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是可以让我们无忧无虑生活的舒适区。
父母恩爱,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生活在这样环境的孩子会比较乐观积极,自信活泼,品行优良。
反之,父母关系不和,对子女影响非常大。孩子见识多了父母间的争吵,心理会产生很大的阴影,缺乏安全感,甚至充满担忧和恐惧,容易抑郁,性格冷漠。
你见过一个九岁的孩子有自杀的念头吗?这是多么令人震撼,令人心酸,心疼呀!
女孩的爸爸性格内向,甚至可以说是软弱无能;而她的妈妈却是一个强势蛮横、性格火爆的人。于是,两夫妻总是争吵不休,正确地说应该是母亲总是无休止地挑家人的毛病,各种不满。
女孩每天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耳边永远是母亲对父亲和对她的谩骂声。
清晨,鸡鸣叫了,天亮了,女孩睡眼朦胧,伸手擦擦眼睛,打着哈欠起床了。耳边又一次传来母亲对父亲的嫌弃:“睡睡,就知道睡,还不起来去工作,一点用也没有。”母亲认为早一点到工地,父亲可以干多一点活,这样就可以挣到更多的钱了。
于是,女孩看到父亲一脸沉默地前往洗手间,虽然习以为常,女孩还是感到很无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在学校,女孩看到班上的同学们幸福地谈笑着自己爸爸妈妈给他们买了什么,带他们去做了什么。女孩非常羡慕,然后茫然地趴在桌子上。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起她的事情,也没有跟同学们出去玩,因为她的性格跟她的父亲多么的相似,好像融不入小伙伴的群体中,班中的同学好像也忽略了女孩的存在。
女孩过得很不快乐,对待学习渐渐地也提不起劲来,上课时常走神。老师发现了,找女孩聊天,开导女孩,但是效果不大。于是,老师找了女孩的家长,希望家长了解女孩的情况,开导女孩。
女孩回到家,迎面扑来的是母亲的唾沫横飞:“你回来干嘛?读书不会读?养你有什么用?你怎么不去死?”
连续的四个问句,让女孩委屈了,沮丧了,甚至恐惧了。
你怎么不去死?多么熟悉的话,这句话自女孩的记忆以来就一直伴随着女孩成长。
女孩低着头默默地回到房间,耳边依然传来妈妈一声声的指责。越听,女孩心里越难受。她转身走出了家门,这时候她不知道自己该去哪里?能去哪里?她漫无目的地走着走着,走了很久。然后在一片人烟稀少的地方坐下,双手抱膝,头埋在膝盖之中。
天色渐晚,女孩还没回家,她的父亲也还没回家。母亲咒骂着:“死侬仔,不知道死哪里去了?还不回来?”其实,母亲的心里已经开始担心了,无法静下心做家务。
滴答滴答,挂在墙上的时钟,走了一圈又一圈,母亲更加着急了,连忙打电话给女孩的父亲。父亲听了,差点眼前一黑,立即动员亲戚好友到处去找,学校里的老师们也帮忙着去找女孩。
终于,某位老师找到了女孩待的草地,这一个好像被所有人抛弃的孤单的身影,让老师心疼。老师轻轻走过去,蹲在女孩脚边,温柔地问:“怎么了?怎么不回家呀?”
女孩望着老师,迷茫地回答:“我妈妈让我去死?我不知道去哪里死?”老师惊呆了,他没想到一个九岁的女孩会这么轻易地说出这个“死”字。
女孩看到老师没有回答,又说:“老师,我想死了!”老师伸手心疼地抱了抱女孩,带着些许哽咽说:“傻孩子,瞎说什么呢?走吧,老师带你回家,你父母着急了。”
回到家的女孩,看到母亲脸上那急得留下眼泪的痕迹,依然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听着大人对她关切的话语。
老师与父母沟通了女孩的情况,母亲自责了,自己不该以那种态度对待家人。
其实,这世上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只是每个人的性格不同,不知道无心的语句对他人的伤害有多大。
小小的孩子,心灵甚是脆弱,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
作为家长的要时常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如何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你的教育方式对了吗》( 昨晚的更文 )
让我们对幼小的心灵多些关爱,多些陪伴,少些打击吧!让他们无忧无虑幸福地成长,让他们的脸上永远是灿烂的笑容,让他们能够得意地说:“我很幸福!”
在此,祝愿每一个小孩都过得健康幸福!
一位小学老师的祝福。
-END-
网友评论
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上语文课看小说,自作聪明以为老师发现不了,因为小说与语文课本一样大小。结果入了迷,忘记了讲台上还有个许老师!
书自然被缴了,略带一点强行。总认为放学时他会还我,结果没有。
在背后与小伙伴不知道骂过他多少回,说缴去的书肯定是拿给他儿子看等等。
时间一久,缴书的事也就忘得无影无踪。要放暑假了,正在教室收拾东西。一同学跑过来说,许老师叫你到校长办公室去。(应为他既是小学校长,也是四,五年级的班主作)
在办公室,许校长拿着那本我已忘到九霄云外的小说还给了我。并笑眯眯地轻抚着我的小脑袋说到,看书是好事,不要上课看,去吧。
上初一时,上英语课。依然用同样的方式看小说,小说压着课本。进入了内容自然忘记了任何事物的存在,包括英语老师。
也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站在了我的跟前,他抓起小说狠狠地甩在我的脸上,一边一下!也不知道是怎样下的课!也不知道那天放学后是怎样回的家!
几十年过去了,常会忆起许老师慈祥的脸庞。不知老人家是否还在人世。并为当初的瞎乱猜测感到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