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俗明夷翰音简友广场
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天文意蕴的考释(十九)

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天文意蕴的考释(十九)

作者: 黄志敏 | 来源:发表于2023-10-15 23:57 被阅读0次

四、石刻出现的年代及其内涵

       仙字潭摩崖石刻苔衣覆盖,证明了石刻年代的久远。由于历史文献对汰内盆地记载甚少,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年代与内涵等问题成为学术界考究难题。

       仙字潭摩崖石刻星象图的特点鲜明,是一幅以四宫四象统摄二十八宿的诸星官体系的星象图。以二十八宿星官为基础,但又不拘泥于二十八宿,创作了一幅形象生动且内容丰富的星象作品。从石刻的星座观念分析,虽然所记述的二十八宿的大多图像形态与《丹元子•步天歌》描述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好多星宿的形态比《丹元子•步天歌》描述更为简单,不管怎样,可以推断仙字潭摩崖石刻星象图应该出现在二十八宿理论比较成熟的时期。

       我国古代制器尚象,器物依据星象的形态生成。我们可以依据器物不同年代所表现出来的造型与纹样探究仙字潭摩崖石刻星象图的年代。图二十四为青铜器纹饰中的亢宿形态图,左图是殷墟晚期至商末的青铜器,图中,星象的线条与形态遒劲有力,与仙字潭摩崖石刻的风格较为接近。不同的是亢宿下面的黄色和折威七颗星的形状,石刻表现为人的马步状,青铜器纹饰表现为为站立状,左图“人”的胯下不同于石刻,它有一斜杆,但斜杆跟仙字潭摩崖石刻中间弯曲的方向是一致的。右图是西周初期,亢宿形态图的线条圆润细滑,明显不同于仙字潭摩崖石刻。参照青铜器的纹饰的线条与结构,可推出仙字潭摩崖石刻出现的年代与左图殷墟晚期青铜器年代是相近的。

        欧潭生,卢美松在《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新考》一文指出:“在仙字潭对面,有商周时期的龟山遗址,出土砺石多件,砺石表面有金属磨砺的痕迹。”(欧潭生、卢美松:《福建华安仙字潭岩画新考》,北京:《考古》,1994年02期第156页) 从当地考古实物与殷墟晚期发掘的文物相比较,确定仙字潭岩画为商周时代或者准确点是殷商晚期是比较合适的。

        图二十五左图是贺兰山苏峪口岩画,右图是仙字潭摩崖石刻。对比两图,“字”状古拙、遒劲有力,线条粗狂,形态与结构很相似,特别是两图的左上端“工”字状,除了贺兰山苏峪口岩画在圆圈内外,形态、结构都基本相同。这极大可能地证明仙字潭摩崖石刻与贺兰山苏峪口岩画是同一个时期的作品。仙字潭摩崖石刻“工”字状的“字”是箕宿的摹状,相连的是尾心房斗宿,贺兰山苏峪口岩画中可能也是箕尾心房斗宿的摹状。

       郑樵在《通志总序》中指出:“天文之家,在于图象。民事必本于时,时序必本于天。为天文志者,有义无象,莫能知天。” ([宋]郑樵撰、王树民:点校《通志二十略》总序,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仙字潭摩崖石刻是仲夏的天象图。石刻天象图不只是客观反映天象,而且寄寓着一定内容的人文观念。

     《淮南子•精神训》曰:“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远古的先民认为日、月、星辰的位置变化和光亮强弱的程度体现着上天的意志。观天,能察知人世间的吉凶;祈祀,能致福,化吉凶。祭祀活动特别是对山川的祭祀是先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不单可以在殷墟许多卜辞内容得到印证,如“丙燎岳、吴、山”(《合集》31110),而且历代的文献典籍对祭祀的规矩也有较详尽的记述。《礼记•祭法》云:“夫圣王之制祭祀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则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祭祀有严格的等级,不可亵渎。“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礼记•檀弓》)祭祀有程序和方法,各顺其性。《周礼•大宗伯》云:“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祇,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通典》卷四十六《山川》云:“黄帝祭于山川,与为多焉。与,比也。比吉祭,祀山川黄帝最多。虞氏秩于山川,遍于群神。秩,序也。以次序而祭之。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周制:四坎坛祭四方,四方即谓山林、川谷、丘陵之神。祭山林丘陵于坛,川谷于坎,则每方各为坛为坎。以血祭祭五岳,阴祀自血起,贵气臭。以埋沈祭山林山泽。祭山林曰埋,川泽曰沈。各顺其性之含藏。”此外,祭祀还有时间的规定。《尔雅•释天》曰:“春祭曰祠,夏祭曰礿,秋祭曰尝,冬祭曰蒸。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瘗薶。祭山曰庪县,祭川曰浮沉,祭星曰布,祭风曰磔。” (邢昺:《尔雅注疏》〔M〕.清阮元.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09页)《礼记•月令》:“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

