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课后的感受

作者: 暖暖滴文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22:11 被阅读142次

    上周末我带了八个班的亲子课,我为孩子们准备了精美的玻璃罩作为圣诞礼物。

    课堂上大家热火朝天的工作着,并且完成了一件件精致的作品,课堂表面上看起来一片和谐,但在这热火朝天的景象下却掩盖着许多不易被我们所察觉的关系隐患。

    在课堂上我观察到很多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在互动中我看到了有的孩子乐于参与,家长也能退居后方,尊重孩子;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几乎时时在和家长进行博弈,大喊大叫或者哭闹着争取自己的主张,有的家长接受了,也有的家长强势的接管了孩子本该完成的工作;还有的孩子在课堂上充当着配角的角色,而家长则开心的玩耍着……不知道看着我这些文字,作为家长的您可有触动和反思。

    课堂上我会说明哪些工作需要家长的帮助,哪些工作来由孩子独立完成,对于一些越界代劳的家长我会多次提示:“让宝贝来做吧!”当我提示后,家长们基本都会将手里的工作交给孩子,但是不一会儿,那工作不知何时又过渡到家长手里了。原因为何呢?课后我找了几位家长做简单沟通,发现其实更多情况下,家长是在无意识中“帮助”孩子的,是的,无意识。所以这样的帮助肯定不是只在美术课上发生,在生活中,也一定有很多这样的代劳工作。

    代劳——

    这样的代劳对孩子们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剥夺了孩子发展的机会。我们本以为自己帮助孩子就是爱孩子的一种体现,但恰恰是这不恰当的帮助,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机会和空间。学前阶段,越小的孩子就越处于发展的黄金期,因为孩子是通过动作来感知世界,发展自我的。即使大一点的孩子,他们自主操作的过程也是他们收集经验,整合自我的机会。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他动作发展期的时候来发展他的大动作、小动作直至精细动作,这个过程是从2、3岁到5、6岁,如果这期间孩子得到了应有的锻炼,那么他就会发展的很完善,动作灵活轻盈,美术上的表现就是小手的协调能力和控制力发展的很好,线条表现流畅自如;但如果家长总是代劳,我们就会发现孩子的动作会比较拙,画面中细小的部分对于孩子来说表现起来就需要有意识的控制,甚至无法很精细的表现。当然更加让我们焦虑的将是宝贝对自己的无法胜任感到内疚、灰心……

    还有一种原因是孩子求助,家长觉得不得不帮忙,但是在孩子求助的时候——

    1、家长是否考虑过这是不是孩子可以胜任的事情,如果可以做到,但是可能会慢点,您是否能多多鼓励并支持宝贝自己独立完成并且耐心等待。

    2、或者是不是家长将完成的结果想象的过于完美,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于是就觉得这是孩子无法胜任的(这个无法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我们常常会犯的错误,也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当孩子养成凡事让家长来帮忙的习惯,他也就形成了依赖的习惯,这也就与我们所期待的“独立”的个性背道而驰了。所以我课堂上也会反复跟家长说:孩子做的好不好没关系,那个“拙劲儿”才是孩子最真实,最美好的成长记录。因为只有经过不断锻炼的孩子,他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完善,内心才会越来越自信。

    学习表达——

    课堂上有些孩子还是很有主见的,他们会因为家长没有按自己的意见去做而大喊大叫,甚至哭闹。我不得不说宝贝这样行为的背后一定是因为这样的做法对家长来说很“有效”,家长可能会立刻发现自己的问题,并接纳孩子的建议。当然除了“有效”以外,还证明了至少平时家长其实很看重孩子的想法,愿意去尊重他们的意见。课上我会提醒孩子,你可以跟妈妈/爸爸去表达:我不喜欢怎样,我想要什么样子的。不然妈妈/爸爸很可能无法理解你的意思。没错,我的意图是教给孩子用语言表达自我,当他可以清晰的表达自我的时候,不仅是可以很好的与父母家人沟通,也学会了怎样和身边的人沟通。(如果是平时在家中,我们不仅要教给孩子怎样表达,还要让孩子重复演练一遍,家长继而回答:好的,宝贝,我知道你的想法啦!让他深刻的感受到表达的效果,强化其表达意识。)当然这点也需要家长们更加有意识的重视起来,我们想想是不是孩子也表达过,但是没有被家长接受,最后不得不用这样强烈的方式来表达抗议,从而养成了哭闹的习惯。

    互相尊重——

    最后我还想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关于尊重,我想我们现在很多家长都了解尊重,除了自己本身需要他人的尊重以外,也会特别小心的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建议,可是课堂上我观察到的是我们会不小心掉进自己潜意识的陷阱里,即问过宝贝:“你想要什么颜色呀?你想要什么样子呀?”孩子表达了之后,家长会不自觉的说:“我觉得另一个颜色会更好看,或这个样子会更漂亮,因为balabala……”有的孩子默认了,也有的孩子一边生闷气去了。

    课堂上我就阻止了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有的家长也提出疑问:“我看你也会给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呀。”

    是的,没错,我会提出建议,比如:“宝贝,你看两种同样的颜色在一起会隐藏起来,或有冲突;宝贝你看耳朵这样贴好奇怪呀!”但同时我会紧跟着问另一句:“你觉得呢?”

    那个超级喜欢粉色的小女生,即使都用了粉色,在我和家长提出了同样的换个颜色的建议,宝贝反对,我会在家长还犹豫或者劝解的时候,肯定的对孩子讲:“好哒,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颜色”。

    我也会在那个耳朵做的奇怪的宝贝不同意的状态下,尊重孩子的选择,在最终家长跟我说更换了耳朵位置之后,我第一反应是问家长:“宝贝同意了吗?”

    在孩子说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时,家长想要更换,我提示了一句:“宝贝喜欢绿色,就用他喜欢的颜色吧!”最终家长迟疑了一下,也尊重了孩子的选择,孩子在拿到自己喜欢的颜色时,开心的笑了。

    不知道大家感受到没有,尊重是什么,尊重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由着孩子,尊重是我们提出建议,而把决定权交给孩子。孩子得到了尊重,他才会学会尊重他人,同时也懂得了捍卫自己的尊严。还记得刚刚我跟大家提到的那些哭闹的孩子吗,因为得到过尊重,所以他们才会用哭闹的形式来捍卫自己的想法。而那些从来没有被尊重过的孩子,只能默默的忍受,独自感伤。

    讲了这么多,但是教育中最难把握的是“度”,什么时候不是代劳?什么时候该尊重他?都需要家长在生活中多观察孩子的能力,如果力所能及,就让他自己去完成吧,我们要给予的是多多鼓励,即使帮助,也要悄无声息的给予,然后让孩子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好。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多换位思考,你4岁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孩子此时的感受会是怎样的?我们在课程中引导孩子去感受和认知的时候,最常使用的方法都是“换位思考”的方法,所以请爸爸妈妈们也要加油学起来哦!

    最后,本周1年级及以下的班级也都是亲子课,请爸爸妈妈们带着觉知来与孩子一起参与其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课后的感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sis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