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儿时的小房子

作者: 树伟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05:06 被阅读0次
    悠悠岁月

    (1)

    在清明胡同里有一座小房子。

    清明胡同在伪满洲国的时候,是个非常有名的地方,据说居住的大部分都是日本人贵族的后裔。可能他们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将来的国都了吧?所以都是清一色儿的纯粹的钢筋水泥的现代版日式建筑,就连附近的道路都是仿欧式大理石的道路。也许是战乱时期大理石无处开采,或者是价格特殊昂贵的原因吧,所以当时的建设者就采用了变通的方法。整个道路上铺满了豆腐块一样大小的石头,这些石头也许都是在附近山上开采过来的吧,淡青的颜色并且坚硬无比。从质量上来说一点都不比欧洲的大理石差,并且让人感觉很清爽。淡青色的石头路面上,人行道标志都是纯铜质的,好像也都是豆腐块儿般大小,实际上也可能要更大一些。只是它们都是圆溜溜的型状,就像圆形的铜纽扣,和方块儿的石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对比,显得无比的高贵冷艳而典雅。

    这种道路、在当年的中国全境也是独一无二的吧。

    自己长大之后,去漫游了世界,偶然发现葡萄牙的里斯本,就铺满了这样类似的石头道路,当然远远没有清明胡同旁边的道路更加壮观而高雅。

    仔细的想一想,儿童时期最高雅的记忆,也就是这条用石头铺设的道路了。它虽然记载了一个民族和地域的耻辱,也为当年的儿童留下了一个比较高雅的记忆。淡青色的石头路面上行驶着漆黑的高头大马的豪华马车,这个印象也一直深深地刻印在我自己的脑海里,所以小时候习惯的称为大马路。仿佛真是一个崭新的帝都再现,这些东西竟然都是由于侵略战争,才留下来的建筑遗产和城市风貌,如今已经彻底的消失了。

    不过留下的印象还是太深刻了!

    长大以后看了许多早年的历史资料,伪满时期长春市的城市布局和风貌,在当时的亚洲历史上确实够得上繁华。

    当然那时候的城市名称是新京。

    可见当时侵略者的梦想,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哈。

    新京的城市建设应该比当年的东京还要繁华,清明胡同应该也算是新京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了。它的周围环绕着无数的服务设置,饭店餐馆百货商店林林总总,市里唯一的有轨电车也在这里通过,并且就在附近还座立着当时最大的两座庙宇,一座应该是尼姑庵,名字已经忘记了,只知道每年许多年轻的画家,都会到这里来写生,因为尼姑庵的门脸儿相当的壮观,甚至显得有些过份的奢侈。离开了尼姑庵,向西也不用走上百米左右的距离,就是长春最著名的护国般若寺了。因为在护国般若寺的正南方,耸立着一座高大的观音佛像,所以人们习惯的称之为“大铜佛”。

    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可以说:

    “我家就住在大铜佛附近。”

    只要是长春人都能听明白,大铜佛也许只是孩子们的亲切称呼吧?

    因为孩子们还不知道大佛像的名字叫观音像,只知道大铜佛的园子里长满了海棠果。我小时候正好赶上了三年的困难时期,偷吃园子里的海棠果,也是夏日和秋日里附近孩子们的重要活动。那时候确实是饥不择食啊,海棠果从拇指盖大小开始,就会遭受附近孩子们的疯狂掠夺。一直要吃到满树红绿相间的熟透了。也不知道为什么树上的果实并不见少啊,也许是受到了观世音菩萨的保佑吧。

    真是附近孩子们的福地。

    不过这只是我儿幼儿时期的美好记忆而已,最深刻的印象应该还是自己上了中学以后的事情,也就是在上世纪的60年代中期,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巨大的革命。首当其冲的就是“封资修”的东西,(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简称)护国般若寺,自然成为革命群众和造反派应该冲击的最大目标。和尚们全部都被打成了牛鬼蛇神,绝对不许乱说乱动,整个寺庙里各种经文和资料散落了一地,已经没过了革命群众的脚踝。据说许多珍贵的文物全部都失踪了,到底都落到了什么人的手里,已经没有什么具体的记录了吧?毕竟是一场伟大的群众革命运动,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心机的人,在当时的环境下,应该很简单轻松的就可以达到自己任何不可告人的目的。

