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孙》中提到了“换婚”,这个之前还没有怎么接触过,书里也没有展开讲,忍不住去查了一下。
百科上给出的解释:
当事人双方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包办婚姻形式。民间称为“小姑换嫂”,或“姐妹换妻”。这种婚姻关系的形式一般出于两种考虑,一是物质基础薄弱的两家成员出于经济考虑的结果;二是为了取得两家世代友好。
据说傈傈族存在互换婚,当地的话叫"富象吧",也就是双方都有年岁相当的男孩和女孩,彼此由于经济或其它原因,双方都认为可行接受这种方式,就互相对换,可以免去各种彩礼,但也要像平时的婚礼一样,要宴请族人、亲戚。
汉族的不少地区,旧时流行交换婚。
比如,浙江地区也有被称之为"调换婚"的,双方父母各以自己的女儿嫁与对方的儿子为婚约的条件。
丽水地区称之为"对婚",或"姑换嫂"。具体方式是亲家双方认为门当户对,没有意见,就可以进行"对婚"。
在金华地区叫“宝换宝”,是因为双方家庭因为节省置备聘礼的财物而进行换婚的。
《匈奴的子孙》中所说的是甘肃地区的换婚,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倒是看了几例案例,都是旧俗引起的。
还是现在自由恋爱的好。自己选择的还会离婚呢,别说是交换来的。毕竟,交换婚姻有些确实是出于经济因素考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