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喜欢的人陪着的时间里,很多人喜欢上了阅读。
因为书中的世界,是每个人可以选择的。面对让自己不舒服的世界,可以全身抽离。能让自己获得自己想要的精神体验的世界,可以选择沉浸其中,“长醉不复醒”。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吟咏着古代名句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清楚地知道,阅读优质的书籍,得到的优质的阅读体验,形成的独特的思考,带给每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是植根于一个人的思想里的。这种影响是不能被其他任何行为所代替的。
但是,当在面对购买纸质书籍,囊中羞涩的时候,大多数人心中都渴望身边能有一座图书馆。心目中的图书馆不仅是个藏书楼,也是个藏身楼,更是个藏心楼。
首先全天开放是对知识与读者的极大尊重,24小时将它的门面向每个渴望进去“藏身”与“藏心”的人敞开,是理想中图书馆应该有的模样。 之所以这样,因为在我的心里,图书馆和酒吧具有共同的一个功能: 让在世俗精神疲惫的人,逃离外界的物质世界,选择任何一个世界,走进去,进去生活,进去体验那个世界中的人苦乐悲欢。夜间开放的酒吧,人们在酒精的刺激下,得到的微醺感,让人暂时忘却世俗中的是是非非,光怪陆离。因此,后半夜的酒吧是很多流浪的人的精神栖息地。 同样地,书籍中的一个个小世界带给人的体验,和酒精刺激下的结果是大致一样的。只有一个能够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才能让每个夜归的人,让每个在白天承受巨大压力的人,在书里的世界里,让精神放空,让自己找到一丝丝温暖。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那彻夜通亮的光,照亮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或落魄,或难过,或意气风发,或喜悦的每个人的内心。试想一下,在周围黑暗的环境下,唯有一座建筑亮着,那昏黄的不是路灯,而是为图书馆阅读到夜半的读者点的明灯。当旭日升起,这一晚,在这座图书馆,有多少迷茫的人找回回家的路,有多少困惑的人,拨开谜团,开始新的生活。
它还应该具备有明显的分区。比如,自习区与阅读区应当明显分开。因为当应试与追求精神空灵的人聚在一起,那混合的空气足以爆炸扰乱每个人的心。阅读,应当是轻轻地,缓缓地。相比于应试的学习,阅读很大程度上不追求效率。只要与书中的世界有沟通,有交流,便就足够了。 应试的紧张气氛,理应与阅读的闲适分开。分开的区域,让抱着不同目的的人阅读的人,得到最大的便利。一个在书籍的精神世界放空自我,一个在书籍的专业知识里,提升自我。分区的设置,也是对二者最大的尊重。
“藏书楼”的名字应当名副其实。藏书应当涉及到各个领域,既有专业前沿知识,名著,杂志,还应当紧跟时代潮流,畅销书,内容独特,形式清奇的书等等等等。只有当每一类书都存在,图书馆的灯光才能召唤每个在图书馆外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值不值得进去的人。 另外,书的新旧程度应当取决于书的可读性。 给读者舒服的阅读体验的最基本的前提,便是书的视觉上的可读性。 这里,便不得不提书的“新陈代谢”了。将连视觉上可读性都不强的书换下,放上满足视觉可读性的书,是这座图书馆应当满足的基本要求。 不仅如此,除了大众的公众阅读室,应当有一个区域为小分隔的阅读区。这样的区域,适合需要独思考的人。当一个人的身体获得安全感时,思想就会飞翔。小分隔的阅读区,不仅最大化利用了空间,也给了人安全感与私密感,给了思想自由飞翔的空间。这是对在里面阅读的读者进一步的尊重。
谈到 “藏身楼”的名字,这就不仅要求着它需要有“精神食粮”,“物质”食粮也是它不可缺少的。 因此,在空间布局上,它需要有专门的空间,供读者去补充能量。例如咖啡厅,糕点房,这类休闲区域的建立,会让读者不会有“后顾之忧”。想象一个画面:“先阅读一份让自己心情舒服的书,后,觉得累了,乏了,起身,去咖啡厅,喝一杯热牛奶,吃一些甜糯的糕点。” 真的美滋滋呀。阅读是一件自由幸福的事。正因为它不是一份负担,所以给读者最优质的阅读体验,是基本要求。 当一座图书馆,本身成了一个小世界,才能给读者足够的吸引力,让其躺在知识的世界,不忍匆匆离去。
