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专题精华私人收藏读书谈写作
《简爱》:近代传统文学的教科书

《简爱》:近代传统文学的教科书

作者: 文盲读书1 | 来源:发表于2017-05-26 14:40 被阅读210次

    什么是传统文学?

    相信念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都教过吧。

    写作三要素:

    1、人物形象:通过情节架构,塑造核心人物;

    2、故事情节:故事发展和演变,通常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阶段组成;

    3、环境描写:通过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进行烘托和渲染。

    在第二点上,和现代写作有一定差异性。受时代发展影响,在此不作讨论。

    为什么说它是本教科书?

    教科书具有广泛性和典型性,被大众普遍认同的特质。当然,不能说其他文学作品就不出色,鉴于每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的不同,能够被绝大多数阅读者所理解和接受的,可以被称之为“教科书”。

    笔者承认,《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加上其他两姐妹的所有作品,在世界文坛的影响,还不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本《罪与罚》。这正如同战斗民族引以为傲的,前苏联三巨头里每一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撂倒一大群牛逼哄哄的作家。但那样长篇累牍的心理描写,尽管对于人性的剖析深刻得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却大大地降低了小说的可读性。没有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读上去会觉得晦涩难懂。这种作品,最适合的是做专题研究,而不是普遍教育。

    《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和博士论文的差别,恐怕就在于此。


    深刻理解和普遍认识

    《简爱》诞生时的时代背景

    《简爱》

    但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与时代息息相关,通过文字,表述对社会的看法和诉求,《简爱》也不例外。当时正值十九世纪中叶,英国依靠工业革命雄霸世界,将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版图,社会阶级层次分明,男女地位差异显著。作品以一个家庭教师的身份,不顾门第和世俗眼光,向乡绅罗切斯特表达心中爱情的渴望,展开热烈的追求。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一思想在当时是不被世人所认同的。在当时,贵族联姻,权贵互利,是一种普遍认识。低等人只配和低等人在一起,穷人只能和穷人结婚。尤其是女性,在婚姻和爱情选择上没有自主权,受父母之命。

    结构与串联

    通观数千部优秀小说,大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脉络清晰,收放自如。本书亦是如此。

    简的父母去世,被舅舅领养,舅舅死后饱受舅妈歧视和虐待,不久就被送去寄宿学校,毕业后在学校任教两年,为了开阔眼界,找了份家庭教师的职业,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做起了乡绅罗切斯特女儿阿黛尔的家庭教师,从而初识罗切斯特。

    经过一场“不着边际”的聊天,双方互生情愫。罗切斯特一边保持着与简若即若离的关系,一边又向附近庄园主的大小姐英格拉姆大献殷勤。最后两人终于克服心中的魔障,走到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就在此时,被关在阁楼的疯女人突然出现,搅乱了婚礼。简坚守心中底线,不甘沦为他人情妇,坚决出走。两人就此分离。

    上面这些是故事情节的展开,疯女人的出现是转折,结果导致简忍痛离去。前面是开,而后面则是合。


    结构篇幅控制

    通常而言,小说的开合中间的转折,在整本小说的2/5-3/5的篇幅出现(开多合少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1/2。简爱的开合转折,正是出现在小说篇幅的1/2地方。

    疯女人作为一个重要角色,串联起小说的剧情,虽然出场次数寥寥,但几乎所有的情节,都是围绕她展开的。

    简寄养在舅妈家中,在寄宿学校的岁月,使她的思想和性格产生了变化,从而在思想上的纠结导致两人爱情的起伏。

    疯女人是故事线,简早期的经历是思想线。所以故事情节是自然而然展开的,没有刻意安排之嫌。由情节引发思想变化,由思想决定情节走向。这就是文学!

