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李沧和崂山的交界处,延绵着崂山山脉北麓中段群山。我家住李沧地界,在卧狼齿山脚下。前几年,我做过的比较疯狂的一件事,就是沿着卧狼齿山山间的羊肠小道,翻山越岭,徒步到达山的另一面---太和峰。
太和村前几年,登山是低碳环保又时尚的户外活动。每逢周末,青岛地区的群山中,随处可见登山爱好者的身影。我和老万也随大流,几乎每个周末都会跟着大队人马去爬山。最经常爬的山就是夏庄地上的太和、石门和华楼,偶尔挑战一下崂山最高峰---巨峰。我们也曾沿着太和大峡谷穿过山洞,到过竹子庵附近的三清洞。最惊悚的一次是从石门出发,去往华楼山。这是一次危险之旅,我们俩在山中迷了路,天又下着小雪,山林中白茫茫一片,辨识度很低,山路湿滑难行,期间跌倒过好几次,我们俩都有点害怕,但都没说出口。于是逢人便问,一路打听,经路遇的几波驴友点拨,才到达华楼山下的蓝家庄,这时候天都快黑了。回程的路上,老万把我好一顿数落,我想着自己“No zuo No die”的任性妄为,也只能忍气吞声。因为活动是我发起的,队员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好在最终有惊无险。从此,我们两人和野山就做了彻底的告别。他找了个周末,去邮局办了登山家庭年卡。景区里总归人多,路又好走,比野路安全了许多,但也少了些许乐趣。
安逸久了,我又蠢蠢欲动。于是对老万说:“不知道卧狼齿山的对面是啥样子?我听闻有人翻过山到达对面了,你想不想一探究竟?”他说:“好奇害死猫,好了伤疤忘了痛,你是又忘了那次我们在华楼差点没走出来?”我说:“这次我们多叫几个人,早点出发,实在不行就原路返回。”架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再说我也成功的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终于答应破一次例,再陪我冒一次险。
盘山小道一大早,我就收拾好了背包,带了足够的水、面包和巧克力。老万负责背包,我负责拿着登山杖,来到卧狼齿山脚下,和其他朋友集合后,就向目的地进发了。我们沿着一段陡而窄的石阶,上到一个山坡后,一条蜿蜒的山路就出现在眼前。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眼前的这条山路,就是登山爱好者们用自己的足迹踩踏出来的。卧狼齿山海拔不高,坡度也较平缓,有些地方走起来如履平地。期间只有一个大的陡坡和长满高草的的长涧,我们也互相拉扯着顺利通过了,历经一个多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山的另一面---太和峰。
没想到到达即巅峰,我们脚下的这个山头就是太和峰。太和峰实际上是一座宽展平坦的山峰,四周群山起伏,树木青翠繁盛。登临此处,我们都忍不住吼了几嗓子,顿觉身心俱爽,疲惫全无;也许,这就是“喊山”的妙处所在。太和峰上建有一个凉亭,四根红色的柱子,亭子内部雕梁画栋,画工精致。凉亭下建有石凳,可供游人小憩。天气晴朗时,站在太和峰上向西眺望,入眼的是胶州湾海面的粼粼波光和凌波矗立的跨海大桥,美不胜收。
西望大海在小凉亭稍作休整后,一行人进入太和峰西坡一片低矮的松树林里。午后的阳光,在林中留下斑驳的光影。人行其中,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声和偶尔的鸟鸣,安静极了。置身于这样一个天然氧吧里,我们的身心都得到了滋养和疗愈,此时,老万同学深吸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这负氧离子浓度起码10000个(每立方厘米)”。一路走来,草层中随处可见盛放的,知名和不知名的野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即便是无人喝彩,也要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忽然,在一众杂草中发现了几株盛开的崂山百合。这种百合是青岛独有的,一般生长于阴坡或半阴坡的树林中,是被列入国家第二批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珍稀物种。太和山中偶遇名贵的百合仙子,也是件令人欣慰的幸事。
青岛百合小松林的尽头,有块象形石“日月同辉”。浑圆的那块石头是太阳石,弯弯的那块是月亮石,日月相依相伴,永不分离。再往前走,一块巨大的石头挡住了去路,这块巨石就像一只盘踞的老鹰,尖利的鹰嘴伸向前方,犀利的眼神注视着过往的行人,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这就是那块传说中的鹰嘴石了。
鹰嘴石绕过鹰嘴石,穿过小松林,手脚并用下到一个山谷,就到了太和大峡谷了。峡谷两边悬崖峭壁,峭壁上端奇峰秀崮,著名的有七郎崮,是用杨家的七兄弟命名的;再往前走就是郎躺崮了,就像一个彪形大汉躺在山坡上晒太阳。这样看来,太和大峡谷妥妥的是一个男人的世界了。峡谷底部树木高耸。峡谷内的树种,主要是槐树,可能是峡谷内避风向阳的缘故,类似一个天然温室,而植物又具趋光性,这里的槐树长得高大粗壮,年复一年,槐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野生野长,具有完整的自然形态。槐树林尽处,有一个滴水洞,大约四五米的高度,滴水洞中常年有水自洞顶滴落,滴滴答答的水声,在洞中听起来格外清晰、悦耳。滴水洞外有一口石井,里面也是常年有水。有虔诚的村民在洞中摆放了一尊观音,设有碗碟,外加一个蒲团,过往虔诚的游人,都会在此跪拜祈福。
日月同辉出了大峡谷,就是一段起伏的山路,这里的植物就比较低矮一些,触手可及。山路两旁,长着另一种槐树,叫国槐。现在正是国槐开花的季节,毛茸茸的黄绿色花朵,点缀在绿叶上,萌宠一般,很是可爱。国槐是一种很亲民的树种。长势快,还有漂亮的纹理。旧时,女子出嫁时陪送的木箱子,大部分都是国槐木制成的。
国槐沿着山路继续往前走,快到山脚下的时候,又遇到一种开花的植物,淡紫色的小花,在枝头静静绽放,柔柔弱弱的样子,惹人怜惜。但是,这种灌木科条子,却在许多人的童年心里留下过阴影。因为过去老师手中的教鞭大多是用它做成的,打起手心来那是“稳、准、狠”,尝到过那种滋味的,真是一辈子都忘不了。
荆条花下了山,我们的探险止步于路西的猪头石下。太和村原来叫猪头石村,村名就来源于这块像猪头的山石,后来,本村的一个乡绅在青岛市开了一家永太和车行,赚钱后为村里修路搭桥,造福一方。村民都很感念他,村子的名字也随之改成了太和村。
太和,太平祥和,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俯瞰太和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