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这是清人郑燮的一副对联。
洗砚池边,游鱼前来吞食淡淡的余墨;烹茶炉旁白鹤回避而不闻那袅袅的清烟。
一吞一避,一张一弛,别具雅士逸致和情趣。
砚、墨、鱼、茶、鹤,都是雅洁意象。一幅煮茶弄鹤的唯美画面仿佛就在眼前了。
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这该是怎样的悠闲自在的生活和心境啊!
其实这句诗并非郑燮所作,它的真正出处,是源于宋代魏野《书逸人俞太中屋壁》中的诗句。
魏野 (960—1020),北宋陕州陕县人,字仲先。
他一生以农耕、编织为业。闲暇时刻苦读书,弹琴赋诗,乐于清贫,自筑窑洞居住,曰“乐天洞”。
他在耕作之余,植竹栽树,种草养花,引泉环绕。
在春光明媚的季节,桃杏满院,鸟语花香。魏野在此悠然自得,快乐无比。还给自己取了个号,叫做:草堂居士。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都有隐士,比如东方朔的“朝隐”,王维的“禅隐”,白居易的“中隐”,也有不少“假”隐士,他们内心还是倾向于社会,关注社会的。
但魏野不同,他是真正的隐士,他完全沉浸在乡间而不问世事。
他与林逋、陈抟、种放同为宋初“四大隐士”,且在宋初的“四大隐士”中名冠一时,声望还在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之上。
他这一生隐居不仕,诗酒自娱,自带隐士风韵,和当时名臣寇准亦有酬唱往来,且寇准对其极为欣赏。
魏野的“隐”算是盛世而隐。因为宋朝,重文轻武,文人有很高的地位。
而宋真宗赵恒对其万般青睐,《古今诗话》记载,魏野曾在宋真宗西祀时被召过,可他“抱琴逾垣而走”了。
他本来有在朝堂中大展宏图的机会,但隐逸生活是其一生的追求,没有功利目的,为此他选择在盛世时期过着安逸祥和的生活。
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这就是他想要的生活。
宋真宗没有诏动魏野,但也没有放弃他,常遣使对其安抚照料,甚至,在其死后还特赠他为秘书省著作郎。
魏野诗学贾岛,注重推敲,苦力求工,但又不拘泥于此,他更注重诗风的平朴闲远,极力摒弃贾岛诗艰涩苦瘦之不足。
诗品如人品,读其诗见其人,魏野的飘逸淡雅,体现在他的诗中,令人见之忘俗,就像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

《书逸人俞太中屋壁》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宋•魏野
赏析
此诗抒写的是淡于功名利禄,远离尘嚣世俗的闲淡之情。诗人以潇洒之笔,写幽居之趣,意象清奇,境界高远。全诗风格冲淡,笔致空灵。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首联的意思是,俞太中对于功名利禄视若鸿毛,居住在依林傍泉的幽静之处。
逸人:隐士。诗人书其屋壁的友人,就是一位名叫俞太中的隐士。
达人:通达知命的人,指友人俞太中。轻:轻看,藐视。
林泉: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此两句写的是这位友人远离尘世的过着隐居生活。世人多追求禄位,这位达人却视之轻如鸿毛。
他结庐在依林傍泉的地方,那里听不见尘世间的喧闹,又得以时时徜徉在深林流泉之间,优战游哉。此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颔联的意思是,他常去流泉洗砚,使得那里的鱼儿总是吞咽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炉边的仙鹤一见就赶紧跑开(怕被熏黑羽毛)。
颔联是具体描绘这种生活和心境:友鱼鹤,伴砚墨,品茶赋诗,老之将至而无憾。
“洗砚”句: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的典故,形容俞太中治学的勤奋,因为天天洗砚台,以致池水都成了墨汁,水里的鱼当然就只能“吞墨”了。
俞太中的高雅,宋人讲究茶道,沏茶时要以刚烧开的三滚之水冲泡茶叶,称为烹茶,而仙鹤有灵性,为了不被烟熏黑了羽毛,在主人烧水时就从主人身边跑开了,连豢养的仙鹤都知道自重羽毛,主人的高雅可想而知。
这位逸人到流泉洗砚,就招得鱼儿争先恐后地吞咽着黑黑的墨水。他点火煎茶,熏得那站在炉边的鹤来不及地避开。生活闲散自由,心境也闲逸安宁,令诗人忘了尘世外的一切。

娴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颈联的意思是,闲暇时他就用美好的诗词歌颂时代,就算人渐渐地衰老,也不觉得遗憾。
娴(xián):文雅美好。
圣代:封建时代的文人指称所处的时代。
颈联“娴惟歌圣代”。北宋初年,朝廷对这些清雅隐士颇为爱赏,常有征召。不赴召的人,则予以殷勤劳问,如林逋便曾受宋真宗“诏长吏岁时劳问”。
魏野自己,也在真宗西祀时被召过,不过他“抱琴逾垣而走”了。
俞太中也有过此种际遇,因此闲暇之时,也不忘作诗吟咏当时的“深恩厚泽”。
隐者清心寡欲,随缘自适,一切听任自然,故而“老不恨流年”。韶华流逝,老之将至,也不觉得遗憾,他是一个无所忧虑、自得其乐的隐逸人。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尾联的意思是,静下来时想想那些有闲情的人,应当还是我最心境偏僻。
偏:指心境偏僻。
颔联、颈联中,诗人把友人的隐逸生活勾画得如此细致生动,闲情逸致临摹得如此精微真切,其原因在于,他与这位友人是同道,也是一位隐士。
所以尾联便把诗人自己也拉入诗中,他从自身措辞,作者代为友人设想:静着的时候,想想那些有闲暇而来的人,还应当算我最心境偏僻。
这种把自己拉入诗中,从自身出发,代友人设想的写法,更突出了自己与友人不好名利、喜欢脱离世俗过隐逸生活的志趣。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评价说,魏野的诗“冲淡闲逸”、“警句甚多”。
此诗笔致潇洒飘灵,诗境冲淡闲逸,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作。
警句“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语言虽然浅显,但意境却很深;既富诗情,又具画意,是诗中的佳对。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