       冯时指出:“天文学与其说是一切科学中最早诞生的学问,倒不如说是最早诞生的宗教。” (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11月第17页)福建华安仙字潭是闽族祈祀山川百源的所在地。先秦时期,闽族有祭祀天神百鬼的传统习俗。《汉书•郊祀志》载:“粤人俗鬼,而其把皆见鬼,数有效。昔东瓯王敬鬼,寿百六十岁。后世怠慢,故衰耗。乃命粤巫立粤祝词,安台无坛,亦祠天神帝百鬼。”([汉]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241页)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与天地相似,故不违。”(《易•系辞》)祭祀山川土地及相应的天上的分星的礼仪应与天象图相似,才会不违。殷代以来,一直有在地上设立坛台,以祭祀山川土地及相应的天上的分星的礼仪。《尧典》中有“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的记载。郑玄注《大传》云:“祭者必封,封亦坛也。十有二山,十有二州之镇也。兆,域也,为营域以祭十有二州之分星也。坛、沈、封、兆,皆因所宜为之。”(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102页)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星象图应是夏祭时先民们祭山的礼仪图。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前方,有大范围的岩地(见下图),足够用来祭祀,另外,岩面上疑是有打格的线条,岩地的左边(面对摩崖石刻)发现有祭祀用的石臼。在仙字潭,先民设立祭祀坛台,在巫觋指引下,按照天象图式进行站位,祈祀山川百源,以祈谷实。

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前方,有大范围的岩地,岩面上疑是有打格的线条

       吴晓东在《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一文中指出:广西那波县达腊村的跳弓仪式是活形态的社稷祭祀。“祭祀社神,也就是祭祀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土地,后来给这五方配上颜色,即中央黄、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便成了五色土社稷祭坛。北京中山公园清代社程坛,便是五色土社稷祭坛的遗留。达腊跳弓仪式的祭祀,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社稷祭祀。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有关于四方山神的祭祀。这里的山神,其实也就是土地之神,即社神。达腊的庄稼,都是在这范围之内。其祭祀的目的也很明确,就是祈求丰收。第二天的采种、播种,第三天的骑马看田水,护理庄稼,以及第四天的庆丰收,都是社稷祭祀的内容,而且就这种祭祀中的仪式表演来说,也是连贯的:采种、播种、护理、收割。达腊跳弓是时间虽然各地稍微有一些差异,但都是在农历四月,这个时间正是插秧的时节,而在插秧之前,举行仪式,祈求丰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吴晓东:《广西那坡县达腊彝族跳弓仪式调查报告》,贵州:《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04期第105页)仙字潭摩崖石刻星象排列位置充分体现东、南、西、北、中五方天,彝族跳弓祭祀活动应部分体现仙字潭先民们祭山的礼仪。

相关文章

  • 仙岩洞“建中”摩崖石刻是唐还是宋?

    衢州仙岩洞摩崖石刻以两宋时期为多,左侧的摩崖石刻残破不全,而右侧摩崖石刻相对保存完好。仙岩洞内还有一块“山翁祖庙”...

  • 北朝摩崖欣赏

    摩崖石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摩崖石刻是指人们在天然的石壁上摩刻的所有内容,包括上面提及的各类文字石刻、石刻造...

  • 摩崖石刻

    你站在崖壁之上 静静地望着山下 江渚上的白发渔樵 石径中的行客游人 一年十年 百年千年 风吹日晒 霜打雨袭 销蚀下...

  • 摩崖石刻

    赵英/文 延安是个小地方,不是山就是沟,摩崖石刻就在嘉岭山下的石壁上,有历史名人的书法笔迹。小时候看到石壁上刻着的...

  • 山亭区 | 龙牙山摩崖石刻造像

    龙牙山摩崖石刻造像 龙牙山摩崖石刻造像 龙牙山摩崖石刻造像,在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田坑村西北龙牙山东峰山坡上,因三峰...

  • 摩崖

    摩崖 摩崖多石刻,洋洋成大观。 旭日东方起,乘兴上北山。 杏花半零落,小叶枝头欢。 乱石伴荆棘,片片字真言。 赏玩...

  • 从题名石刻探寻南宋龙游知县陶定宦绩

    辛丑年四月九日,“至微堂”刊出《风水洞摩岩石刻调查的记(二):十七处宋代摩崖石刻》文,其中风水洞10号摩崖石刻为宋...

  • 密云游之云峰山遇仙石(七律)

    密云游之云峰山遇仙石 王浴海 摩崖石刻己斑斑, 石记云峰竟遇仙。 布弈老翁凝气对, 打柴嫩仔忘情观...

  • 烟囱山:摩崖石刻千古书

    烟囱山:摩崖石刻千古书 文/于学忠(辽宁盖州) 烟囱山的摩崖石刻之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夏日里,我们驱车来到...

  • 石刻 | 邹城市葛山摩崖石刻

    邹城市葛山摩崖石刻 康有为评价四山摩崖石刻“四山摩崖通隶楷,备方圆,高浑简穆,为之擘窠极轨也。”。四山者,邹城铁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天文意蕴的考释(十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lx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