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精髓

作者: 圣人之学_姜朝旭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16:49 被阅读585次

    般若呢,我们把它叫做真相的智慧,就是真理的智慧,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它具备一切,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极乐世界、天堂、伊甸园,就是我们认为的很好,好的不能再好的那个地方,很向往的那个地方。

    什么时候能过上?你明心见性就能,不是死了之后。你死了之后,你如果没明心见性,下辈子来,你发现自己还在此岸,你没有到彼岸。

    它不是靠生死解决的,它靠的是顿悟。这一辈子没顿悟下辈子,下辈子没顿悟再下一辈子,反正你有一世总会顿悟的。

    每个人都在朝着一个方向-成佛,只是呢,你的速度不一样。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好,这四句话,你把这四句话搞懂,然后活出来,你就自在人生了。

    度一切苦厄。佛陀说的,我不怀疑,你怀疑吗?度一切苦厄,你有什么苦,有什么厄,他都给你度。

    那现在你就不要说我的情况很特殊,你的情况很特殊,它也在一切之中。明白吗?如果他说度一切苦厄,你除外。

    那就是说你不适用。明白吗?但他没有啊,没有的话,也就是说,不管你有什么苦,他都度。

    你说我恐惧死亡,度。我负债,度。我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度。有的人说度一切苦厄是死亡之后到什么西方极乐世界。那你认为的这个就不叫一切,明白吗?

    也就是说,佛陀没有加上一个括弧(死后),没有加一个活着不能度,明白吗?所以你去看这个话,就是说,他说度一切苦厄,这个一切苦厄,难道我活着不在一切之中吗?

    我此时此刻,这不是一切之中吗?非得等死后,我才度一切苦厄,那我现在的苦怎么办?那佛陀,你就没这个本事吗?都不能让我把现在的苦给度了?

    他不是那个,所有的苦都度,所以你就去想,我现在有多难?我现在有多不容易?我现在怎么样怎么样,你不管把你什么苦摆在上面,全度。

    你要知道,心经它度一切苦厄,它免于你一切厄运。苦和厄是两个东西,苦,是你现在的境遇,烦恼。厄,是你遭遇的一切厄运,一切陷害,一切陷阱,一切不如意,全让你免去。

    怎么才能度一切苦厄呢?照见五蕴皆空。你想度,必须照。照见五蕴皆空啊。那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

    由五蕴引出了五十阴魔,在楞严经里面,色蕴导致十大阴魔,受蕴导致十大阴魔,不管怎么说吧,五蕴导致五十阴魔。这五十阴魔我简单说几个,比如通灵。

    哎,你说通灵,跟真我链接,也没问题啊。对,这叫善境界,佛陀在那个经里面讲,这叫善境界。

    什么叫善境界?这表示你能量提升了,这表示你出境界了,出状态了,但是,你不能着相,你必须过它,你必须知道这个东西不是那个真相,但是呢,如果我认为和真我对话就已经是修行的一个最高法门了,还天天拿这个来教你,我就是魔。

    明白吗?因为什么呢?我入魔了,我入五十阴魔了,这在楞严经里,它叫什么?叫精魄离合。他直接说的原话是什么?听见空中有人说话。听见空中有人说话,不就真我和自己对话吗?五十阴魔啊。

    王阳明那个话说的非常好,意之所在谓之物,觉的终点叫做物。

    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照见五蕴皆觉。一切东西都是觉的内容。

    一旦你到达这个境界,你就要开始度一切苦厄了。

    一旦你达到一切都是觉,蓝天、白云、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外星人、牛鬼蛇神,当然,也包括你的情绪,喜怒哀乐,什么冷热酸甜、疼痛,然后各种疾病,癌症、肿瘤,它都是觉,觉的内容。

    它会生生灭灭,它有形有相,但它也是觉。一旦不照见五蕴皆觉,ok,你就开始度一切苦厄了。

    那怎么才能照见五蕴皆空呢?你要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Ok,如果你想照见五蕴皆空,你只能修行般若波罗蜜多。

    行,修行啊。深,一门精进,到达一定的时间点,就是到达一定的功夫。时,就是到达一定的时间节点。

    就是你只管做功课,啥都不用管,你只管修般若波罗密多,般若波罗蜜多就是这个心经呀,把你从此岸度到彼岸的这个智慧,也就是我跟大家讲的般若智慧啊。

    也就是说,你只管一门精进,一门精进什么?观自在菩萨,你只管观自在菩萨就行了。所以【观自在菩萨】五个字,就是最后的命门。

    观自在菩萨,也叫观世音菩萨,观世音也就是观自在。观世音菩萨修的是耳根圆通。

    王阳明呢,他引用朱子晚年的时候,他的一些书信,一些文章,然后呢,来推测朱子已经意识到了他之前把心和理分开是错误的。

    但是他已经无力回天了,就是因为他几十年的一个学说,让你格物穷理、格物穷理,已经在社会上形成了风气,而且他年纪大了,已经很难去在改变了。

    跟大家讲心经,是为了解释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心即理。龙场悟道第一点心即理,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能不能悟道,在这,这叫明心。见性呢,是你去致良知。