    毕竟当时一般人的思想还是相当的单纯。

    那时候我刚刚进入中学,学校就坐落在大铜佛像的旁边,中学的造反大军伙同附近的革命群众,把大铜佛团团的围了起来。人们用一根又一根粗大的绳索去撼动大铜佛,不过大铜佛纹丝不动。有人开来了解放牌大汽车也无果,当时革命群众的热情相当高涨,拖拉机厂的工人组织又开来了四辆拖拉机,这些带着轱辘的东西,一同发出了怒吼般的咆哮,汽车和拖拉机拖着钢缆喷着黑烟,都快站立起来了,仍然是无济于事。周围围观的群众已经老兴奋了,春城宽大的马路上已经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整个气氛就像在站在跑马场上的赌徒一样,大家的心思都是一样滴:

    “赶紧得干掉它,无论如何也要干掉它!”

    具体为什么要这样做,已经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群情激昂义愤填膺。整个世界仿佛都变成了一种声音:

    “说什么也要干掉它!”

    后来不知是谁开的那两辆工程车。我也是生平第一次看到,世界上竟然还有这种长短的汽车诶,简直就像火车的车箱一样,工程车的脊梁上有几个巨大的烟筒?记得比坦克车上的盖子还要宽大。随着烟筒的黑烟不断地喷薄而出,大铜佛像终于在人们的惊叫声中齐根的折断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响声。这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黑暗中响起了广播喇叭的声音:

    “革命同志注意了!革命同志注意了!”

    据说是在大铜佛像的底下藏有国宝级的经书和文物,现在已经不知去向,夜晚的广播喇叭声音,现在仿佛还回响在我的脑海里,这些经书和文物的去向后来有着落了吗?

    我当时对经书没有一点兴趣,我感兴趣的就是急忙翻墙进到了长满海棠果的院子里,着急想看一下大铜佛的究竟,不过我竟然什么也没有看见,只看见黑压压的人群,人们像潮水一样涌了进来,如果不是自己熟悉地形地貌,就会受到潮水一般人群的碾压。

    那可真是惊心动魄的一个晚上。

    后来发现大铜佛像的佛头,已经在脖颈处折断了,一个佛头竟然有两三米大小,在人员密集的夜晚里竟然没有什么人受伤,真的是一个人间的奇迹啊。

    阿弥陀佛!

    不过大铜佛根本就不是铜制的,随着铜佛的断裂也让人们知道:

    “只是一个铸铁的大佛而已。”

    不过这种铸造的工艺,在长春可能也就已经失传了吧。

    如今好像并没有复制品出现哦。

    当年的群众运动,确实是糟蹋了许多好的东西诶。

    当时的口号就是:

    不破不立!

    我们要砸烂一个旧世界,然后建立一个新中国。

    不过有很多被毁坏的东西,现在已经立不起来了,都已经彻底的变成了这座城市曾经的历史。

    变成了我们儿时的记忆。

    (2)

    这座儿时的小房子。

    它的具体由来已经不清楚了,只是不断地变换着住户,仿佛是一处临时性的住宅。看情形好像是解放以后增加的新建筑,与周围的建筑极不协调,具体当初盖这座房子是干什么使用,就已经无法考察了。

    只知道最后分给了我家使用,一开始是哥哥结婚用,再后来又是大妹妹的全家使用,并且又在旁边增接了一处厨房。我离家自立之后,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在这个小房子里,充满了我儿时的记忆。

    最初是一个慈祥的老太太住在里面,周围的孩子们都管她叫做:小房大奶。

    小房大奶是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

    风传年轻的时候是青楼出身,所以没有自己的孩子,家里只有一个养子是住在学校里。也许就是为了照顾这位养子吧,她住到了清明胡同的小房子里,一直是独身一人,丈夫好像是在沈阳市工作,有人看见过他,好像是一个非常干练的老头子。听说是一名手艺相当不错的木匠,据说长得也相当的标致威武,用现在的话来说:

    就是一个老帅哥吧。

    现在想起来小房大奶当时也就是50岁左右,在当时那种年月,四十岁左右当奶奶的女人也很多,所以小房大奶,也就理所当然的是奶奶啦。他的儿子也就顺其自然地被我们称为小房大叔,也就是二十郎当岁儿的样子,模样也非常标致和帅气,学校毕业以后,他在这座小房子里搞过了许多的对象,并且是一个赛一个的漂亮,最后终于和一个白白净净的女人结了婚。

