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对沟通有了全新的认识。《沟通的艺术》这本书再版了14次,初版至今超过了30年。许多沟通类的课程或者书籍,都是以这本书为蓝本。
《沟通的艺术》全书最大特色是区分成“看入人里”,“看出人外,“看人之间”三部分,涵盖了人际关系的全貌。“看人入里”包括第一至第四章,着重探讨与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简介人际关系的本质,强调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并分析知觉与情绪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看出人外”着重探讨与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重点是分析语言和非语言的特性,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看人之间”着重讨论关系的演变,重点是强调沟通关系的重要性,关系中的亲密与距离,如何增进沟通气氛及人际冲突与因应之道。
《沟通的艺术》阅读《沟通的艺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沟通高手,都是懂自己的人。沟通类的文章,常常会教你如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如何去了解对方,如何让对方满意。而这本书却教你,如何先认识自己,再去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其实,很多沟通问题的根源在于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你采取的沟通方式是不一样的。对于别人有效的方式,对你而言不一定有效。
“看入人里”是沟通的基础,自我在沟通中有着很重要的角色。真正有效的沟通,是要先认清自己。先认识自己,再去与他人沟通。
我自认为现在的沟通能力比以前强,不是因为我的沟通技巧提升了,而是因为我对自我的认识加深了。以前,我很玻璃心,别人随口说的一句话,就会把我伤到,而我又不会伪装,不高兴,生气全写在脸上,因此,一场沟通就以双方互不搭理为结局。
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讲讲如何认识自我。
1.正确认识自我。
你也许会说像这样分析自我和人际沟通有什么关系呢?“你是谁”不仅会反映,也会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
如果你对自尊的概念不清晰,可以先看下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不管是想要成功还是幸福,你都需要提升这3个能力》。
拥有高自尊的人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介绍;而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很可能认为别人也不喜欢他们。
低自尊的人认为所有人都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他们,根本不管这种想象是否符合现实。低自尊的人有时候还会敌视别人,因为这些沟通者唯一能抬高自己的方法,就是贬低别人。
自我对一个人人格的影响如此重要,它不仅决定了你现在如何看待自己,也切实地影响着你未来的言行举止,而这些被称为自我应验预言。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你觉得一个人讨厌你,而最终,你会发现,他真的讨厌你。其实,是因为自我应验预言。
自我应验预言是指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他(或她)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发生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
有些时候,你觉得是别人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其实是你自己太玻璃心了。当你的内心变得强大,也不会太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那些曾经以为不可逾越的沟通鸿沟,现在却只要轻轻一步就跨越了。
2.理清自己与对方的关系,认清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
沟通的两个前提:理清关系和身份。对关系没有清晰的把握,沟通一定不会顺畅。
不同关系不同身份,用不同沟通方式和语言,只用一种方式必然会产生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的沟通问题,是因为自己没有摆正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或者,把对方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摆错了。
沟通时的一个大坑就是交浅言深。对方把你当陌生人,你把对方当好友,什么都对对方说,结果把彼此都弄得不舒服。
请看以下关系层级图,很多沟通问题在于没有摆正关系层级图。关系层级图要以低的为准,比如说,公司的同事,可以是同事关系,也可以发展为朋友关系。但是,如果你把他当成朋友,他只是把你当做同事,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事关系。
确实有一些关系好的同事可以发展为朋友,但不是所有的同事都可以发展为朋友,大部分同事只是工作关系。
当我明白了这一点,我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也就没有非分之想,而且,我也不会八卦地去打听同事的家事。之前不舒服的状态,在如今看来,是变得舒服了。周围的同事都没变,变的是我自己的认知。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这样的故事:有男员工在朋友圈抱怨公司的制度不合理,自认为欧洲杯期间公司应该调整上班时间。结果这条状态,被竞争部门的同事看到了,同事没有劝他删除朋友圈,也没有告诉他的直属上司,而是直接截屏发给大boss了。该男员工很生气,觉得私底下,他们是朋友,怎么能做背叛朋友的事情,因此在公司的微信群里大发脾气,最后自作主张离开公司。
因为朋友圈酿造的悲剧,最近越来越多。所以,朋友圈一定要分组。
为什么要分组,刚才那张关系图就已经告诉你了,不同的关系层级,可以交流的内容是不同的。你不分组,别人也难受,如果是同事,天天在朋友圈看到你的私事,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他也很难受的。
在公司里,有些时候,你把同事当做朋友,但他却只把你当做普通同事,更糟糕的是,你对他掏心掏肺,他转身就把你的私事告诉了其他同事,甚至到老板那里告密。所以,理清关系,认清自己在对方心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3.认清自己与他人相处时的模式。
《沟通的艺术》书中指出,所有的人,无论其实际年龄是多大,都会根据三种“心理状态”之一去互动——父母,大人或小孩,而这三种心态可以明显表现出来,也可以是隐藏的。
父母——从“价值观”出发的语言
大人——从“逻辑”与“理性”出发的语言
小孩——从“情绪”出发的语言
要在这个世界上顺利地生活,我们就必须保有全部三种心理状态,而且三种状态都完整,未受损伤。我们都可以去学习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学会让自己尽量停留在“大人”的心理状态,借此增进沟通技巧。
很多成年人,即使年龄上是成人了,但其相处模式并不是成人的相处模式,有时候是小孩的相处模式。小孩是从“情绪”出发的语言。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自己处于“大人”的模式,从“逻辑”和“理性”出发,而不是小孩模式,从“情绪”出发。可是,要完全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而情绪也是影响沟通的重要因素。
4.认清自己的情绪
谈到沟通,不得不承认情绪的重要性。有些时候,沟通不畅,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导致的。如果能认清自己的情绪,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与他人沟通,就会省去很多麻烦。
真正的沟通高手,并不是说没有情绪,而是他们能够清晰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且有着非常快速的情绪切换能力,能有效地进行情绪管理。
很多时候,我们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由于自身“无助益情绪”的纠缠往往会使事态向我们希望的反方向滑去。
认清自己的情绪在亲密关系的沟通上尤其重要。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对最亲的人发脾气,出口伤人。对于陌生人,我们会克制自己的情绪,而对于最亲的人,反而会被情绪控制,很多伤人的话就脱口而出。如果能认清自身的“无助益情绪”,并且及时调整,亲密关系说不定可以有很大的提升。
想要成为沟通高手,先去了解自己的性格,认清关系和身份,认清自己与他人相处时的模式,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明白这四点之后,再去学习精确表达自己,如何与他人建立建立关系。
如果你不去学习认识自己,而只是盲目地学习沟通的技巧,模仿别人的沟通方式,也许是本末倒置的。
既然来了,留下个喜欢再走吧,鼓励我继续创作~~~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那就关注我的简书账号吧,我们一起做朋友~~
网友评论
是不是没有认识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