    文学作品和通俗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通过情节刻画人物性格,注入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度思想,让故事不仅仅是故事这么简单。

    烘托与感染

    环境描写的目的是渲染气氛,扩大人物心理变化,加深对读者的感染,让人禁不住走进小说,随着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引起心灵的共鸣。也可是把这种情况说成是代入感,但不准确。

    有背景才有衬托

    小说对景物的描写很多,且生动不赘言。如果读者仔细阅读,会发现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是在由剧情跌宕,影响简心理变化的时候进行描写,烘托她当时或喜、或悲的心情。在这一点上,可谓做到了极致。

    同时,夏洛蒂·勃朗特作为一名女性作者,对描写的拿捏确有独到之处。她不像雨果、伊巴涅斯,动辄几页甚至十几页的连续描写,像个唠唠叨叨的老太,使人昏昏欲睡;前者是历史硬汉、后者是西班牙政客、演说家。因为专业关系,多少会犯“爱到深处不由人,情到浓时皆可抛”,这样的错误,常常跑题。也不像屠格涅夫使用大段优美的文字,却无比空洞。人家是写散文、随笔的,文体不同。用后人的眼光来看,《巴黎圣母院》的巴黎旧城描写如风如画,《红楼梦》的大观园格局重温历史,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可是你们觉得作家在写作时想到过这些吗?扯犊子!

    环境描写不是想到就要写出来,它应该出现在合适的地方,起到它所承载的作用和目的。这一点,夏洛蒂·勃朗特深谙其道,每段描写不长,点到即止。

    伏笔与布局

    真正会写作的作者应该知道,伏笔有两种:

    一种是在写小说前拟好大纲,事先进行伏笔铺垫;

    另一种是在完成初稿时对全文进行润色,在合适的地方填入伏笔。

    要想写出一部优秀的小说,就不能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大纲越粗越好,这样往往会信马由缰。写作经验丰富的人,懂得如何掌控。

    《简爱》的伏笔两方便皆有,且受情节的放飞,后续加上的伏笔,刻意明显。

    先说简爱的叔父,这是一个事先架设好的伏笔。最初只是在简寄养在舅妈家里的时候提到几句,然后因为她叔父的关系中断了两人的婚礼。当她叔父去世后,给了她一万英镑的遗产,使她拉近了与罗切斯特的地位。最后,桑菲尔德庄园付之一炬,两人的地位戏剧性地相互转变。

    另一条伏笔是圣·约翰这个人物,在开的部分,就是她离开罗切斯特之前,没有一次提到过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作者在写完转折后思路卡住了(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叫卡文)。她通过之前所写的人物进行梳理,由她的叔父引申出来的人物。当然,她的两个姐姐,也是这种联想造就出来的。所以给人一种前后脱节的感觉。

    一部小说的情节安排好坏,伏笔与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显然忘了回过头来,在前半部分进行必要的铺垫。可以说是这部作品的败笔之一。

    最好的伏笔是什么?

    在你第一次看这一书,还不知道后续情节时,你看不出它是一个伏笔。譬如简的叔父,在开头介绍家庭背景的时候略微交待。看到后面才发现,他是一个贯穿全文的重要人物。

    精华与糟粕

    一部能流传百年,被世人奉为经典爱情小说脍炙人口,必有它值得称道的地方。

    故事的重点是爱情,那为什么言情小说这么多,为什么经典的这么少?

    答案在于彼此在价值观的相互欣赏。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简被传唤去罗切斯特的内室,第二次两人见面时聊天的情景。

    简给罗切斯特看了三幅画。

    第一幅是一只鸬鹚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上叼着一只金镯子,碧波下有一具隐约的溺尸,一条美丽的胳膊露了出来。它揭露了财富决定女性的地位,财富与阶级地位挂钩,失去了财富,她就什么也不是了,等待她的是无尽的深渊。

    第二幅是一个女人虚飘在山峰上,脸部雾气蒸腾,双目乌黑狂野,炯炯有神,头顶浩瀚天际,繁星密布。它表现的是简本人,即便在电闪雷鸣下,她依旧渴望爱情,金星的幻想代表她心中对爱情的憧憬。

    第三幅是北极光下,一个头颅侧隐在冰山上,下半边脸罩住黑色面纱,黑色缠头布的褶皱中射出白炽火焰,镶嵌火星。作者清楚明白地表面这是“王冠的写真”,为“无形之形”加冕。表面在王权统治下,平民阶层受到残酷压迫。

