘说不懂得尊敬劳动者。尤其是进入大学之后,在超市经常会遇到拦住我纠缠的推销人员,也常常收到各种电话推销,但他们往往都是非常执着的,见我态度不恶,便不肯死心继续纠缠,确实不胜其烦。
有朋友知道后忍不住说:“你就不该给他们好态度,你越容易说话,他们就越缠着不放,尤其是喜欢缠单身在外逛街的女生。”他们说的对,不仅推销的人喜欢缠,那些衣冠楚楚的乞讨者也敢于大胆地拦住我。我虽然不至于开口叱骂,但也渐渐学着收起脸上客气的笑容,让自己变得冷淡些,更冷漠些。
我未婚夫从大四开始就进入了经常被人骂的中介行业;每天给好多目标客户打电话、赔笑脸,跑前跑后;背后依然人指指点点,说他们太黑太暴利。我每次开玩笑要去跟他做同事,他都严词拒绝了,他说他一个男生在最初都会被愤怒的客户骂得抬不起头,更何况我这样脸皮极薄的女生。还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他的微信,有个男客户以投诉作为要挟让他把中介费用降低到自己的标准,否则就去他们店里闹。更多的是:我们没有时间一起看场电影,定好的晚餐经常被爽约,年假之外的小长假只能我自己坐车回老家,时不时午夜12点都见不到人影。
为此,我恢复到以前的样子,即使被推销人员纠缠不放,也不再对他们恶语相向。但有时候我也会突然问自己,我真的是对他们像看上去那样尊敬吗?我每天说的谢谢,每天保持的微笑,究竟是为了维护我自以为的教养,还是真正体察他们的辛苦?
我想起有个信奉佛学的朋友写了一篇文章,说是礼佛行善的心境,不能为了信仰而去焚香,也不能为了福报和善缘去放生,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论想到什么,都是不虔诚的。
顺丰小哥挨打之后,好多人都在为小哥鸣不平,为服务行业的人高呼正义,顺丰小哥挨打已经不是一场事故,而是一场道德论辩。可是我们并不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说自己比打人的司机要高尚很多,真正的修养也不会仅体现在一场论辩战中。
这一周来,关于顺丰小哥被打的消息铺天盖地,顺丰老板王卫的态度也是十分坚定,事后处理的消息接二连三,似乎大家联合在网上打赢了一场胜仗。胜仗之后呢?打人者被拘役,被人肉,连同家属都被无尽地骚扰,我们所谓的道德真的只是站在弱势的一方吗?难道我们在这场辩论与维护中只是为了打赢这一仗吗?
事故背后往往能暗藏很多社会心态。就这次小哥被打的事件,我和那位朋友所坚持的态度是相似的,我们不应该只为了站在道德高处去维护顺丰小哥,也不应该只为了所谓的教养奋不顾身伤害其他人。我希望以后,“谢谢”不是那样带着刻意的礼貌,服务人员也不是天然的当做弱者被怜悯,因为我们和他们,都是一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