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雅典
雅典被视为是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它的黄金时代,曾被誉为“希腊人的学校”,其在政治、文学、艺术、文化等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世界古代文明中,都产生了哲学,比如古代印度、中国和伊朗,然而却只有古希腊的哲学衍生出了自然科学。米利都的泰勒斯被后世尊称为“希腊七贤”之一,同时他也被认为是古希腊哲学和科学的奠基人;萨摩斯岛的毕达哥拉斯是一位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发现了数学史上著名的”勾股定理“(也称”毕达哥拉斯定理“);至于希腊历史最著名的亚里士多德,则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除此之外,他还对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多有涉猎。
9.1、源流
雅典的历史最迟可以追溯至迈锡尼时代晚期(约前1200年)。传说中,希腊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波塞顿曾争夺该城的守护神之位,最后雅典娜凭借象征和平的橄榄树获得了胜利。雅典国王忒修斯被认为是阿提卡城镇联合的缔造者,早年他曾自告奋勇前往克里特,在在迷宫中杀死了牛头怪米诺陶洛斯(Minotaurus)。此外,他还曾参加伊阿宋的金羊毛远征;在黑海沿岸与亚马逊女武士作战;胆大妄为的他甚至还曾偷偷潜入冥界,试图劫走冥后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以至于被困于地狱之中,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营救;当然最著名一次还是他与色萨利人勾结,劫持被称为“希腊第一美女”,年仅12岁的斯巴达公主海伦,后来在伊塔卡国王奥德修斯的斡旋下,忒修斯才同意释放海伦;多年后。已成为斯巴达王后的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劫走,引发了希腊人与特洛伊之间长达十年的战争。未兑现当初的承诺,忒修斯派出50艘战舰参加由阿伽门农(Agamemnon)领导的希腊远征军。
注释:忒修斯的父亲是雅典国王潘狄翁之子埃勾斯(Aegeus,The son of Pandion ),母亲则是特洛曾的建立者庇透斯之女埃特拉(Aethra,The daughter of Pittheus);他的祖父潘狄翁是人首蛇身的首位雅典国王刻克洛普斯之子,外祖父则是珀罗普斯(Pelops)——聪明的坦塔罗斯(Tantalus)之子,后因得罪众神而被打入地狱。
注释:米诺陶洛斯是米诺斯的妻子帕西法尔(Pasiphae)与公牛私通生下的怪胎,据说这是由于他得罪了海神波塞冬(Poseidon)而遭受的惩罚;米诺斯将米诺陶洛斯关在一座由著名工程师代达罗斯(Daedalus)设计的迷宫中,后因其子安德洛革俄斯(Androgeus)在阿提卡被杀,他迁怒于雅典人,强迫他们每隔几年就将十四名少年男女,他们将被关入迷宫中成为米诺陶洛斯的食物。
在征服特洛伊半个世纪后,希腊社会因为种种原因而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混乱时期大约持续了一个半世纪。在希腊各地,昔日繁盛的城市此时已沦为废墟,人口大幅缩减,商业和手工业一蹶不振,幸存者们现在居住在规模更小的聚落内,历史上的这一时期亦被称为“黑暗时代”。前10世纪中叶,多利安人(Dorians)大举南下,占领了延伸至伯罗奔尼撒半岛。在这一过程中,阿提卡并未受到冲击,因此雅典人时常自诩为阿提卡半岛的土著。后来前往小亚细亚西部殖民的
爱奥尼亚人(Ionians)就是来自阿提卡。
在历史上,黑暗时代因各地出土的陶器上普遍的几何图形纹饰,故此被称为“几何时代”,按照不同的历史阶段划分为:前1050年-前900年的“原始几何时代”(Protogeometric period);前900年-前850年的“早期几何时代”(Early Geometric period)、前850年-前760年的“中期几何时代”(Middle Geometric period)以及前70年之后的“晚期几何时代”(Late Geometric period)。前8世纪时,科林斯首次出现了描绘人物的黑彩陶器(Melanomorpha),并迅速传遍了希腊各地,并在古风时代早期与橄榄油与葡萄酒,成为主要出口商品,尤其是邻近希腊本土的优卑亚岛,成为当时希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而靠近它的阿提卡半岛亦多受裨益。