    这三幅画体现了简的价值观,她社会地位低微,依旧满怀梦想憧憬爱情,同时深恶痛绝因为阶级差异造成的不平等,向罗切斯特表面了自己的态度和处事原则。双方已互有好感。

    正因为罗切斯特欣赏简的大胆观点,才有了第二次深谈,谈得虚无缥缈,谈得云里雾里,很多读者都看不懂。我们可以把这场谈话称之为“神交”,精神上的探讨和交流。说简单点就是相互挖掘对方的优秀品质。


    直击心灵深处

    他们从简的相貌谈到了印度皮球(板球),平凡的相貌下有一颗坚毅的心。

    继而简又提出年龄上的差异,两人相差二十岁,这也正是她的顾虑,然而罗切斯特并不在意。

    接着她称自己是罗切斯特雇佣的下属,年薪只有三十英镑。尽管两人社会地位和财富不平等,她依旧不卑不亢,据理力争。而罗切斯特也并未展现乡绅阶级应有的傲慢和无理。双方的价值观是平等的。同时,他还高度赞扬涉世未深的纯洁心灵。

    说到这里,罗切斯特坦白曾经错过的蠢事,阐述家庭背景和人性没有直接关联。简身世低微,可纯洁无暇;他资产殷实,却自甘堕落。

    进而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在感情问题上犯了错误,不用忏悔,生活还在继续,要享受生活。因为错误已经造成,不能沉湎于自责,做人应该向前看,不能把自己锁在情感的牢笼中。

    谈着谈着就开始扯淡了,聊起了天使与魔鬼,监护人与流浪者,供奉假神的神龛,记忆的忘却与执念,纯粹的矿石与污秽的渣滓,圣人和凡人。

    这些都是对比法,看过雨果的书,应该不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两人在善与恶、富与贫、真诚与伪善、看待事物的态度,合法与非法,高贵与低贱的话题中博弈。

    聊到这里,两人已相互爱慕对方,但简有顾虑,抛出问题,后者论述解答,消除对方心中疑虑。其实在这个时候,两人已不知不觉深爱对方,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冷静的思考,彼此的爱情欲望便更加强烈。

    这就是本书最为出彩的地方。

    当然,书是人写出来的,没有完美的圣人,也没有完美的作品,或多或少是有些瑕疵的。

    《简爱》的糟粕在于叔父的那笔一万英镑的遗产。如果结局停留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成废墟,罗切斯特因此丧命。那么,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它就趋于完美了。但作者当时毕竟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向往美好爱情的结局,将之前所阐述的阶级地位不平等的观点全盘否定了。罗切斯特失去了一切,而简成了个有钱人,双方角色互换。罗切斯特没有主动去找简,反而是简去找他。并且在离开罗切斯特的那段时间内,受宗教意识灌输,差一点为了亲情舍弃爱情,意志相当地不坚定。这两点是本书最大的败笔。

    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又或是巧合。夏洛蒂·勃朗特成名后嫁给了做牧师的父亲教区里的一位副牧师。她的人生和本书的结局同样富有戏剧性,且还与书中的狂热教徒圣·约翰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不知是否在写小说后半段时,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和醒悟?

    这个问题,我们已无法考据。

    但不管怎么说,一句话,瑕不掩瑜。《简爱》在情节架构、人物刻画、环境烘托等方面,确实起到了教科书的典范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济千江::+1: 专业!《简爱》本质上是一本畅销书,可以视为玛丽苏的萌芽,小说称得上杰作但远称不上伟大,读着开心就好
        文盲读书1:@济千江 正是如此
        济千江:@文盲读书1 能成爆款的东西必然迎合了当时某种社会思潮,自古一理。作者与时代算是相互促进吧,这样来讲就体现出其社会价值了。
        文盲读书1:@济千江 深意还是有的,解放女性封建思想
      • 清澈的北风:精彩:clap:
        清澈的北风:@花无优 已经关注
        文盲读书1:@清澈的北风 写作不易,研究文学更加孤独,各位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在这里谢谢了!
      • 547e5aaed4c5:写得很精辟,涨知识了

      本文标题:《简爱》:近代传统文学的教科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ut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