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人类作为高级动物,从他们生命的开始,到消亡需要和被需要,一直都会伴随左右吧!
人类的大脑运作和功能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生命物体,就算心理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甚至大脑结构研究的科学家相信,到目前为止,应该没有人敢说自己,对人类的大脑已经摸得一清二楚,能够对大脑进行管控或重组吧!
看到一个视频上的解说:
身体上的疾病和运动量的减少都会造成大脑的进一步老化,而大脑的老化,也会促使我们更不愿意运动,你没发现很多老人就不愿意运动吗?大脑它没有这样的动机能力,所以孤立和不运动,大脑机能更容易老化。
看了这个视频上的解说,促使我有这个思考和一个理解:
老年人还是要有事可做。有个寄托和转移注意,就像我上次摔了好几次,身上都摔出好几道口子,出血了,没觉得多痛,照样送外卖,很多男的都说哇,你都伤成这样包扎了还不休息,其实一停下来感觉更痛。不让老人带下孙子,接下小孩子放学或干一下其他的事儿,抱怨老人脑子不灵活了,老人更会觉得自己没用了。
年轻人和老年人有逻辑和认知上的偏差是非常正常的,毕竟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四代人的出生成长,生活的背景和年代是完全天差地别的。
现在很多的老年人,如果让ta们什么事都不做,如果换作你自己是老年人的话,会不会在想我的孙后背这些觉得我年纪大了没用了?什么事儿都干不了,什么事儿都干不好了?
所以老年人还是要让他们心里面有个从内心出发的心里寄托,转移注意,甚至被需要的感觉都是有利于ta们安享晚年的吧!
上小学的时候,我每天放学回来都能听到儿子、女儿、媳妇儿的天天埋怨长辈:老不死的,今天又干嘛,干嘛了?
甚至有些,自己吃肉,把鸡头鸭头脖子脚内脏这些给老年人吃。
只是举个例子,并不代表说自己一定做的比其他人更好,只是比较中庸、中立、客观的论证,或许是职业工作的原因能够长时间经常接触不同阶层的人吧。
很多的画面,生活会留在自己的脑海,淹没在人群中的场景,让我感觉比较舒适,特别是在谁都不认识陌生的场景,比如大商场,大街上,市场里面,各种大街小巷,烟火气息比较浓厚的场景和画面。
那里看到、听到、感觉到、闻到的都是最真实的。
没有职场、没有面具、没有官方见面,就是一个像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往复循环的真实生活场景和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