“藏心楼”的称呼,使它担负着巨大的责任。图书馆里装满的是书,书里藏着的是一个个小世界。当读者与书中的世界产生交流的时候,除了最基本的精神的铭记与印刻,还需要用墨水记录感受,用纸张铭刻心迹。所以,图书馆的桌子上,应配有小台灯,这是让读者更快沉浸在书的内容里的方式,也是让读者感到“宾至如归”的小方式。 此外,配备的小本本与笔,也是一座图书馆应有的“软件”。 这里的小本本是固定的。每个人把阅读后的心情记录在小本本上,留下来的记录,会被第二个人看见,第三个人看见……这样的阅读交流,使阅读变得有趣,使能读出“一百种哈姆雷特”的读者相互传达心情与思想。在图书馆里藏下一刻的心情,待到另一个读者去见到,藏着的心情与思考,便传递出去。待到来日再去,说不定能碰到那个打开你藏着的心的人。 即桌上昏黄的灯光让你进去另一个世界,桌上的纸张让你隐藏一刻的酸甜苦辣,时间过去,那藏着你一些心情的图书馆,便成了精神的寄托之所。
一个有人的图书馆,便会有人情味儿。管理图书的人,是读者进图书馆接触的第一个“陌生人”。历代有很多图书馆的管理员是今天耳熟能详的人:比如老子,周朝“守藏室之官”。比如冼星海,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比如沈岳焕(沈从文),北京香山慈幼院图书管理员。比如毛润之,国立北京大学图书管理员。好脾气的小哥哥小姐姐阿姨叔叔真的会影响读者进图书馆的第一份心情。“良言一句三冬暖”,要想使这座图书馆充满“人情味”,管理的人,服务的人,都是希望能有耐心,有爱心。
对于图书馆的环境,大多数人心目中应当是窗明几净,四季绿植环绕的样子。在四周养一些花,在四周养养一些鱼。“为有源头活水来”,书籍作为纸张是死的,变成思想是活的。环境亦是如此,作为单独的空间是死的,变成生物便是活的。试想一下,低头是满眼的文字,映入眼帘便成了知识。抬头是满眼的绿植,映入眼帘便成了花虫鱼鸟的乐园。岂不美哉!岂不乐哉!岂不心怡哉! 当然,其它设施,比如空调,比如漂亮的窗帘,比如加湿器,比如有软软坐垫的有软软靠背的凳子等等也是希望能存在于图书馆里的呢。
图书馆承载着海量的知识,追寻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图书馆所肩负的责任。读者带着疑惑走进图书馆,而后豁然开朗地走出图书馆,应当是图书馆作为一个文化聚集地应有的作用。知识的碰撞,才可能出现真理。根据时代需要,遵循潮流热点,举办知识竞赛,书籍阅读交流分享会等,是使图书馆更具人文气息的方式。
现代化的图书馆,虽为“藏书楼”,但是必要的智能设备,会带给读者全新的舒服体验。比如智能搜索设备,比如全面覆盖的WIFI。 有人说,在读书的时候,应当远离网络,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在现有的宽大网络网里,我们可以遇见更多与你有着相同观点,有着相悖观点的人。现实的查找与体悟,比炒冷饭好的多。
最后,当读者已经完完全全可以在图书馆得到舒适的满意的阅读体验后,就收获了满满的知识。这时,图书馆又肩负着另一重使命:汇集读者思考,提供读者发表思考的平台。 从初级读者的书评,到中级读者的杂文,到阅书无数的读者创作的大部头文章,都是有可能通过图书馆这个平台,进行展示与分享。 除了定期举办的写作比赛,知识竞赛,还应当征稿,汇编成册,成为这座图书馆独一无二的文编。
图书馆,是书籍的藏身之地,是知识的堆砌宝库,是迷茫者的解惑钥匙,是得意者的镇定之所。图书馆建立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力量的强盛与否。因此,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的今天,图书馆,应当是一个学校,一座城市,一个国家,最有力量的建筑之一。让人从外看,想进去汲取知识。在里读,想沉浸其中,不愿抽离。
知识无价,所以投入巨资给图书馆的建设,是每个管理者最明智的选择。让图书馆,成为人的精神栖息之地,是每个管理者应当肩负的责任。
我希望的图书馆的样子,是真实能实现的,不是需要加5毛特效才能展示出来的。今天写下这篇文章,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坐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的软软的座椅上,阅读,悦读。
图书馆,藏书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