在黑暗时代晚期,邻近阿提卡半岛的优卑亚岛曾是希腊最繁荣的地区,这里位于从黎凡特前往西班牙和北非的贸易路线之上。随着贸易和手工业的逐渐复苏,聚落的规模因人口的膨胀而不断扩大,希腊各地开始重新出现小型城市。不同于迈锡尼时代以君主宫殿和神庙为中心的城市,这类新兴城市的权利往往由贵族集团把持,君主权利此时已日渐式微。只有斯巴达是一个例外,王权一直由两个多利安家族(阿吉德和欧里庞提德)共同分享。
古风时代早期的雅典,国王或巴西留斯(Basileus)的权利已被九位执政官所取代,其中六人负责司法,一人负责祭祀,一人负责召集军队,另有一人作为最高执政官,被称为“名年执政官”(即按照他的名字来命名所在年份)。最初执政官仅有三人,任期为十年,后又增加了六名司法执政官,任期相应的缩减为一年。雅典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战神山议事会,传说雅典娜女神曾在此开庭审理阿伽门农之子俄瑞斯忒斯替父报仇弑母一案。
注释:当远征特洛伊归来的阿伽门农在返回迈锡尼时,被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Clytaemestra)谋杀,后者因女儿伊
菲革涅亚被献祭给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而怀恨在心。若干年后,她的儿子俄瑞斯忒斯在得知真相后将她杀死,众神之王宙斯命雅典娜负责审理此案,后者在雅典的战神山上设立法庭,最终为父报仇的俄瑞斯忒斯被宣判无罪。
希腊的军事力量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因经商而致富的公民(“中产阶级”)可以自备武器和盔甲,而由他们组成的重装步兵,逐渐取代了原先骑马作战的贵族,成为城市国家军队的核心。这种变化动摇了贵族对城市的统治,而普通公民对于这种在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愈发不满。到了前7世纪,利用这一普遍出现的矛盾,在统治集团内出现了个别有能力的人物,他们在破普通公民的支持下,从统治城市的贵族手中攫取了权力,成为被称为僭主(Tyrant)的独裁者。
注释:僭主的统治通常仅能维持一到两代人的时间,便会因国内的反对或外部入侵而被推翻,只有少数家族将他们的统治延续到了第三代。
9.2、地理位置
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位于希腊东部,它的北面是彼奥提亚(Beotia),西面是萨罗尼科斯湾、萨拉米斯(Salamis)岛和埃吉纳(Agina)岛,西北通过麦加拉(Megarian)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相连,东面是优卑亚岛,东南是爱琴海和基克拉泽斯(Cyclades)群岛。阿提卡的土地肥沃,盛产葡萄和橄榄,但能够种植谷物的农地却有限,以至于梭伦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谷物的出口。
9.3、大事记
约前8世纪,通过“村镇联合”阿提卡半岛上的所有城镇和村庄聚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以雅典为中心的城邦。
前776年 ,在祭祀宙斯的奥林匹亚举办了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Olympic Games),此后每四年一届,是当时希腊最负盛名的四个运动会之一。
注释:其他三个运动会分别是皮提亚竞技会(Pythian Games),为纪念太阳神阿波罗,在特尔斐举行,每四年一届,优胜者被授予月桂枝冠。第三个是尼米亚竞技会(Nemean Games),每五年一届,优胜者被授予一顶欧芹冠。第四个是地峡竞技会(sthmian Games),为纪念海神波赛冬,在科林斯举办。
