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成长每天写1000字互联网科技
警惕幸存者偏误,有些成功注定无法复制

警惕幸存者偏误,有些成功注定无法复制

作者: 摇小灰 | 来源:发表于2016-03-09 08:41 被阅读537次

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变幻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注定会造就一些英雄式的人物,因此这也是个造神的时代,我们看着英雄一个个崛起,然后又一个个倒下,我们前一秒还在山呼偶像的名字,下一秒就可以将其踩在脚下……人们对成功者的心态实际上是极其复杂的,而这种复杂的心态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们内心的焦虑。

人们真的越来越焦虑了,我可以亲身感受到这一点:在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只知道乖乖上课、看书、刷电影、睡懒觉、打游戏,然后浑浑噩噩就到了大四,从来没有想过要因为什么而焦虑;与之相比,学弟学妹们的“上进”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突然邀请去谈什么学习经验、保研经验、实习经验,他们那种对未来极其强烈的掌控欲望让我很是惭愧。都说大学是象牙塔,可是社会中的焦虑情绪已经渗入到学校中了,我能嗅得到那种味道。

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类似的“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会都层出不穷,人们都眼巴巴地渴望着他们眼中的成功人士能给他们提供什么学习建议、工作秘诀、人生指导,好像这样自己就能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其实,人们的真实目的只是让一个人来缓解一下心中的焦虑感,至于成功人士的具体建议是什么并不重要,反正听完了该怎样做还是要怎样做。如果你属于此种情况,还算是幸运的,怕就怕有很多人真的按照成功人士给的建议一条一条去做了,很不幸的是,这样的人通常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会分别举两个例子,一个非常高大上,一个非常接地气。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马云就成了全民的创业偶像,很多人想向马云学习创业经验,对此马云说了一句话:似我者俗,学我者死。其实这句话本不是马云说的,而是唐代大书画家李思训的名言,但其含义不言自明。在《异类》一书中,作者格拉德威尔提出成功的第一个要素便是合适的机遇,这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阿里巴巴的成功是那个时代的成功,与它前后几年同时诞生的还有搜狐、网易、新浪、腾讯、百度……如今的环境已经和马云创立阿里巴巴的时代完全不同,如果你将马云的经验用于现在的互联网环境,那么你将死的很惨。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我自己身上,考研时都去听一个大牛学长的经验分享,有人问他英语如何能考到83分,那学长说我没怎么准备啊,只要背背单词做做真题就好啦……没听完这句话我起屁股就走了。因为我很明白,虽然他很厉害,但是对不起,他的经验完全不适合我,如果按照他说的那一套做,按照我的英语水平考研基本没戏了。

当然这不是说所有的经验分享都没有意义,我的意思是说,你一定要学会辨别经验分享里哪些是你可以用的,哪些是绝对不能用的,总结起来,所有的经验分享都有三个大坑,需要时刻警惕:首先,经验这个东西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性格、能力、优缺点都是不同的,因此别人的经验可能在你身上并不适用,你需要找出你和分享者之间的差异点;其次,经验因时、因地而异,比如互联网环境的变化就决定了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经验是不可能被复制的;最后,经验分享人都会有意无意地抬高自己,将困难无限放大以衬托自己的能力,因此不要把所谓的成功人士看得高高在上,有时候他们只是一个演员而已。

我们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做幸存偏误的思维错误,它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地高估成功地希望,不了解现实的你对成功抱有一种幻想,认识不到成功地概率有多微弱。因此在我看来,学习失败者的教训远比学习成功者的经验有意义得多,因为成功者的成功各有不同而且难以复制,但是失败者的失败却往往具有共通点且具有普适意义,某种程度上来说失败者的失败经历就是为你模拟了一次失败的体验。

很多人都想复制别人的成功,但是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有些成功是注定无法复制的,比如阿里巴巴和小米,比如最近爆红的papi酱和咪蒙,前者的成功无法复制是因为最佳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复制他们你只能当炮灰,后者的成功无法复制是因为他们的成功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这种风格具有天然的排他性,是你模仿不来的,如果你非要模仿,那就是东施效颦了。

但是有一种成功是可以复制的,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模仿他人的路径可以让你达到与成功者平起平坐的目标,那就是专业技能。靠专业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复制性的,这些技能往往出现在高度专业化、规范化的领域之中,比如注册会计师、程序员、律师、技工等行业,这些职业的特点是只要你按照步骤努力潜心学习,成为专业人士的概率是很大的,它们的可复制性非常高。但是像写作、创意、广告等行业就不具备可复制性,因为他们要求从业人员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可能通过流程化、标准化的训练打造出来。

