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马上就要三岁,生活中他不小心把粥全部洒在桌子上,我淡然的擦干净,他把厨房家里弄的乱七八糟我也心如止水。当我以为我还是个不错的妈妈时,我却知道,当他开始无来由哼唧闹情绪的那一秒,我自己的情绪就开始慢慢调动,慢慢积累,以至于会很快爆发。
三年的时间,让我这个半夜听到孩子哭也可以哄半小时的新手妈妈变成了一秒都不可以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的老母亲。兴许是心理预期在作怪,心里住了一个满腹委屈的妈妈,“我已经对你这么好了,我已经为你付出那么多,而为什么你现在不开心,为什么心情不好”如果只是自己心情不好也行,为什么要连带着把坏情绪传给我。
能有察觉总是好的,我开始寻找解决办法。在看《全脑教养法》时,又学到了一些技巧,或者说时对对手小苗和自己的情绪的先知先觉。
小孩发脾气,无非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时自己想要的某件东西得不到满足时的大哭大闹,这是上层脑经过思考而发脾气,这种的发脾气是孩子为了想达到某种目的的策略,如果得到满足孩子可以自己控制停下来。第二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被点燃,比如不想洗澡但知道必须洗,孩子已经关闭了可以思考的上层大脑,只剩下负责本能情绪的下层大脑在肆意表达情绪,就像我们经常说的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小苗的哼唧就属于第二种,很有情绪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于是乱发脾气,心情不好,哭闹等。
不同的脾气也有不同的策略。
对于第一种因为想要某件东西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我们只需要一种回应方式:不和“恐怖分子”谈判。当我们最开始已经设置好了规则时就应该遵守。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感受(我知道你很喜欢那个玩具),告诉孩子规则(但是我不喜欢你这样乱发脾气),同时一起想出双方能接受的办法(我们下次过生日的时候来买)。
如果孩子依然不依不挠的大哭大闹,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我们的态度,把孩子转移阵地,让孩子看到我们的规则界限,在多次坚持下让孩子学会相互尊重的沟通,耐心等待,延迟满足等。
对于孩子的第二种发脾气,孩子的理性思考已经关闭,所以我们要用我们的情绪去感受孩子的情绪,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安慰,帮孩子安稳情绪后再和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已经缓和,可以用上层大脑思考时,我们开始重新和孩子链接,和孩子讨论已经发生的事情(你不喜欢洗澡是不是,因为你知道洗完澡就要睡觉了),当孩子能够被家长理解时,我们可以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不洗澡会臭臭的,睡觉会不舒服),告诉孩子发脾并不能解决问题(妈妈看到你对我发脾气也会伤心,你可以告诉我在玩一会就洗澡)。用我们的权威压抑孩子的负面情绪显然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做法,不如让我们在孩子乱发脾气的危机中借此来帮孩子抽离情绪,一起培养孩子整合上下脑思考的神奇力量。
3岁的时候是孩子,10岁的时候也是孩子,即便我们从小就有意识的帮助孩子认识处理情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不断失控的时候,我们应该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慢慢修炼自己,能够知道什么时候该展现自己的规则,什么时候要更多的表达耐心和爱。希望父母们慢慢建立一个温柔以待的习惯,慢慢的达到不需要经过大脑多方衡量,而是自然而然的表达我们最原始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