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林黛玉和贾宝玉相见,那是一场邂逅,看似无意,而实质却是一场老天安排,一次注定的重逢。
他俩在相见的那一刻,都发出了同样的感叹⋯⋯
书中是这样说的:
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劣之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心中正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个年轻公子。
这是林黛玉眼中的贾宝玉: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穂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美玉。
黛玉一见,便吃一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怎能没感觉呢?怎能没感应呢?她的前世每天受着他的恩泽,虽是两种生命体,又岂能说就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人与人能遇见、能见面一定有某种关联的,不然又怎么能解释清楚这种现象呢?
贾宝玉眼中的林黛玉是这样的: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

是呀!这不就是绛珠草的拟人描写吗?他的前世每天都浇灌她、陪伴她,虽已化为人形,当然万变不离其宗,还是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感!
看到此处,我终于蹦出了这样一句话:世间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也终于寻找到这句话的源头。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今生重逢就是还上世的木石情缘的。
第一回中僧道对话,就道出了当初他俩的前世情缘。
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只因尚未酬报灌慨之德,故其五衷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恰近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
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这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的前生,三生石就是就是通灵宝玉的前世,而绛珠草便是林黛玉的上世。
都说人都有前世、今生、来生,兴许我们相信;兴许我们不相信。
因为有人信奉的是眼见为实,有人信奉的是人世轮回。但确实你不得不存认:有些巧合你无法解释。
为何他和她相见了,就能有缘千里来相会,千里姻缘一线牵?而另外一个他和她经常在一起,却无缘对面不相识呢?
天地间还有太多的神秘值得探索,也许可以选择相信:这样世间就会变得有趣起来,而人生就会变得丰富起来,进而又可以产生出更多的可能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