所以,要想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你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花时间大面积地搜寻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你真正擅长什么,然后以自己的先天优势为起点,以狂热的兴趣为动力,潜心培养、耐心雕琢,最终你将会在某个领域成为佼佼者,而且这种成功很大程度上不可复制,不用担心被别人模仿和超越;二是选择那些标准化程度高、培养体系成熟的行业,如注册会计师,只要你刻苦学习,一般情况下努力就会有回报,但是在这样的行业中竞争十分激烈,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精进,因为你的专业技能很容易被复制。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你大学里学的专业或者你从事的工作属于后者,也就是一定要拥有一技之长,这是你安身立命、行走江湖的看家本领。同时你也要在你的专业之外开辟第二战场,这个战场一定要是你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否则无法持续下去,然后投入时间和精力,慢慢地将它发展成为你人生的第二发动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当年明月在写《明朝哪些事》之前是个公务员,刘慈欣在发表《三体》之前是个电力工程师,但是他们都开辟了自己的第二战场,而且最终依靠这个第二战场名扬天下。

心动了?去开辟自己的第二战场吧。

相关文章

  • 警惕幸存者偏误,有些成功注定无法复制

    我们正处在一个空前变幻的时代,所谓“乱世出英雄”,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注定会造就一些英雄式的人物,因此这也是个造神的...

  • 别人成了你就试?——警惕「偶然成功论」

    什么是幸存者偏误? 幸存者偏误: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的宣传,鲜有失败宣传。就会系统性的高估成功的希望。不切...

  • 有些成功无法复制

    1 上周讲了一节教研课,我选定的是《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课文是一篇很传统的范文,我在小学时就学过了。过了二十多年...

  • 【0628读书感悟】关于幸存者偏误那些事

    昨天的文:姑娘,整容做网红之前,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中提到幸存者偏误,今天具体谈谈幸存者偏误究竟是什么鬼。 今年有个...

  • 警惕“确认偏误”

    一个白人天主教徒来到天堂门口想要进去,他跟守门人列举了自己的种种善行,但守门人说:“可以,不过你还必须能够正确拼写...

  • 社会的底层逻辑是合作!合作的本质是分工

    中底层人越是活在自己的心智中 上篇文章说,成功具有迷惑性:“幸存者”偏误。所以与其向别人学习如何成功,更好的方式—...

  • 常见思维误区1

    1、幸存者偏误 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所以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 ——大多数成功学都是幸存...

  • 要警惕权威偏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牛顿曾经说过“……” 遇到这个句式,说话的一定是名人,也许死了,也许还活着。很多时候,这种...

  • 互惠偏误《清醒思考的艺术》笔记4)

    互惠偏误 人们生来就有互惠的心理,但是有时候互惠就会陷入一种死循环,所以要警惕免费的帮助 确认偏误 这个偏误会让发...

  • 清醒思考的艺术

    你 好让别人去犯的52种思维错误)(德)罗尔夫·多贝里;幸存偏误 , 如果你本身就是“幸存者”的一分子,幸存偏误就...

网友评论

  • 1e0fe0092a43:现在有一个关于第二战场的英文单词叫做Multipotentialite(多项潜能者),所以人并不是一辈子只能干一份职业的嘛
    摇小灰:@异类ing 哇,学习了~
  • 9d75f7a97eb6:正在开辟自己的第一战场和第二,都很喜欢。你说的很对,这篇我非常赞同。还有我觉得处的环境和身边的人也很重要。我认识一个朋友和看到他的认真和努力,让我不自觉的向他的优点靠近,这点和我很荣幸认识你一样,再者我最近处在的劣境让我意识到唯有努力和一技之长能变成更好的自己。
    摇小灰:@知识的蛮荒猎人 我也很荣幸有你这个读者~
  • a094a3856d3d:说的很有道理,中肯、理性
    摇小灰:@赵蜗牛君 谢谢~
  • 妮娜读书:能不能写一篇关于写作的文啊,小灰
    摇小灰:@终身美丽的猪 关于写作什么方面的呢,能不能具体点
  • 蜜糖Mito:光是看到题目,第一反应就是马云,哈哈哈。
    所以呀,未来无限可能,加油吧骚年!
    蜜糖Mito:@摇小灰 可能很多人拿他做例子?或者是马云爸爸在我内心太牛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摇小灰:@蜜糖Mito 你是怎么反应过来的。。。
  • 9e7eb8186152:成功,有很大的机会是在第二战场
    摇小灰:@围城一代 yes

本文标题:警惕幸存者偏误,有些成功注定无法复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fpz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