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一无所知

作者: 112212 | 来源:发表于2020-11-17 00:17 被阅读0次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庄子·齐物论》

这里的“故知”指的是一般的知识智慧。“道”也有一个最高的标准,即“止其所不知”,到了最高处便是不知。

南北朝时的一位高僧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僧肇在一篇文章《般若无知论》中说,智慧到最高处,没有智慧可谈,才是真正的智慧。

在《论语别裁中》,孔子认为人生最高的智慧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个人要平实,尤其是走到了一个较高的位置时,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拿禅宗经常标榜的珠子走盘为例解释,滚珠没有一个方所,没有一个固定,它一无所知,因此无所不知。知识到达最高处即为“无知”,始终宁静,没有主观,没有先入为主,就是最高的学问境界。

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一位“无知”的智者,他的做人处世与孔子异曲同工,在古代科学文化巅峰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被视为“最有智慧的人”,这个美誉来自被希腊人也包括苏格拉底本人所笃信不移的德尔斐神谕。然而这位哲学家却冷冰冰地回应说: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我们把苏格拉底式的智慧称为“自知无知”的智慧。苏格拉底式的无知是真诚的态度。它既不是欲擒故纵的圈套,也不是大智若愚的讥诮。没有真诚的无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

如果将哲学看做一个人,他正是这样一位大师。从其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博大的智慧胸襟的角度看,哲学真的无所不知,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到波澜壮阔的历史革命,从千年前的奇思妙想到当今的智能科学,无一不为哲学所关注。然而,从事物的具体性和特殊性的角度看,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他无法告诉你几千年前的世界是怎样的,也不能告诉你机械是怎样运作的,甚至不能具体地告诉你心脏是如何活动的,相对于科学,哲学又是一无所知的。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真正为学问而学问,就会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够充实,还有许多进步的空间。古语中“学无止境”正是这个道理。

求学问要随时感觉到不充实,以这样努力的求学精神,还怕原有的学问修养会退失,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情,懂了一点就心满意足,则会很容易退步。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虚心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够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如果只是粗通了一点皮毛就骄傲自满,只会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

“子夏曰:日如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对“好学”的理解是:每个人都有自身缺乏的东西,一个人应该每天反省自己所欠缺的,切忌认为自己有了一点知识就自满自足。人们必须每天补充自己所没有的学问,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月月温习以往的知识,不忘记所学的,这样才算是真正的好学。

每日自省拭心心自明,每个人都应对自己有个明确的了解,每日三省自身,找出自己欠缺的东西。通常人们都会犯自满的错误,在自己到达一定程度时总以为自己已无人能及,但当你静下心来走出自己设定的藩篱,便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站得越高,越会感到自我的渺小。

所谓“满招损,谦受益”是圣古先贤留给后人的一句可以千年护身的箴言。谦恭有礼、虚怀若谷,好比打开心灵之门,能迎来更广阔、更完美的人生境界。虚怀若谷,不仅是佛学的禅义,更是人生的至理名言。

人们在潜意识里把人类知识的积累视为一个圆圈(已知域)在一个更大的闭合圆圈(未知域)内不断扩张的过程。

根据这种观念,自然形成一种认识:所知越多,未知越少。但实际上,人类未知领域并不是一个闭合的圆圈,而是一个在水平方向和纵向深度上、甚至可能是无限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广阔的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的空间的延伸。

无论对人类整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不仅意味着所知更多,也意味着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这样,人类的认识活动便不断把人推向一个尴尬的处境:所知越多,越觉无知。

所以,如果用“未知更多”或许比用“所知更多”能更准确地衡量人类整体或某一个体的知识层次。


人类的文明史也不过区区数千年。想到人类或许还有的漫长的精神生命,以及人类认识能力和知识积累的加速度增长,我们没有理由对今天取得的任何成果感到得意。未来的人类回头看我们,也许如同我们看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一般。他们或许善意地承认我们比北京猿人进化了一步,但对我们的自信与傲慢只会一笑置之。

具有无知之智的人,会以富于弹性的态度,不断反省自己,随时准备放弃自己原有的见解和信念;会以开放的胸襟,随时准备接受新的知识和见解,或以宽容的态度、同情的理解,对待他人的信念和生活方式。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交流中,他会以低位姿态进入,以虚空的状态、零位状态、甚至负位状态进入,所以说: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一无所知...

(今天写完没保存,凭记忆与资料又写了一遍,深感不易..)

相关文章

  •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一无所知

    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庄子·齐物论》 这里的“故知”指的是一般的知识智慧。“道”也有一个最高的标准,即“止其...

  •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无知

    今天跟随老师学习南怀瑾大师讲解的《论语别裁》深有感触。 1、无知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

  • 学问的境界

    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无所不知,还是一无所知?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在《论...

  • 做人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舍”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悟” 生活的最高境界是“乐” 修炼的最高境界是“空” 交友的最高境界是“...

  • 【修学@境界】

    文学最高境界是诗词。 中医最高境界是养生。 书法最高境界是狂草。 教师最高境界是宽容。 医师最高境界是合格。 厨师...

  • 境界

    做人最高的境界.是舍 学习最高的境界.是悟 生活最高的境界.是乐 修炼最高的境界.是空 交友最高的境界.是诚 爱情...

  • 最高境界

    政治的最高境界是无情,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恶,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知,事业...

  • 人生的最高境界

    政治的最高境界是无情,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恶,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知,事业...

  • 最高境界

    政冶的最高境界是无情,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恶, 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知...

  • 境界

    政治的最高境界是无情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我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无为 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无恶 哲学的最高境界是无知 人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问的最高境界是一无所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pt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