约前632年,曾在奥林匹克竞技会上夺冠的雅典人塞伦,在他的岳父麦加拉僭主特阿根尼(Theagenes)的支持下发动政变,占据卫城,打算在雅典建立僭主统治。然而因为雅典人的普遍反对,政变失败,塞伦及其支持者在逃入雅典娜神殿后,被执政官麦加克利斯所杀。根据传统,逃亡者会在神殿内得到庇护,麦加克利斯的行为被雅典人视为亵渎神灵,把他全家都流放了,就连他们已经过世的亲属也未能幸免——他们的尸体被掘出丢弃到阿提卡边界。
约前621年,被称为“立法者”的德拉库(Draco)颁布雅典历史上的第一部完整的法典,由法官主持的司法审判取代了过去在家族间协商解决的争端,包括盗窃罪在内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可能会被判处死刑。德拉库将原先由贵族会议把持的官员选举权改为在公民中抽签选举产生。规定公民权只有能够自备武器和盔甲的人才能获得。此外,德拉古允许债主将欠债不还者及其家属作为奴隶出售,不论是国内亦或国外。
约前600年,雅典人攻占了位于小亚细亚西北部的城市西库翁(Sigeum),控制了进入赫勒斯滂的海上通道,使雅典出产的葡萄酒、橄榄油和陶器能够源源不断的输往黑海沿岸,换取当地的谷物、黄金、皮革和奴隶等。
雅典与邻邦麦加拉为争夺位于两座城邦之间的萨拉米斯岛而冲突不断,起初雅典在战争中失利,被迫放弃萨拉米斯岛,后在梭伦的倡议和领导下继续作战,最终夺取了萨拉米斯岛。
雅典人开发了位于(阿提卡)半岛东南端的劳里厄姆(Laurium)银矿,以及蓬特利库姆(Pentelicum)山中大理石矿,极大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大理石是当时重要的建筑材料)。
约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梭伦为人慷慨大方,待人和善,加之其早年曾出外经商,游历四方,塞浦路斯、小亚细亚都曾有过他的足迹,社会阅历丰富。
梭伦上台后即废除了将债务人及其家属卖为奴隶的法令,并宣布此后禁止将任何欠债的雅典人变为奴隶,由国家出钱将被贩卖到外邦的雅典人赎回;颁布《解负令》,禁止债主向为债主耕种土地的平民征收高达的六分之五的地租;限制谷物等粮食作物的出口,扩大作为主要出口产品,如橄榄油、葡萄酒和陶器的生产规模;鼓励拥有手艺的外邦工匠移居雅典,甚至授予其公民权,要求每个年轻的雅典公民都要掌握一门手艺,以此来促进手工业的发展;采用邻邦埃吉纳岛的度量衡单位;铸造四德拉克马银币;确立了关于财产继承的立法,禁止举办铺张浪费的奢华葬礼,限制参加者的人数;抚恤为国牺牲的公民亲属;承认私人对财产的支配权。
为了彻底消除贵族阶层对权力的垄断,不再以出身而以拥有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等级,按年收入的总量(货币可折算为粮食)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即年收入为500麦斗的为第一等级,该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雅典国家的所有公职;年收入在500~300麦斗的为第二等级,该等级的公民可担任除司库外的任何高级职位;年收入在300~200麦斗的为第三等级,只能担任低级职位;年收入在200麦斗以下的为第四等级,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和法庭。
在战时,每个等级都负有一定程度的军事义务,其中第一和第二等级提供骑兵,需要自备武器、盔甲和马匹,因此第二等级也被称作骑士级;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需要自备武器和盔甲,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取代骑兵,成为雅典军队核心;第四等级提供轻装步兵和战舰桨手,无需自备盔甲和武器,只有用于防身的木棍或短刀。
梭伦设立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处理日常事务。当时雅典分为四个部落,四百人会议即由每个部落选出100人组成,从除第四等级以外的三个等级中产生;法庭的陪审员由每个等级的公民抽签决定,受理并裁决有关于公民的任何案件;废除德拉库法律中的大部分条款,其内容因过于严苛而备受诟病,只保留了其中关于谋杀的部分。
梭伦要求雅典人遵从他的法律,有效期为一百年,每一位执政官当选时都必须宣誓,如果他违背法律的任何一条,就要在德尔菲立一座黄金塑像。