    致良知就是恢复你的自性,恢复你的佛性。但明心,你必须是悟道,也就是什么呢?心即理。

    这个人,你说他有没有悟道?你看他敢不敢讲法华经,敢不敢讲楞严经?敢不敢讲,第一是他懂不懂,他不懂,他肯定不讲了,这是第一个,他讲不出来嘛。

    第二,他不敢讲,因为那里面可能就说的是他,因为楞严经里讲五十阴魔,他可能就是其中一种阴魔,他怎么敢给你讲呢?一讲,不就讲自己嘛,所以他不讲。

    所以印广法师说什么?看他是佛是魔,看他敢不敢讲楞严经。

    宗萨仁波切说的,看到佛是你的福报,碰到魔是你的业障。

    如果你想真的听到究竟法,OK,这个老师见没见性很重要,当然,他见没见性也是你决定的。

    为什么呢?你要不就碰不着他,所以你碰到了,用宗萨仁波切说的,般若智慧就是见性的智慧,ok,这是最究竟的,真相的智慧。

    Ok,它是讲给谁听的?讲给那些听到之后,浑身颤抖,眼含热泪的人。他跟你的学历没关,跟你的年龄没关,跟你的知识、财力、地位都没关,只看你坐在这个地方,如果今天跟你讲心经,你听完之后,你是不是心有链接?

    如果你听完没感觉,或者你听完之后觉得这个东西胡说八道,那ok,最起码今天跟你没关。以后有没有关,我不知道,也可能明年就有关了,也可能下辈子,这个OK,就随缘了。

    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菩萨啊,她就不能有四相,她就不能有我相,她就不能说我是文殊菩萨,你是凡夫。而是什么呢?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我们是一体啊。就根本就无我啊,这叫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是金刚经里讲的。所以,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你只能了四相,你才能成就圣果。否则的话,你成不了的。

    你不了四相,你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你好像有点结果,生活中会不会有奇迹?会有一些,会有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总体来说,你比不修的能量要高一点,肯定是这样的。

    因为有的人他就不修嘛,他不修他不知道,哦,我要快乐。有的人他一直活在憎恨、憎恨、憎恨,然后呢,你明白了,哦,要快乐。

    只是你的快乐它不究竟,你那不叫内在的法喜,你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刺激,或者一些让自己所谓的静心的方式,让自己获得一些快乐。但总体呢,你比那个天天憎恨的能量要高了一些,所以你也会有奇迹。

    但是呢,这都是很有限的,很有限的。就是说什么?就这样来说啊,你活在真相当中,你活在般若智慧当中,你明心见性之后,奇迹是常态。

    但如果你没有明心见性,你只是去提升能量、提升频率,对不起,你的奇迹是偶然,但是会有,所以你还是觉得哎呀,还是灵啊。对呀,但是你那是时灵时不灵。这就是很多人修行的状况啊。

    所以呢,终不能成就一切圣果。圣人之道的结果你得不到啊,你也不可能具备如来智慧德相,你不可能的。

    就是说,你不能度一切苦厄。心经里讲的,你做不到的。所以你如果说想成就一切圣果,就是度一切苦厄,你必须了四相。

    只有一个真相,那ok,没有第二个、第三个,第二个第三个是方便说。比如说苦集灭道,方便说。十二圆觉,方便说。

    方便说都是不究竟的。因为它不能干嘛呢,让你度一切苦厄,就是它不能让你证圣果。
    小乘佛法它不究竟,但总比你不修强啊。因为比如说,他告诉你五戒十善,不杀生、不偷盗,就是你不造身口意三业。

    你不造身口意三业,怎么告诉你不造呢?别杀,哎,你知道了,别杀。这个时候呢,你相对来说,你就给自己造的业相对就小了。

    但是因为它不究竟,因为你不杀生,不代表你没情绪啊。你不杀生,不代表你六根清净啊。但是你不杀生,你比杀生的肯定要六根清净一些,就是说你不造那么多的业了,就是你身口意三业要少了。

    所以他修总比不修强。这就是小乘、中乘、大乘,就是三驾马车,三个交通工具,就像飞机、火车、汽车,你用哪一个吧?飞机就快,然后汽车就慢点。

    但是呢,你总比说你一个都不做要强,所以还是在引导,因为每个人的根性不一样。
    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

    诸佛出世,只干一件事情,说佛的智慧,就是开你的智慧。所以呢,佛开智慧,魔显神通。只有魔才会先显神通。

    宗萨仁波切说的,除非拥有正见,否则你都是一无所成。你会打坐,你会禅修,你会宁静,你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种智慧吗?你有般若智慧吗?就是你明心了吗?

    如果没有明心,这些,就像圆觉经上讲的,你不了四相,你虽经多劫勤苦修行,终不能成就一切圣果。

    所以明心是最重要的一步。这个就叫顿悟,就叫开悟,就是禅宗里讲的顿悟,这是最重要的。

    那什么是正见?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心即理,也就是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ok,那心经呢,重点的核心就在这四句话。后面呢,都是对这四句话的展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精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lu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