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几个朋友呢?
身为油腻的中年人,身边的朋友不要太多。
茶余饭后,田间地头,一人一句,自然就是一篇篇故事。
故事都是别人的,感受也许各自不同
各位友友我们挑拣着聊一聊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名字叫小红。
小红近来很苦恼——
她远在老家的婆婆突然重病了。
小红和她老公都是外地来打工的,一个四川妹子,一个山东大汉。
这小红小小个,白白的,心灵手巧,精气神足的很。一说话,就好像一把小机关枪,整个办公室里都是她的笑语。
但是说到她的家,她总是一副苦恼的模样。
前几年刚结婚,她话里偶尔漏出一两句抱怨,说婆家没有出一点彩礼,也不肯办什么婚礼,搞到自己悄无声息地嫁了进去,活像倒贴的一样。
后来他们两夫妻怀孕了,匆匆买了一套二手小三居。又听说她婆家半分钱都没拿过,首付大半都是问娘家借的。
后来生孩子了,是个男孩,我们都替她高兴。不料她家婆婆就从老家来,前后呆不到半个月就走了。
“她来干嘛?什么都没带,什么都没干,就拿双眼睛看了一下小孩,还要我给她做饭吃,还嫌弃我做的不好!”
每次讲到这里,小红的火气都刹不住。
“我老公也是绝了,连我多说他妈一句都不行!”
万幸,他们两夫妻年轻,再大的困难,咬咬牙、拌拌嘴,就都过来了。
2019年底,他们有了二胎,得了个女儿,凑成一对好字。两个人能力也强,人缘也好,工作生活都挺顺心的,于是一咬牙,以小换大,换了个四室两厅的新房子。
谁想到有疫情呢?
耽误了一个春天,收入不稳定,支出倒是固定的。
房贷、物管、水电、吃喝、奶粉、尿片、玩具、看病……一圈的花钱。
听说他们借了一点外债,因为小小孩突然生病,住了半个月的医院。
拖拖沓沓的,又过了一年。现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时不时会听到小红的抱怨:别人家都是老人给补贴、老人给帮忙,我这个婆家感觉就是空手套白狼,白得个媳妇两个孙子……
小红的唠叨也多了。毕竟“人到中年,二胎妈妈”,这八个字能把一个女人压趴下。
那天,小红一反常态,进了办公室却半天不说话。
我们忍不住八卦,问了又问。
她才说了她家的变故。
她家婆之前一直觉得胃不舒服,但是害怕去医院,便总不去看。但是前一段时间实在痛到不行,便去了县医院。一查,医生便马上叫她到上级医院复诊,说是看着挺严重的,他们拿不稳。那老婆婆就慌了,急忙打电话把儿子叫回老家。
小红老公颠颠地跑回家,和他大姐带着小红婆婆去了上级医院,托了老同学找了医生,一看,肺癌,中晚期。听说那个癌症还是有点基因上的因素。
现在小红就又担心又发愁。
担心老公孩子会不会遗传到了这基因。
担心老公会不会担忧过度出什么意外。
发愁医药费哪里来怎么摊。
发愁自己小家庭的开销和孩子们的教育支出。
她狠狠地说:“嗐!她都一点都没帮过我,现在得了这个病,就要来问我们要钱要物要关怀了!”
按感情来说,她一千个不可以理会她婆婆。
但是按理智而言,起码她老公孝顺他妈,而小红和她老公感情深厚。
拿钱,家里二娃、新房、装修,也是快要把谷种都吃尽了。
不拿钱,她婆婆求生欲惊人,天天喊着要去省医院要去BJ的医院。
唉。
友友们,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