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真的有一天,香烟、酒精、音乐、电影以及性爱等等这些能使人欲痴欲醉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一夜之间突然蒸发掉,无踪无影,也没有人知道它们哪一天又突然出现,所有的人类开始百无聊赖,浑浑噩噩。对于刘念白来说,她会每天一副痴呆的样子捧着手机,手指不停地滑动屏幕,或者按部就班地一般地吃饭、如厕、上班、睡觉。这些都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然而,如果张无明突然消失了,此生再没有见到他的可能,那么她宁愿去死。
当然,她不可能真的选择去自杀。她认为自己还不算是个懦弱的胆小鬼。生活依然会磨砺她身上最狂妄的那一部分,让她懂得谦卑自足,让她忘掉过去发生的一切,如同吹散一团迷雾,即使事实上她并不可能完全忘记,也无法完全消除所有的妄念。
直至今日,她仍想再回那座岛上看一眼大海,踩一踩松软的沙滩,吹一吹39度的风。这样的意念如同一只猎鹰一样久久盘旋在大脑的某一处,从未冲出云霄,而是被沉重的生活压了下去。
《迷魂记》第一章 岛上孤儿初春的阳光不是很强烈,发出的微弱热流轻易地被北下的寒风吹散,像一句没有预谋的谎言。好在,念白此刻在一座海边采风。她答应了一部小说的约稿。她还没有翻阅过这部小说,只知道小说有一个很迷人的名字,叫《迷魂记》。看到这个三个汉字,她还没来得及考虑便立刻回复了小说的作者。这并非全部是因为近来生活的拮据,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生活里的妄念。这是一个很玄的东西,她一般不会跟别人提起。可是,她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被每日源源不断的妄念牵着鼻子走,她常常义正言辞地称之为“灵感”。这是她认为自从决定做一名独立画家以来最为宝贵和日常的东西。
没错,“迷魂记”这三个字让她产生了这种奇怪的灵感。为此,她来到有着一片盐白色沙滩的海边。她走遍了她所在国家的沿海地区,几乎找不到如此洁白的沙滩。当然,她不是只为一片沙滩而焦虑,她寻找的是所谓的妄念。她的肉身,包括存在于肉身里孑孑燃烧的灵魂,都需要妄念的补给。于是,她坐了九个小时的飞机,来到一座位于西印度洋的小岛上。
在这个季节,能够从全岛搜罗到的游客恐怕只有两三个。这里的植物一年四季都在向它周围的大海招摇着,拼命呼吸着潮湿洁净的空气。刚下飞机,一股热流涌入了她的眼睛,嘴巴和鼻孔,使她那来自于寒冷春天的神经,由方才紧绷的状态瞬间纷纷垮塌下来,然而她的呼吸变得更加困难,这迫使她张大了嘴巴和鼻翼加快了呼吸速度,拼命地呼吸着,一如这里招摇的植物。
离开机场后,她坐上了一辆车身印着巨大帆船和椰子树的公共汽车。这让她产生一种漂流的幻觉。她需要这种简单快捷和低成本的出行方式来探寻这座小岛。是的,探寻是一件私密的事情,非常适合一个人来做的。她也相信自己一个人可以应付接下来会遇到的各种饥渴琐碎之事。
潮湿的热风从玻璃窗吹进来,扬起了她的黑发。她那一头略带自然卷的发丝接触到气流里藏着的水分子,越发卷地不规则了。在平时,如果碰上下雨的天气,她会专门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苦恼一下这件事情。但是她现在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头发是否卷曲得赏心悦目了,她的眼睛里有更广阔的天地。路边的小超市,小型的幼儿园,低矮的双层白色居民楼,还有摆着新鲜热带水果的商贩,再往前走便是一弯盐白色的沙滩和蓝得很怪异的大海。
她看了一眼手机,快速地用现代科技抛去时差,转换为当地时间,下午14点26分。离夜晚的到来还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她不用着急地去找住宿,于是在终点站下了车。终点站的设置点偏离了市中心两三公里的样子,附近没有吵闹的商铺和住宅区,极目所见只有一座沿海而建的酒店。这座酒店的墙体是鸡蛋黄,矗立在白色的沙滩上越发像一颗熟透了的鸡蛋,它被绿色植物包围着,她想,住在酒店里的人是不是会有一颗湿淋淋的心呢?
