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清理杂物的时候,找出了很多旧相片,一看都是几十年的了,每一张相片都诉说着一段故事,每一个场景都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
特别是找出了两大袋的书信,那是我和先生的两地书,我们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成家,这期间分居两地,将近七个年头,靠鸿雁传递信息,传递感情。那时没有其他通讯工具,除了急事要到邮局排队发电报、打长途电话外,主要就靠写信。这些书信记载着历史,记载着爱情,寄托着双方无尽的思念,是非常宝贵的资料。
我今天随意从旧信封抽出两封信来读,看着先生熟悉的笔迹,读着那些朴实无华的句子,一下子把我带回遥远的岁月,心里翻江倒海,只看了几行就读不下去了。
书信里讲的都是生活的日常,譬如先生告诉我他出差去北京了,本来按规定可以坐硬卧,为了省下27块钱,他改成硬坐。从广州到北京,一天一夜就这么硬挺着。他把省下的27块钱,在北京给小孩买了衣鞋寄回家。
书信里面也没有甜言蜜语,只是诉说着他的苦恼和思念。先生从广州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机关工作,当时一介穷书生,想结束分居两地的状况谈何容易。所以他总觉得亏欠我们母女。但又有什么办法,只能熬,只能盼,只能等,那份焦灼无奈的心情时时流露在书信中。
他在信里说:你辛苦了,现在分居两地,鞭长莫及!我为没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而内疚。他还特别吩咐我在生活上不要太节省,起码做饭要下够米,不能让来帮带小孩的老母亲饿肚皮。
为何先生会交代这些呢?原来他想起母亲陪我来广州休产假的时候,每月的口粮要凭粮票供应,当时每人每月只有30斤大米的供应量,我和母亲没口粮,当年没有高价米卖,有也没钱买,虽然也有好心的同事把省下的粮票接济我们,但远远不够。
每次做饭,我母亲都不敢下太多米,吃饭时,她原本要吃两碗米饭的,但每次她只吃一碗就说自己够了,怎么劝也不肯多吃。我当时上班离家远,中午没回家吃饭,先生照顾家庭多些,这些情况我也是后知后觉。
所以先生在信里说到母亲吃不饱时我心里很难受,现在读到这些话也控制不住流泪。后来产假到期我回老家教书了,母亲来帮我照顾小孩,先生才特地在信里吩咐。
岁月如流沙,匆匆滑过。那段艰难的日子,有奋斗的乐章,也有温馨的场景,有做妻子的柔情蜜意,也有当丈夫的担当和责任。只是现在回忆起来有些酸涩。
走过风雨飘摇的日子,才倍感阳光的温暖。经历过艰难困苦,才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惜福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