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中华文学想法
《从此端午同祭母》

《从此端午同祭母》

作者: 勇夫归愚 | 来源:发表于2024-06-09 06:18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非首发,首发《优秀作家》。ID:勇夫归愚,文责自负。

母亲80多岁野外留影

去年端午节头天,即2023年6月21日下午四五点钟,母亲在重庆家中突然晕倒,人事不省,救护车紧急送医院抢救,至第二天上午十点左右一直没醒来,心脏停止跳动,令我们无比悲痛。

享年93岁。

母亲80岁初喜迎四世同堂,过90岁依然没发现大病。突然倒下送医院抢救,我在异地闻讯当即上网抢票回家。时值端午节期峰值,好不容易抢到第二天下午高铁票,上午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

事后,有朋友宽慰我:老人家太体贴你们啊!逝去前后干干净净。没给你们后人添过多负担!确实,这种情况的老人通常会长期患病,现在医疗条件比过去先进,即使病危抢救,反反复复概率也高,往往会时不时住及长期住医院,折腾本人,也折腾家人。

但是,百事孝为先,亲情何畏麻烦,病魔对天下儿女尽孝又算什么?!朋友的话满满善意,不无道理,仍令我们亲骨肉心中痛苦难熬。仰望母亲遗像,泪如泉涌——敬爱的母亲,我们愿意您老人家活得天长地久;愿意尽一切所能扶伺您老人家,那怕长年卧病床上;愿意您老人家永远活在人间,和我们一起永不分离……

母亲姓屈。1930年腊月十八日,阳历1931年2月间,出生在长江流域名不见经传偏僻落后的大山里,那地方现属重庆云阳县管辖,座落尖峰山脉,叫中羊沟。

从小发奋读书,师范毕业,恰逢大西南翻天覆地,投身革命,为自己信仰的崇高事业,立足基层岗位,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生铆在县以下工作岗位上,讲政治,不计得失;讲工作,兢兢业业;讲自律,廉洁奉公;讲亲情,贴心善良;无愧于共和国奋斗者的平凡,是我们儿女自豪的学习榜样。

六岁翻山越岭,饿一天肚子,走近百里山路,瞒着父母悄悄尾随姐姐去求读;学堂破例录取,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读一半,休学半月,夜以继日,不到15岁考上当时万县省立师范;18岁参加征粮,上岗临时受命赶场独自登台,唱歌动员演讲,当日赢得群众踊跃卖粮,完成工作队大半任务;参加土改,敢于斗争,发动群众,清查地主藏匿财宝,侥幸躲过暗杀;退休前后工作及生活经历可圈可点……在太阳的照耀下绽放并活出了自己人生精彩。与许多平凡的老人一样,留下许多值得赞颂而独特的故事。

父亲是山东南下干部,1944年参加革命,1994年68岁英年早逝。

母亲60岁退休,一直在重庆小女处安度晚年。高龄期间,仍不懈关心国家大事,过组织生活,向组织写思想汇报,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性格开朗,身体健康,思维清晰,正气昂然,爱好广泛。十年间,我们兄弟姐妹天各一方,先后从相应领导工作岗位软着陆退休,母亲特别慰籍,几年前各赋诗一首给予好评,用毛笔书写纸上,赠予我们:

大哥:五星红旗育童年,立志高远紧跟党。军队建功民服务,位居要职不污染。

姐姐:勤奋钻研又读博,知行合一报祖国。上海三八红旗手,默默奉献故事多。

我:知青弃顽劣,戎装战沙场。文武有担当,家国争气郎

小妹:事业奇葩掌上珠,博学不懈勤奋读。德才兼备优秀女。忠孝涵养当著书。

诗不算好,言简意赅,表达出慈母心声,也体现出老人家的爱憎分明,点出儿女各自特点,褒扬有加。子女争气,定是她老人家长寿的重要因素。

耄耋之年母亲还非常讲政治。记得有一年国内召开一次重要会议后,掀起学习领会精神实质热潮。我在成都给老人家打手机,转告国外读书的女儿问候。

“姝姝(女儿小名)在那边还好吧?”老人关切地问,我回答还好,她马上说,“国内刚开重要会议,你要叫她自觉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哈,了解国内头等大事,与时俱进,回国后好大展宏图。”

“妈,那边很难找到相关资料……”我笑了。

我以为这事了了。没想到两天后,母亲又专门打手机给我。

“小勇啊!(生前她一直这样称呼我)我想出一个办法。”母亲又讲此事,“姝姝可以找几个留学生组织个学习小组啥,人多就有办法找到文件了……”

笑好一阵我喘过气:“妈,国外不是国内,制度不同,说不定会节外生枝。再说,姝儿周围没几个留学生,熟悉的朋友分散在好几个地方,聚一起也不方便……”

母亲在手机那边也笑了:“对头,我忘了她在国外。老了,这个记性啊……”

后来,回重庆看她,几兄妹聚一起,当她面讲起这事,我开玩笑说她老人家“佐罗”。

母亲连打哈哈,打我头一下:“说我左嘛,我听得出来。莫说——我们这代老人有时真还有那么点点……”

母亲88岁生日,我因有事没回重庆面祝,写一首自由诗发亲人微信群里,托小妹寿宴上朗读,题为《祝寿》:

虽非名媛是我母,天送蟠桃地高烛。

四世同堂旺门庭,八十八诞活仙祖。

一身风雨赛经书,修为自成长寿珠。

愿老百年仍康健,菩提莲馨全家福。

九十岁高寿,我又专门给老人家填一首词,请书法家润笔裱好,题为《沁园春•花发》:

四世同堂,寿登之九,泰山福至皆喜。人生百味,酸苦甜香,昭月日光稀贵。村童志气。书劈径、灵通希翼。巧借慧根渡沧桑。

伴侣携程惬意。屹川东耕耘,德践身翠。躬良育子,鹤老严慈,晚辈树人挑李。霞虹续戏。今抖擞、悠然添岁。乐兴趣,笑享仙年,满庭灯紫星际。

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无比快乐。快乐的时光我们怎能忘记!