在这些都完成以后,梭伦辞去执政官一职,动身离开雅典云游四方,以防别人游说他修改法令。据说他曾拜访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与后者讨论关于幸福的话题,梭伦接连举了两个人的例子来劝诫克洛伊索斯。
梭伦之后的雅典内部分化为三个政治派系,分别是平原派(Men of the Plain)、海岸派(Men of the Coast)和山地派(Men of the Hill),前者极可能是占据平原肥沃土地的贵族地主,山地派似乎是占据山区贫瘠土地的普通农民,海岸派则可能是手工业者。
前560年,庇西特拉图(Peisistratus)依靠山地派和城市贫民的支持而发动政变,组织军队占领了雅典卫城,从而夺取了政权。
庇西特拉图是梭伦的远亲,出身于阿提卡北部,曾在与麦加拉的战争中夺取了尼萨亚(Nisaea)港,从此声名鹊起。
前555年,平原派联合海岸派,推翻了庇西特拉图的统治,后者被迫流亡外地。
为了获取海岸派首领麦加克勒斯(Megacles)的支持,庇西特拉图迎娶后者的女儿为妻,并在岳父的支持下再度复位。
然而不久之后,麦加克勒斯便因故与庇西特拉图产生龃龉,前者遂与庇西特拉图的反对者结盟,推翻了僭主统治,庇西特拉图被迫再度流亡。
注释:麦加克勒斯倒戈的原因据说是因为庇西特拉图与新婚妻子之间的之间的关系,他担心后者生下来的孩子会影响他的两个儿子希庇亚斯和希帕科斯的地位。
利用在希腊北部潘该犹斯(Pangaeus)山中的银矿收入,庇西特拉图积极招兵买马,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并得到了纳克索斯(Naxos)岛人吕戈米达斯(Lygdamis)和埃雷特里亚人的支持。
前546年,庇西特拉图从海上入侵阿提卡,在北部的马拉松登陆后,战胜了他的政敌,进入雅典重新登上僭主之位。
庇西特拉图致力于经济发展,沿用了梭伦的改革政策。为了改善雅典的供水状况,庇西特拉图曾铺设过一条输水管道;原先属于贵族私有的水井被改建为公共泉水房,以方便市民用水;向农民提供农具和低息贷款;设立巡回法庭,以方便偏远地区的公民能够就地解决纠纷,同时也削弱了原先贵族对司法审判的垄断权;土地税被限定为收成的1/10或1/20;扩展雅典的对外贸易,在小亚细亚西北部建立殖民地,以加强对当地的控制;制陶业得到扶持,这一时期雅典出产的陶器开始盛行于地中海与爱琴海沿岸,远销爱奥尼亚、塞浦路斯和叙利亚等,甚至意大利和西班牙;资助文化事业的发展,在雅典举办节日庆典(泛雅典娜节和酒神节),《荷马史诗》的整理和编纂工作就是在当时的雅典进行的;庇西特拉图重建了卫城山上的雅典娜神庙,并着手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宙斯神庙,但到他死时工程亦未完工,直到700多年后在罗马皇帝哈德良的资助下才竣工。
注释:泛雅典哪节每四年一次在雅典隆重召开,节日期间,雅典所有属地的代表都要到雅典城参加庆祝。届时,人们要向雅典娜奉献一件崭新的绣袍和牺牲。节日期间,雅典会举行盛大的体育竞技和音乐比赛,规模堪比奥林匹克竞技会媲美。
注释:酒神节是为了纪念酒神狄俄尼索斯而举办的节日,分为规模较小的乡村酒神节和规模较大的城市酒神节或大酒神节。节日期间,除了要举办各种宴会,还会有身披羊皮的歌咏队吟唱酒神颂歌,这种表演形式后来演化为古希腊戏剧。
约前530年,雅典的制陶工匠们开始生产一种风格更加生动的红绘陶器,更是风靡一时。
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庇西特拉图积极支持僭主政体,以期在爱琴海沿岸建立一个同盟网络,为此他扶植其友人吕戈达米斯成为纳克索斯岛的僭主,吕戈达米斯则安排波利克拉特斯(Polycrates)成为萨摩斯岛的僭主。庇西特拉图重新占领了一度摆脱雅典控制的西库翁,并将他的儿子立为该城的僭主。此外,庇西特拉图还控制了色雷斯南部的切索尼苏斯(Chersonese)半岛,他的竞争对手,皮莱德(Philaid)家族的米尔泰德斯统治该地。
庇西特拉图在位时首次发行了一种以象征雅典娜女神的猫头鹰为图案,面值为四德拉克马的银质铸币。
前527年,庇西特拉图病逝,其子希帕克斯和希庇阿斯共同执政,并继续其父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当时的著名诗人凯奥斯岛的西摩尼德斯(Simonides of Ceos)、提奥斯的阿那克里翁和赫米奥尼的拉色斯(Lasus of Hermione)都曾出入过他们的宫廷。
