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专业分享艺术与生活心理
人内在攻击性是成长的动力

人内在攻击性是成长的动力

作者: 张晗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6-10-30 20:17 被阅读386次
    图片发自网络

    传统精神分析学派的观点认为:爱、性和攻击性愿望都是人类的动力来源,也是内在冲突因素。

    武志红说过:性的驱力,让我们与另一个人亲密;攻击的驱力,让我们与另一个人疏离。这两个驱力交织在一起,就不断调解我们与另一个人的关系的距离。

    一个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不会自我伤害的,而人的死本能带来的自我毁灭冲动就会转向外界,以攻击的方式向别人表达出来。

    当人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或者遇到不公平对待的时候,都会有愤怒的情绪。我们内在的攻击性就是心里集聚了大量的愤怒,愤怒的情绪没有合理表达出来,就会变成攻击方式表现出来。

    图片发自网络

    攻击性,我们一直以来认为它是讨厌、恐惧的一面。不同的人说话方式虽然都是刻薄和苛责别人的,但是造成他们充满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比如有人说话刻薄,让人觉得他像刺猬一样充满攻击性是因为他曾经被伤害,一旦他感到被侵犯就会下意识就攻击别人;

    有人是为了粉饰自己的弱点,掩饰自己内在脆弱的弱小感,在与人互动的时候表现都是不服输、不可一世的那股劲;

    有人则是受到家族环境影响,或者受到不称职父母言传身教的熏陶,是代际传承下来的坏习惯;

    还有的人是因为嫉妒别人比自己强,通过攻击别人、先发制人就能占了上风似的。

    最后有人是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特别自负地以为自己最厉害,最了不起,最牛、最棒、最好,他对谁都看不起、看不上,认为别人都是错的,只有自己是最正确的。

    攻击性如果不恰当地向外在世界进攻,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麻烦、困扰和人际冲突的危险;而攻击性过度的指向内在世界,又会带来自卑、抑郁、病理性疼痛和自残、自杀等行为后果。

    攻击性再往前发展一两步就变成侵略性,就会变成破坏性,就可能意味着恐怖、让人害怕和退缩。所以,我们很容易发展出一个绝对的逻辑:爱永远是好的,而攻击性是绝对错误的。

    但是有调查研究显示:有人将攻击性解释为建立或完成达到建设性目标所需的干劲与力量;而有的人认为攻击性意味着和战争、暴力、剥削相联系的破坏性。

    我们内在的攻击性是一股巨大的能量和力量!它有两面性的效果,关键在于人们怎么驾驭与运用内在的攻击性。

    在温尼科特看来,攻击性等同于活力与动力。婴儿先天的攻击性在与母亲的接触与对抗中得到了表达。温尼科特把攻击性视为一种生命的力量,而不像弗洛伊德那样将其视为死亡的力量,也不像克莱因那样将其视为压倒性的破坏性的力量。

    攻击性有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最初的阶段,是无心的攻击,攻击性有目标,但是没有伤害的意图。比如,想吃、想动、想咬乳头。
    第二阶段是伴随担忧或内疚的人格的整合,类似于克莱因的抑郁样心态阶段。
    第三阶段是人际关系和冲突的阶段,既是有意识的又是无意识的。

    攻击性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性的力量,一般有攻击性的人,都会有很强的进取心,一般会取得很大的社会成就和显著的成绩。所以攻击性对于一个人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动力源泉和力量来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Laura李柳依:针对你举例的不同的攻击起因,相应有什么解决办法?或者说是如何将他们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本文标题:人内在攻击性是成长的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eu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