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在古桥的桥墩南边挂着简介牌和文保单位碑。
观音桥,原名泰生桥,初建无考。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由里人吴之湄等募资重建。清季,桥西北堍建有小庵,庵内供奉观音像,遂俗称观音桥。桥为拱形单孔,矢高3.2米,中宽2.2米,桥顶望望柱上四头石狮子,惟妙惟肖。
这座桥是苏州文保单位,2014年12月,由当地政府斥资修缮。据说以前古桥座上长有上百年的石榴树和枸杞树,现在是干干净净了,尽管如此好像还有许多人在怀念着以前的风光,确实,不不影响桥体结构的情况下,长着树的古桥更有古韵。
沿着市河西岸的古街上向南漫步,小河两岸没见一家又一家挨着的商店,没听到杂乱的叫卖声,小河上也没见一条游船的身影,一切显得那么的自然古朴。
只见前面,有楼建在街上。把图片发给吴江汾湖秀费老师,她告诉我,这是跨街楼。
跨街楼是指建在街上的楼,过道在楼下,头顶上是楼板,与廊棚不同之处在于上方的楼房可以住人。
穿行在跨街楼下,我似乎回到了几百年前的世界,眼前出现了当年车水马龙的繁华景像。跨街楼曾经被日军烧毁,它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向前过小桥右拐,一座有年代的老房子呈现在我眼前,墙上有“袁家弄”三个字。看来袁家当时在芦墟是名望人家。
我又问费老师,她告诉我,袁家弄,是袁了凡(袁黄)后代的家园,袁了凡就是写出《了凡四训》的作者。看来袁了凡是了不起的人物,有时间再了解吧。
原路返回,见前面有一糕团店。
店内有一帮老年人忙碌着,店外有许多顾客在购买糕店。我们也揍了上去,一阵阵香味从店堂内飘出来,搪瓷盘内一只只酒酿饼诱秀可人,令人垂涎欲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