前514年,希帕克斯遇刺身亡。据说是因为希帕克斯垂涎英俊的哈尔莫迪欧(Harmodius)未果,一怒之下禁止他的妹妹以提篮少女的身份参加泛雅典娜节的游行,在当时只有未婚的处女才有资格为雅典娜提篮,因此被剔除在外是对少女的侮辱,愤怒的哈儿莫迪欧和他的情人阿里斯托吉顿在游行当天刺杀了希帕克斯。
希帕克斯死后,希庇阿斯变得愈发猜忌和暴躁,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只是依靠来自外邦的雇佣军维持统治,越来越多的雅典人开始对僭主统治不满。
前510年,一个多世纪前遭到遭到放逐的阿尔克迈翁家族卷土重来,联合斯巴达人推翻了希庇阿斯的统治,后者被迫带领家人流亡小亚细亚。
注释:阿尔克迈翁家族为了获得斯巴达的支持,便极力与德尔菲的祭司们搞好关系,出资重建在战火中被焚毁的阿波罗神庙,整座建筑恢弘壮丽,使用的建筑材料是来自帕罗斯岛的大理石。此后,每次斯巴达人前往神庙祈求关于下一步行动的神谕时,都会获得“先让雅典人自由”的指示,再加上斯巴达对僭主制向来缺乏好感,遂同意出兵。
前508年,贵族伊萨哥拉斯打算利用斯巴达人的支持在雅典建立寡头统治,他的图谋遭到了阿尔克迈翁家族的克里斯提尼的坚决抵制,后者在雅典民众的支持下,驱逐了寡头派势力及其支持者斯巴达人。
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了雅典国家的政区,将全邦分为十个城区,以取代过去的四个部落,城区下辖三分之一城区,平原、山地和海岸的公民各占其一,三分之一城区之下为若干镇区;设立五百人会议,以取代梭伦时设立的四百人会议,其成员来源于十个城区,由每个城区选出五十人组成;建立“陶片放逐制”,在每年春天举行的公民大会上,表决放逐那些有实行僭主统治倾向的政治人物,投票时与会公民将被放逐者的名字写在贝壳或陶片上,一旦某人的得票数超过五千,便会遭到流放,十年内不得返回雅典,但其财产会得到保留。
前499年,爱奥尼亚米利都的僭主阿里斯塔戈拉斯因攻打萨摩斯岛失利,而被吕底亚的波斯总督解除职务。不甘心失势的阿里斯塔戈拉斯谋划发动起义,为此他携带重金渡海前往希腊。最初他寄希望于当时拥有全希腊最强陆军的斯巴达,然而当后者在得知苏萨距离希腊有千里之遥时,便对求援的请求断然拒绝。在这之后,阿里斯塔戈拉斯又前往雅典。不同于斯巴达,他的提议在雅典受到了公民大会的热烈响应。
雅典排出一支由2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此外另有一支来自(优卑亚岛)埃雷特里亚的小型舰队(5艘)加入。得到增援的起义者将战火蔓延到整个爱奥尼亚,吕底亚首府萨尔迪斯的外城陷落,波斯总督阿尔塔弗尼斯退守卫城。希腊人纵火焚烧了城内的大部分建筑,包括大地母神塞贝勒(Cybele)的圣所。
在以弗所城外,希腊人遭到从卡帕多西亚的撤退的波斯骑兵攻击,仓促之下,爱奥尼亚人一哄而散,埃雷特里亚舰队指挥官阿尔喀得斯被杀。余下的雅典人和埃雷特里亚退回船上,返回希腊。
注释:波斯帝国的建立者是居鲁士(Cyrus),本是一个山区部落首领(冈比西斯一世)与米底公主的儿子。前550年,居鲁士在米底贵族的支持下推翻了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前546年,居鲁士在锡伯拉姆战役中打败了吕底亚(lydia)王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在这之后,居鲁士又挥师东进,先后征服了亚美尼亚(Armenia)、帕提亚(Parthia)、阿利亚(Aria)、卡曼尼亚(Carmania)、巴克特里亚(Bactria)、索格狄亚那(Sogdiana)、阿拉霍西亚(Arachosia)和格德罗西亚(Gedrosia),势力范围延伸至今中亚地区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前539年,居鲁士远征两河流域,灭亡了新巴比伦(Neo-Babylonian)王国;前526年,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二世在位时出征埃及,结束了第二十六王朝(Twenty sixth Dynasty)的统治;前513年,波斯帝国的第三代君主大流士一世在重新统一了帝国后,又渡海(赫勒斯滂)占领了色雷斯和马其顿。
前498年,起义烽火逐渐蔓延到了塞浦路斯岛、赫勒斯滂和卡里亚,已严重威胁到了波斯帝国对东地中海各省的控制。
