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坟到店,丰子恺讲西方建筑艺术

作者: 山千黛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21:33 被阅读105次

    看过丰子恺的漫画,读过丰子恺的散文,现在才知道,在建筑方面,丰子恺同样有着独到的理解。艺术是相通的,这一点在丰子恺先生身上又一次体现。

    周末刚看完《认识建筑:丰子恺建筑六讲》。这是丰子恺讲解西方建筑艺术的入门书籍。这本书文字内容不长,但句句凝练,通俗易懂,传达的信息丰富。对于我这样的艺术小白来说,真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认知领域。

    丰子恺梳理了西方建筑的发展脉络,从古至今依次为“坟—殿—寺—宫—店”五大主题,总括每一个时段的建筑特点,并点明建筑所体现的文化思想和时代精神,从形式和内涵两方面,帮助读者认识西方建筑艺术。

    美国的辛克莱说,“一切艺术都是宣传”。建筑,作为一种实用性的艺术,于宣传方面更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没有的特性。如丰子恺所说,建筑的“形状庞大”,“富有亲和力,能统一众人的感情”,这是建筑艺术在宣传上的优势。

    比起绘画、雕刻等作品,建筑可以说是庞然大物了。偌大的建筑伫立在地面上,远近的人都可以观看。不像绘画作品,非要走进所收藏的场所才能得以观赏。

    站在建筑面前,能感受到个体的渺小,对建筑所代表的权威和思想,不由得心生认同,肃然起敬。比如肃穆的教堂、威严的宫殿,即使惯于喧哗的人走进去,也能感受到它们的感染力,自觉地降低音量、保持安静。

    “坟—殿—寺—宫—店”这五大主题,代表了西方建筑各个时期的时代精神。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殿,中世纪的教堂,文艺复兴后的皇家宫殿,现代的商店,时代在变化,文化氛围在变化,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体现在建筑的形式演变上。我们观察建筑的形式,恰恰能够触摸到其历史时代的内涵。

    古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坟墓,其“高、大、厚”的特点,突出法老的统治权威,并反映出法老试图保持死后的权威和追求复活的愿望。古老的埃及时代,建筑艺术还没有那么高超,精美华丽不足,便以庞大的规模取胜,也算扬长避短。

    希腊的神殿,姿态优美,庄严无比,体现着希腊人对神祇的尊崇和敬畏。在美学形式上,神殿远高过金字塔,可谓登峰造极。丰子恺重点讲述了神殿的柱式,不但有健全的多利安式、典雅的爱奥尼亚式、华丽的科林斯式的变化,还有“视觉矫正”的巧妙应用,让神殿在视觉上展现出精致完美的造型。

    如书中所讲,希腊人把他们的爱国思想、宗教信仰同艺术美的追求融合在一起,“显示一种非常调和的自由自治的精神”。无怪乎帕特农神庙被誉为“人类文化的最高表象”、“世界美术的王冠”。

    六世纪后,基督教堂逐渐兴起,从华丽的“拜占庭式”、庄重的“罗马式”,到极度艺术化的“哥特式”达到全盛。“哥特式”视觉上的“尖、高”,彰显了宗教“向上超升”的崇高之感,把宗教精神完好的体现在视觉形态上。然而部分“哥特式”教堂过度追求“尖、高”,最终失去了稳定的平衡。

    如果说坟、殿、寺这些以鬼神为题材的古代建筑注重的是外部形式美观,那么发展到宫、店这些以人生为题材、追求现世幸福的现代建筑,则更注重内部形式美观。坟、殿、寺的古代建筑为群众公用,追求外部形式精美,来体现对鬼神的敬重。宫、店的现代建筑,由公用转为私用,自然开始追求内部装饰的精美,满足私人享受。

    文艺复兴后,教权衰落,王权鼎盛。十七世纪西班牙、法兰西等国宫廷艺术盛行。皇室宫殿“繁琐、秾丽、多曲线、多细致的雕刻”,内部装饰奢华。卢浮宫、凡尔赛宫都是华丽的“巴洛克式”宫殿的代表作。

    西方建筑发展到现代都市的商店,普通建筑突出实用性特征,广告宣传性质的建筑则追求“高”、“奇”,抓人眼球,把宣传效果扩大到极致。许多城市和地区都有地标性建筑,比如大本钟、埃菲尔铁塔、帝国大厦等,成为城市或地区的名片和象征。

    建筑艺术,是实用性与艺术美的结合,更是艺术追求与文化思想的结合。丰子恺说,“自古以来,时代思想常留痕迹在美术上”,建筑亦是如此。西方建筑,从坟到店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是建筑艺术发展史,更是西方文明的发展史。

    每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建筑,都融合了文化特征和时代精神,蕴含着人文气质,是时代思想的缩影。回望这些精美的建筑,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动。

    2017.12.04雾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山千黛:头一次收到简叔的打赏,容我激动一下。是鼓励,也是动力。以后更要努力前行。谢谢简书平台。

      本文标题:从坟到店,丰子恺讲西方建筑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yf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