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和朋友都发生一些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一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当哀其不幸的时候,一定会有怒其不争的一面。
曾经我面对不了一些事,只能采取逃避策略,但内心是很气愤这个事情和安排事情给我的这个人,于是憋在心里,容易生病。
故情动之顷,必持之,使毋过其度,毋过度者,中节之谓,圣人名之为和。
我曾经的状态是过了,所以自己也难受。现在,我会告诉安排我的人,我的立场和态度。当然,以前我也想过,是以一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威胁态度和方式去谈判,后来由于胆小没实行,于是选择逃避。
当情动过头,人的状态和想法会很极端,现在,我的立场态度不会改变,但可以改变谈判的方式,让对方也满意或者不排斥接受我的想法。
为什么曾经的我不知道这样做?因为当局者迷,为何当局者迷?因为情动。大家都有过分析别人的问题头头是道,轮到自己就没辙,这是因为你被感情牵着走了。如果能跳出情绪,冷静处理事情,用一种让对方更愿意配合你想法的方式处理,我想事情会处理好,当事人心情也会不错。
这是一种“和”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再讨论如何处理事情。
就像灵山小说里面,梅振衣被三个丹霞派长老围攻,对方挟持他的家人,于是他束手就擒。后来他到丹霞山理论的目的和结果是让天下帮派都树立一条,比武时不得挟持旁人作威胁。如果他还沉浸在自己家人被挟持的恐惧,担忧和对自己能力的悔恨中,我想结果一定不是这样。
说回自己,时隔2年,在此时才看出自己被情绪牵着走,释放完情绪的压力,终于可以拎得清的看出问题症结,也知道自己该用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目前缺乏的是沟通技巧和心理学知识。
知道问题,知道解决方法,也知道自己需要补什么,是一种良好的循环。当跳出情绪,一切都只与处理事情有关,反而简单。事外别无止境,我想就是这个意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