念白来到一颗不知名的树下,打开自己的行李箱。这只行李箱,她用了六年。她喜欢用年份来定义自己的物品,似乎物品拥有了她赋予的时间的痕迹,便会有一种成就感。她拿出画架,纸张和油彩。此时,疲惫在骨骼和肌肉组织里游荡着,并未散去。她站在画布前,顶着虚弱的身躯,开始创作。
创作,无非就是模仿。她面前是天空,大海和沙滩,分层明晰,颜色清透强烈。然而,创作又非简单的模仿。她太高估自己了。时间过去了半个小时,湿热的气温使她的额头和鼻翼不断冒出汗珠,贴在乳房上的棉布黑色蕾丝胸罩浸在粘腻的汗水里。脸颊与胳膊上的皮肤开始发红发黑。加上脚趾缝里渗入了一些绵密细软的沙子,这一切日常里的细节都让她无法回忆起刚才在飞机上留在她大脑皮层下关于小说的细枝末节。一气之下,她决定去那家“鸡蛋酒店”冲个凉水澡,再睡一觉。
念白在浴室莲花蓬头下魂不守舍地发着呆,水温刚好使燥热的肌肤放松下来。她在想,自从她来到这座小岛,她自觉被一种有别于地球引力的东西牵引着,这种力量使她心烦意乱,无法在一件事情上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她随时准备着表达某种情绪,兴奋与冲动在体内作乱,如同内分泌失调产生的病态。然而,她找不到源头。这让她更加痛苦。
发完呆,她便一头倒在床上,再未进食。梦里,她看到了有一年多未见过面的母亲。母亲比一年前越发年轻美丽了,像她小时候和母亲合照时的模样。母亲站在深蓝色的大海里,海水渐渐淹没她的身体。接着,她看到母亲的照片,想到照片里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她大声痛哭抽泣。她从未如此为母亲伤心过。她感觉到冰凉的泪水贴着眼角的皮肤留下来,沾湿一片枕头,才停止抽泣。平静了一阵子之后,她才突然睁开眼睛,抹去早已干了一半的眼泪。
她开始分析自己的梦。“我想让她死去。”她脱口而出并镇定地思考着这句话。“的确是这样,可是刚才竟然那么伤心,这又如何解释?”
此时此刻,夜色洒落在房间里。繁星闪烁。她被如此密集的星星惊醒了,于是起身,离开潮湿的被褥,坐在阳台的长椅上。想起母亲,她总是带着一股说不清的情绪。从记事起到现在,她在母亲面前的话语越来越少。每一次说话都需要周密地考虑一番,才敢说出来。有时尽管如此,还是被母亲劈头盖脸地骂回来。直到前两年母亲生了妹妹,她开始用带着情绪的目光看着她们。好在新生命刚刚降临带来的快乐和忙乱恰如其分地掩盖了她的情绪。她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但又有点失落。她发现在这个家庭里已经找不到能够满足她需求的东西了,只好离开家,去别的地方寻找。然而此时,她独自在异乡的夜晚仰望遥远的星空,像个孤儿。
即便她离家已经三年多了,但至始至终都活得像个孤儿。她给自己活过的二十多年如此定性,丝毫没有同情心。母亲对她反复无常的态度,让她生长出来的外壳一层层坚硬起来,而越发遥远的父亲更加不知道她的变化。她对父亲的记忆只有小时候她和父亲比赛玩俄罗斯方块的游戏。父亲总有消掉四格方块的好办法,总能化险为夷。她十分佩服。后来,月经促使她进入了叛逆期。接着,她被人喜欢和追求,她开始闷闷不乐,陷入伤感。这期间,她记得父亲会偶尔走进她的房间,然后小心翼翼地询问她:“你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她回答说:“我喜欢慢歌。”父亲接着说:“我也喜欢慢歌。”再后来,关于父亲的记忆就越发稀薄了。
她在阳台坐了一夜,想起在她生命里来来往往的那些人:她深爱过的,没有深爱过的,伤过她的,爱过她的。他们在她的回忆里留下痕迹后随即消失,如同生死离别。她对他们曾经坦诚过的灵魂或者身体像被瓜分掉一样,即便能够回忆起来的事情,也显得寂然,只剩下空空荡荡的躯壳,亟待被另一个陌生的她填满。
这已经是她的人生常态了,不足为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