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情乐山乐水传统文化爱好者
儒家文化性格——历史上的大儒们为什么攻击佛道?

儒家文化性格——历史上的大儒们为什么攻击佛道?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5-03 09:28 被阅读12次

    中华文化,自古以来,以儒释道易四家文化为主,形成中华文化特有的“上下求索,体察大道”的主流文化传统。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释道三家一直“相爱相杀”,既出现免不了的相互贬低、指责、攻击,又在不断地吸收汲取对方思想中有益有启发性的地方。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儒家对于佛道二教的攻诘问难。那么,儒家的历史文化性格是什么?历史上的那些大儒们为什么要攻击佛道二教?

    1、儒学性格:躬行仁义,下学上达

    儒学主张关注外在人事。其实这是儒学思想内涵的一种表现。因为儒学秉承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主张,涵养道德,躬行仁义,立足于人们的知、情、意,故而能够为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所谓“圣人之道,其大无外,其始也,虽愚夫愚妇,可知而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至也。” 儒学是君子圣人之学,其学也,“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下学而上达,道在日用伦常中,上达即在下学中,天道人道,形上形下,圆融不二,一以贯之。此所谓儒学之道也。

    2、大儒攻击佛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儒学以佛道为敌。这其实是一种表面现象。由于儒学可以净化、提升人心,激发人们刚直中正的精神,影响、转化整个社会风气,且几千年来,儒家纲常伦理教化已经深入人心,故而儒学相对于佛道来说,可以直接有效地救度更多的人。

    而佛道一般来说,只摄取天资聪颖的上利根器者,然而二教在发展演进过程中,出现了种种末流弊端,如僧人质量太差,僧人心不系道,贪求供养,触犯刑法的罪人,贩夫走卒,下九流之辈遁入寺庙中,给佛道二教的形象带来严重的污损,和尚道人为人求签问卜、摆摊算命等……这些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乃至必要的攻诘、破坏,就会愈演愈烈,最终危及到三教文化正常有序的发展,民众对出家僧众的信任,社会人心的安定,乃至最终威胁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旦这种势头愈演愈烈,就必须要有人站出来,加以猛烈的抨击。其实,佛道二教中历来不乏名僧高道对出家人出现的种种乱象提出过揭露,批评,和斥责,但是毕竟属于佛道二教内部之事,往往收效甚微。有鉴于此,那些深谙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儒者们,毅然决然,身体力行地站出来抨击佛道二教出现的种种末流乱象,以挽救佛道二教,挽救社会人心。保障人民生活的安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细心体察,不难发现,历史上出现过的抨击佛道二教的大儒们,尤其是那些宋明理学家们,如“北宋五子”周敦颐(廉溪先生)、程颢(明道先生),程颐(伊川先生),邵雍(康节先生),张载(横渠先生)”,明代的朱熹,王阳明等,有很多都曾拜寺院、道观里的明僧高道为师,他们彻悟心源,深解儒释道三教一以贯之的大道妙旨。故而,言儒家以佛道二教为敌,实际上是关注现象,而未深入体察到问题的本质,实在是流于肤浅,有失偏颇了。

    儒家文化性格——历史上的大儒们为什么攻击佛道?

    这个图不是那么准确,应该是“上下皆佛,左右儒道”。大乘佛法把《易经》中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发挥到了至极圆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儒家文化性格——历史上的大儒们为什么攻击佛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xja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