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大观园💅世间语成长励志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作者: 明道1968 | 来源:发表于2019-02-26 14:03 被阅读38次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这一节是总说得失的关键,而看絜矩必以君子之心作为根本。

曾子讲:“仁德的人他们的好恶是这样的,不仁德的人不能好恶是那样的,好恶的不同,造成他们的得失悬殊巨大,这是因为他们彼此存在的内心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君子凭借着絜矩这样的大道来平天下,其中的得和失,并非是可以外求的,而是诚然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心,这一己之心即是千万人之心,以心推心,心和心之间自然能够没有间隙。对此心用忠来对待而不欺瞒,用信顺从于事物而不虚伪,那么我心就是一个浑然的天理。由此可见,人的好恶各有个恰当的道理,而絜矩的大道以此而得。假若有的人骄傲而自夸自尊,有的人傲慢而奢侈放纵,这样的人,内心中充满私意,由此导致其任性而又违背人性,好恶倒置而荒诞,那么絜矩的大道由于这个原因就失掉了。得失的关键,对人的影响就是这样快捷,所以平天下者必须要做好忠信,以尽絜矩之道。

天命和百姓去与留的关键,都取决于我内心的天理和欲望的分界,可见荡荡平平的大道不外此一心,确信了!絜矩是平天下的根本,而君心更是絜矩的根本。

张居正讲:君子,是有位的人。大道,是絜矩之道,其外在的末端都是发自于我的内心,而它的作用,是能使天下之人各得其所,是个荡荡平平的大道理。曾子承接上文说:“人的好恶,为什么有公正和私心的不同,是因为其存在的内心有差别,所以君子有这样絜矩的大道,他的得失,只是看他存在的内心是如何的。盖必须对心以忠而不能欺,用信对待事物而不伪,那么一心之中,浑然是个天理,于那好恶所在的地方,才能用自己揣度别人而不差,推己及人而各个恰当,这便是得了絜矩的大道。而仁德之人能爱人能恶人,能成为百姓父母的,也都这个原因。有的人骄傲而自夸自尊,傲慢而奢侈放纵,一心之中被私意障塞,于那好恶所在,不光不肯同别人一样,甚至放任自己的性情,违背人的本性,而流于偏僻,这样岂不是失掉了絜矩的大道。”不仁德的人喜好众人所厌恶的,讨厌众人所喜好的,而灾害自然会落到自己身上,这也是他们得失的奥妙所在,所以想要平天下者,必须内心存忠信而戒骄泰。

相关文章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这一节是总说得失的关键,而看絜矩必以...

  •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6

    传统经典《中庸》学习录:36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8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8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9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这一节是讲君...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0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0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这一节是讲,德是平天下的要务。 曾子讲:“百姓、土地、财货...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7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7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一节是说明使...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5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5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1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1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2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2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

  •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0

    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20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传统经典《大学》学习录:3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ea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