    从此小房大奶就脱离了这座狭窄的小房子,在附近与儿子和儿媳妇住到了一起,从此以后听说小房大奶的生活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过去小房大奶是一个非常温和的老奶奶,日子过得很富足,最有意思的就是,她曾经在自己的院子里养了几只小母鸡,只要老太太一叫小鸡的名字,不同的小鸡儿就会呱呱呱的叫,这让胡同里的孩子们非常的兴奋,后来孩子们就模仿老太太的声音,叫出了自己身边小伙伴的名字,果然小母鸡儿照样咕咕咕的回答。

    卧槽!

    这仿佛已经成了我们每天的游戏节目,小鸡儿的呱呱声和孩子们的笑声常常会连成一片。

    这也为当年清明胡同中的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欢笑。

    (3)

    小房子不断的改变主人。

    周围的孩子们也渐渐的大了。

    小房子里的主人变成了一个老头子,成天拉里邋遢的,无冬历夏都是披着一件油漆麻黑的破棉袄,前大襟已经蹭得是锃光瓦亮了,估计是多种用途的前大襟,既可以擦手也可以擦脸,每天吃剩下的一些油腻的东西,几乎全部都蹭在上面了。

    大老远瞧上一眼,还以为是件皮衣裳。

    老头平时深入简出,想看到他一眼都很艰难,所以在小房子里住了很久,根本就没有人认识他。最后他还是出了点事情,被清明街胡同口的警察请到了派出所里。

    各种关于老头子的情报,就开始在胡同里流传开来了。那是一个没有电视机的年代,真正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年代。

    老头子就变成了清明胡同里的一个怪物。

    听说经常要去派出所报到,随时随地都要汇报他自己的思想。

    现在想想也不算什么大事儿,据说是在自己的房间里,收留了一个农村到城里卖点自产物品的老太婆。也就是各取所需吧,老头儿想找个异性的伴侣,老太太也图稀省下两个旅店钱,也就算是一拍即合吧。

    不过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一件很黄色的事情了,也可以在理论上判你流氓罪。据说老头子倒是死猪不怕开水烫了,但是老太太却是痛哭流涕:

    “这让我怎么回家去见儿子啊?”

    老太太非常恐惧的说。

    “做都做了,还有什么可怕的?”

    派出所里面唯一的年轻的女警官不太客气,就好像她自己不是别人的儿女一样。老太太如何回家见的儿女我就不知道了,反正是一场人间的悲剧。

    也算是生不逢时吧。

    如果放到了现在,这也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了,两厢情愿的事情,绝对没有人再会说三道四。

    这个老头在一年的冬天,就一声不吭的死在了小房子的火炕上。居民委员会来人就把他处理了,一个没儿没女,没有任何亲人又拉里邋遢的老头子。

    在人世间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派出所里留下的案底,也会被销毁了吧,赶脚公安局里的档案柜也并不是太富裕哈。

    这种没有任何油水的黄色案件,谁也不会再稀罕,毕竟是人死如灯灭吧……死无对证。

    哈哈哈哈哈哈哈

    (4)

    赶巧儿,我家人口多住房狭窄,居民委员会就把这一间小房子批给了我家使用,记得我已经是大学三四年级了吧,一到了放假的时候,我就会住在这间小房子里。房间里放了我不少的写生画,那时候冬天经常会停电,我还会点着蜡烛在这间房子里看书,因为小房里面是火炕,妈妈总会给我烧的热热的,冬天的夜晚很温暖。白天也在这间小房子里接待了许多的朋友,房间虽小却装满了我自己的回忆。我想我的朋友们也会记住这样一间小房子吧,一直到大学毕业之后,我才住到了学校里。

    从此我与这间小房子再也无缘,甚至都没有打听过后来的下落,清明胡同里已经耸立起无数的高楼,所有的过去的痕迹都被高楼掩埋了,据说现在仍然是繁华的商店街。

    只不过我们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那里曾经是我的故乡,在一片钢筋水泥的日本式建筑中,一座委曲求全的小房子,它承载了许多不同人的岁月,也曾经记录了我年轻时代的人生。

    至今还是让我难以忘怀。

    2022年12月15日星期X老顽童记于休闲的时刻

    年轻时代的老顽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儿时的小房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ifl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