2013年春节,姐姐一家因事没离上海,我们全家从成都回到重庆团聚。大年初三,簇拥母亲到楼下院子合影。小妹是乐天派。突然提出:“我们来玩老鹰捉小鸡!”令在场人感到突兀。这是儿时玩得游戏,都五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大过年的……以为小妹逗乐子。

没想到,八十多岁的母亲马上撸起衣袖,展开双臂,去坝子中央作护小鸡状,第一个响应,自告奋勇,大声笑道:

“要得,要得,我来当老母鸡,护你们这些小鸡娃儿!”

母亲的诙谐犹如军令,哄笑中当时我们真没考虑那么多,竟自然而然走到她身边,按岁数大小排身后。头发花白的大哥拉住母亲衣服后摆,大嫂拉大哥,我拉大嫂,我爱人拉我,小妹拉我爱人,妹夫拉她……尾巴是小妹儿子。来家过年的一位年轻女亲戚当老鹰。

此时此刻,童年的记忆,孩提时的欢笑,长辈的慈爱,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我们仿佛回到几十年前。

耄耋老人领头的“母鸡”护着我们这帮“小鸡”,何止召回了当年快乐的时光?祖孙三代(那时我家还没第四代)春节团聚,似乎长了双翅,烘托出节日之“眼”,开心愉悦升华,达到峰值。

另一位亲戚不失时机,在一旁用手机录制下这段经历,转发众人,至今尚保存在我们儿女手机里。

由于爱好写作,我早萌生出给母亲写本书的念头。通过回家、手机、采访亲戚等多种形式,一直有心而持续不断地收集关于母亲的相关素材,2020年初开始动笔。2021年10月完成初稿,这期间,一章章先发给母亲过目。母亲生前提出不少宝贵意见,还反复重申:多写你爸,实事求是,记实为主,不许夸张。遗憾的是因不断修改,出版审核遇到一些问题,母亲没能亲眼并等到书籍正式出版。

周年祭故母,倍思老人恩。在几兄妹及其全家、亲朋好友的鼎力支持帮助下,此书终于近日顺利面世。这本书的出版,是儿女慰籍老人家在天之灵最好的供祭,实实在在了了我们儿女一桩心愿。

母亲去年逝世那天是农历端午节。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纪念日。她老人家与屈原同姓,一生崇敬他,生前曾多次说一笔难写两个屈,说不一定源自一个宗祠。但是,母亲这支屈氏早年中羊沟租地开荒,母亲年幼,后来离开早,并不知道家乡有否家谱。高龄80多时,在大哥、妹夫等的陪同下,出来工作后第一次回中羊沟,问及家谱也无果而归,与汨罗屈子是否同脉无从考证。

母亲生前还想考证。

现今老人家魂飞天堂,我们儿女衷心祝愿冥冥大千中老人家能解开这个谜。天地无路却有梦,到时托梦告诉我们……

不过,无巧不成书。母亲端午节逝世,却与屈原赴义同天!从今以后端午祭屈子,我辈子孙后代可同祭母亲,这缘分啊!!!

敬爱的父亲母亲,我们永远怀念您们!

        2024年6月端午前  成都

相关文章

  • 古风:致慈致孝

    致慈致孝 李唐风 今读殷君世荣之诗《寒食同诸兄姊祭母》及2006年所作诗赋《祭母文》,感为泣。呜呼!世之私爱无极以...

  • 清明祭母

    清明祭母 桐花戴白祭堂萱, 梦断清明念母恩。 啼血...

  • 2018-10-06

    祭母文

  • 2019-04-27(母周年祭)

    2020年农历3月初8晚7时52分母祭 去年今日母病鞅,儿女吞声心自傷。从此不受人间苦,愿汝永世在天堂。

  • 端午江畔祭屈原

    端午江畔祭屈原 文/孙兆兰 一、 九歌争颂逢端午,同挽灵均松水滨。 独醒难从渔父语,诗仙忧国爱黎民。 二、 桥头遥...

  • 祭母

    母亲查敏兰,汉阴县北山铁佛寺人,生于一九三九年腊月初三,姊妹共七人,她排行为六,大半辈子和父亲居老家蒲...

  • 祭母

    那天中午快到12点,我盛了鸡汤端到母亲床前。突然发现母亲状态不妙,只见她眼睛正翻白,呼吸急促。我慌慌张张的撤出毯子...

  • 祭母

    迟暮黄昏夕阳下,莲池岸边思悠长,母兮母兮,鞠儿数载儿难忘,痛心叩胸泪成行。老屋琼浆驻心间,天各一方心相连。

  • 祭母

    祭母 麻城/樱子 有一种爱叫割舍不下和忘不掉。 今天是...

  • 祭母

    母亲查敏兰,汉阴县北山铁佛寺人,生于一九三九年腊月初三,姊妹共七人,她排行为六,大半辈子和父亲居老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此端午同祭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vmq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