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农村长大的娃,食材在过往的岁月里,总是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入秋,北方农家的食材虽然没有夏天肆意丰收的瓜果,淀粉类的土豆红薯渐渐大众起来,落霜的茄子,味道一天不如一天。
关于茄子的记忆,便是每年这个时候搂完了茄穰,会收获大大小小的一堆小茄子。这是的茄子大多是长不熟,红烧,清炒,生腌都会有股淡淡的铁锈味,及不耐吃也不下饭。不知那个比较有创意的前辈发明了一种方法。
吃前,把茄子切成一指宽的片装,放到笼屉上蒸熟。这个过程就如同把这些食材放回到了那个烈日炎炎的夏季,每天有充足的日官和气温,一点点通过水蒸气的介质传递融入到了秋末的食材里。
趁着,那边蒸煮的功夫,这边把今年收上来的大蒜捣成的蒜泥,浇上刚刚漫过蒜蓉的生抽,蒸熟后切条。这道北方秋冬耳熟能详的蒜蓉茄子便做好了。
此时的茄子,在远离了陪伴一夏季的番茄红素和植物油围困下。重新再大蒜素和酱油的丝咸味中,味蕾上的软糯鲜甜,在这个窗上布满哈气的季节还原了自己的本真。
上个故事里提及到了捣蒜,从白瓷碗加擀面杖的组合升级到专用的臼子和锤子。从小拇指大的蒜瓣到大拇指大,从桌上捣,在移到水池子上捣,地上捣,完后跑到板凳上捣。时间就流走了。有扯远了…
这个饭前调动食欲的调味料,最多的不是出现在吃饺子的记忆里,反而是每天都会吃的面。形状上区别的刀削,烩面,牛肉面的大宽,二细,三细等,再到本身材料上的莜麦、青稞、高粱、豆面等,然后是制作工艺上的竹升面的压、烩面的扯、刀削的削,最后到烹饪方法上煮,蒸,炒,伴等。每个人记忆里都有那个属于自己家味道的面。
面的类似于扯面单名字叫做拽面(不同地域,对动作的诠释区别),和面是比较重要,可能由于地域水质和面材质的区别。很多地方都活不出能扯起来的面。有这么一个说法,是小麦磨的次数越多,也就是所谓的精面,和出来的会有筋,不容易扯断。
和面中三光,盐水的比例调好后,和完结果就是盆光,面光,手光,不会有多余的面渣面团在手上盆上,面的表面是光滑。
拽面前,面团会压成长饼状然后刀切指宽。同时会扯三条,没有跳舞面条那么花哨和艺术性,大致上是差不多的。
然后是打卤,多以汁多菜少为主。最为好吃的卤子,当属家里用人,大锅熬煮出来的。一少大锅的肉有一斤左右,佐以白菜黄豆芽(夏天会有豆角,多天多用土豆替代)。先炒后炖,炒制中会放些许老抽上色,炒至半熟会加水熬煮,制成一锅卤,关火前放上青椒等加味。
捞面,加卤汁,放上醋腌制的蒜蓉…这就是家的味道吧。
旧文,新感觉,写在想家的时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