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解读一段,或者是一句英文信息,既学习英语,又了解世界,在无形之中加强的是能力,增长的是见识,一切都只因我是个奔跑的人儿,我的梦想还在前方。尽管我在这条梦想路上并不孤单,但我同样期待在这奔跑的路上与你同行!欢迎加入!
英文小抄
I personally don't mind to be called "laowai", or "foreigner". But I hate to hear "#Foreign Friend". When I hear this term makes me feel come back into the 50s when it was rare to see foreigners all around the world.
随堂笔记
(1)I personally /我个人:I personally like eat vegetable but he doesn’t.
(2)makes someone feel /让某人觉得:Going shopping makes me feel like go to heaven.
课外拓展
中国人对外国人的称呼经历了从“夷”,到“洋人”,到“洋鬼子”,到“外国人”,到“老外”的变化。
“夷”是古时对周边地区人的蔑视称呼;
“洋人”这一称呼则在外国人刚对中国开炮时出现;
到外国人对中国野蛮侵略时期则开始气愤称呼外国人为“洋鬼子”;
而“外国人”这一称呼是在新中国成立后被广泛使用;
随着中国跟外国人接触的越来越多,中国更是亲切随和的开始称呼外国人为“老外”。
现在更是有网络新词“歪果仁”的出现。
放飞思绪
其实吧,对一类人的叫法看似只是称呼问题,但有时候就会出现这样“叫者无意,听者有意”的情况。
每个人所处状态不一样,心理状态就不一样,哪怕是一个再专业出色的心理学家也无法对任何一个人的任何时候的心理情况都把握到位吧?
既然这样,更何况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呢?我们是不能做到在跟他人相处的时候是句句得体的,也没必要这样啊!
在如今人们个性愈发张扬的时代,我们当然不会去追求这样的交流方式。
但虽说没必要追求这样的高要求,可有一点我们还是要重视的就是:不去有意说话伤人。
说话伤人虽不似剑伤人,但有时候还胜似一把利剑,它会一点一点慢慢的折磨着被伤者的心。
有位女主持人,曾在一个演讲中说到,自己曾习惯性用自己的伶牙俐齿去“对付”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幸亏自己在后来是领悟到了这样是有多错。也幸亏她是领悟得及时,不然我从她的辣言辣语都无法完全想象,她如果一直带着毫无约束的语言继续横冲直撞下去,那么她那幸福的生活将会如何被摧残得伤痕累累。
我是相信语言的杀伤力的,我就是一个自懂事就不会吵架,但会被小伙伴的言语伤的很重的人。
我知道,言语自由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权利,但我希望这个权利被温柔儒雅的使用。
所以,称呼外国人为老外,还是Foreign Friend?这都不是问题,自己随意就好,只要自己不在会伤人的语言上随意使用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