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日,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挥手道别2016,离别之时我不断追溯回忆着过去一年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总结出一年来的得与失。那一件件往事、一幅幅场景、一张张面孔就像一颗颗流星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划过,让我思绪万千,这其中一件小事令我记忆深刻,因为我从这件小事中得到启发,从而做出了一个坚定的抉择。
人生就像一座高架桥,做出的选择不同,驶出的方向就不同人一生,无时无刻都在面对着大大小小的选择,无论是早晨闹铃响起时的小选择——起床或者睡觉;还是高考填写报名志愿的大选择——是写上心仪已久的学府还是填上胜算更大的高校。每一次的选择都将得到不同的结果,所以当人们面对大选择时就格外慎重,因为这很有可能将直接决定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
2016年,我就面对了人生的一次大选择——在现单位继续工作,还是去新单位谋求发展。我不得不再三考虑:一方面,经过三年锻炼,工作开展起来已经是得心应手,到新单位又不得不从头再来,而且随着警察待遇的提高,马上工资就能上涨很多(对于刚刚结婚,生活也将将起步的我来说,不得不多考虑下钱的问题)。另一方面,相比较现单位的闭塞,新单位能提供给我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而且工作休息时间相对规律,更有利于自我人生规划。一时间我的内心陷入到了矛盾之中,不知如何选择是好,明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必须二者取其一,可总也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就这样有一天,自己闲来无事,随手打开笔记本电脑,点击《罗辑思维》节目,想听听罗胖讲点有趣的事。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选择决定,让我内心的困扰得到了解脱。
这期节目讲到一个心理学的概念,人有三个心理分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
舒适区、学习区、恐惧区舒适区:在这个区域内我们得心应手,每天处于熟悉的环境中,做着在行的的事情,和熟悉的人交际,甚至自己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对这个区域中的人和事感觉很舒适。最简单的舒适区就是自身习惯,比如习惯性的到家看美剧、习惯性的早起刷牙和和习惯性的给女友打电话等等。
学习区:在这个区域内里,有我们很少接触甚至未曾涉足的领域,充满新颖的事物,在这里可以充分的锻炼自我,挑战自我。比如,生活中换一条上班的路线、学习中接触另一个专业的书籍和工作中调换到另外一个岗位等等。
恐惧区:顾名思义,在这个区域中我们会感到忧虑,恐惧,不堪重负。比如在公共场合演讲、当众即兴表演节目和从事一些危险的极限运动等等。
三个心理分区人人都有,只是每个人选择呆在的心理分区不同,从而取得的成就也不同罢了。
一个人想成为一个高手,那他就需要持续地做自己不会做的事。这就要求他不能呆在自己的舒适区中,而要让自己时刻保持在学习区中。
老虎伍兹著名的高尔夫球手老虎伍兹,其他顶级选手最配服他的一点就是他能在已经挥杆时,突发意外的情况下马上停下动作。也许这一点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什么,但对于长时间训练挥杆技巧的专业球手来说,这一点非常难得。因为不断的训练足以让一个球手把整个挥杆动作变成一系列身体的条件反射,让自己进入挥杆打球的舒适区。而伍兹在挥杆中途能够马上停下恰恰说明了他一直都拒绝进入训练的舒适区,而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不断接受刺激的状态,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人佩服。
菲尔普斯08年北京奥运会上8金得主飞鱼菲尔普斯,其中一块金牌就是在泳镜破了全程甚至看不见环境“盲游”的情况下获得的。之所以菲尔普斯能够获得这块看似不可能的金牌,是因为其教练每天最重要的训练任务之一就是给菲尔普斯制造各种各样的“意外”。今天飞鱼的泳裤破了,明天泳池的水被污染了。让菲尔普斯始终处于游泳运动的学习区中,长此以往甚至一遇到意外菲尔普斯反而更加兴奋。
扎克伯格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在学习区中,他就每年都会给自己设立一个新的挑战目标。
扎克伯格年度目标:
2009年:保证每天都打领结区上班,以向世人宣称他是严肃认真地看待Facebook的未来发展。
2010年:尝试学习普通话;
2011年:宣称只吃自己亲手杀死的动物;
2012年:重学编程;
2013年:每天都能和一个Facebook之外的人会面;
2014年:每天写一份便签感谢一个人;
2015年:每两周读一本书;
2016年:打造《钢铁侠》AI管家
不难看出,这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就是在于他们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目标、新任务甚至新障碍,持续不断地做自己不会做的事,始终让自己处于学习区中。
这样看来,先前自己面对选择时,之所以会感到犹豫、困惑和矛盾,就是因为三年的工作,已经让自己进入了工作舒适区,在单位无论接受什么任务、开展什么工作都已经是轻车熟路;在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中,所接触的都是熟悉人员,人际关系也已经稳固......那里的一切都已经是那么的熟悉。而一旦进入新单位,就相当进入了学习区,所要面对地将是新的工作任务、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工作关系......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都需要重新学习和掌握。与其说是在两个单位之间无法取舍,还不如说是在舒适区的确定性和学习区的不确定性之间徘徊。
就是通过这段视频演说,让我深受启发——要想让自己不断成长进步,就要持续地做自己不会做的事——从而坚定选择进入新单位、迎接新挑战。
现在想想2013年自己刚踏入工作岗位时不也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懂,一切都是从头学习和积累吗?经过三年时间,当年的学习区,不也变成现在的舒适区了吗?经过三年的“摸爬滚打”自己从一个初入职场的“菜鸟”,成为了科里的业务“骨干”。三年的锻炼让自己收获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既然自己想不断成长进步,想成为一名高手,想让自己的青春不留遗憾,那就要主动跨入新的学习区,并把学习区转化为自己的舒适区。
这次的选择就亦如当年的选择,只不过当年是迫于“生计”,此时却是为了成长;当年是被动选择,此时却是主动抉择。再经三年或更短时间的努力,现今的学习区又将变成舒适区,那时将是自己再做选择的时候。
等到下次再做选择时,我想对自己说“还记得2016年,那件小事吗?不要害怕和犹豫,大胆跳出舒适区,在学习区中主动拥抱那些不确定性吧!前方的路将会更精彩!”
活在自己的舒适区以外舒适区的安逸和确定性很容易让我们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跨出舒适区需要勇气,需要自信,需要作出改变。我也希望每一个同行者和我一样铭记: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一次成长旅程的开始,让我们一同前行,倔强成长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