注释:支持起义的五座赫勒斯滂城市分别是达尔达努斯(Dardanus)、佩尔克特(Percote)、阿拜多斯(Abydos)、塞斯图斯(Sestos)、拜占庭(Byzantium);而响应起义的塞浦路斯城市包括萨拉米斯(Salamis)和帕福斯(Pafos)等在内的十二个座。
前497年,波斯帝国相继镇压了塞浦路斯和赫勒斯滂的起义,并打败了卡里亚人和前来增援的爱奥尼亚人。
前496年,起义的发起者阿里斯塔戈拉斯在色雷斯被杀。
前494年,波斯舰队在拉德岛海战(Battle of Lade)中歼灭了米利都舰队,而包括莱斯博斯(Lesbos)和希俄斯(Chios)在内,参加起义的城邦陆续归顺。
前493年,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围攻后,波斯军队终于攻陷了米利都,全城被夷为平地,公民遭到屠杀,幸存的妇女和儿童沦为奴隶,爱奥尼亚起义失败。
前492年,为惩罚雅典人支持爱奥尼亚起义以及焚毁萨尔迪斯外城的恶行,大流士一世派他的女婿马多尼乌斯(Mardonius)率领舰队入侵希腊,然而在希腊北部的阿索斯山附近,舰队因遭遇风暴,损失惨重而被迫撤退。
前490年,波斯军队再次来犯,由马多尼乌斯与达提斯(Datis)、阿尔塔弗尼斯率领的远征舰队首先抵达萨摩斯岛,在迫使当地僭主归顺后,横穿爱琴海,在优卑亚岛南端的卡里斯托斯登陆,攻陷并摧毁了埃雷特里亚。随后马多尼乌斯带领部分军队将被俘的埃雷特里亚人作为战利品送往苏萨,而其余波斯军远征军则在达提斯和阿尔塔弗尼斯的带领下,渡海进攻雅典。在阿提卡北部的马拉松镇外,在十将军之一的米太亚德(Miltiades)等人的指挥下,9千名雅典人和1千名来自普拉提亚的援军浴血奋战,打败了兵力至少是他们两倍的波斯军队,以阵亡192人的代价歼敌6400余人。获胜的雅典人没有像以往那样留在原地庆祝,而是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雅典,以防波斯舰队绕过阿提卡南端的苏尼翁海角后袭击法勒隆港。
前486年,在筹划第三次远征希腊前夕,波斯帝国统治下的埃及爆发起义,大流士一世在前往镇压起义的途中病逝,他的儿子薛西斯继位。
注释:前484年,薛西斯镇压了埃及起义,开始筹划其父未竟的事业,远征希腊。
前483年,当劳里厄姆银矿发现一条新的矿脉时,地米斯托克利(Themistocles)极力劝说下,雅典公民大会决定将从银矿中获得收益,用于建造一支舰队。在随后的三年里,舰队的规模由最初的100艘三列桨战舰增至200艘,成为当时希腊世界最强大的海军。
前482年,因反对地米斯托克利的造舰计划,阿里斯提德遭到陶片放逐,被迫离开雅典,前往海外开始了长达10年的流亡生涯。
前481年,经过数年前的准备,薛西斯带领一支包括各个被征服民族的大军从都城苏萨出发,前往萨尔迪斯。在距离欧洲最近的赫勒斯滂,波斯军中的建筑师和工程人员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横跨海峡的浮桥。据说,波斯人用了几个月时间才将他们规模庞大的军队送往海峡对岸。
在面对严峻的局势,在斯巴达召集下,包括雅典在内所有愿意抗波斯入侵的城邦代表汇聚于科林斯地峡,举行泛希腊会议。地米斯托克利作为雅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前480年,在地米斯托克利的提议下,希腊联军北上坦佩谷,该地位于色萨利北部,是希腊北部通往南部的必经之路。此后,由于担心色萨利人的背叛,联军撤离坦佩谷前往位于希腊中部的要隘温泉关设防。果然,当波斯军队抵达时,色萨利人未作任何抵抗便向薛西斯投降,其精锐骑兵亦加入波斯军队的序列。与此同时,希腊舰队在优卑亚岛与希腊大陆之间的阿提米西安海峡,打败了尽管规模庞大但来源十分复杂的波斯舰队。当夜,一个波斯舰队中的爱奥尼亚人连夜凫水过海,告知希腊人波斯人的一支分舰队打算绕过优卑亚岛,切断泛希腊同盟的退路。得到这一消息的希腊舰队遂连夜撤退,只是后来证实行驶于优卑亚岛东岸的波斯分舰队因遭遇风暴而几乎全军覆没。
在狭窄的温泉关,波斯大军遭到希腊人的顽强抵抗,后在一个牧羊人的指示下从一条羊肠小道绕过温泉关,出其不意的击溃了驻守在联军后方的福基斯人。腹背受敌的联军主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主动遣散了大部分军队,由他率领最精锐的王室卫队300人、希洛人人和1120名阿卡迪亚人坚守关隘,他们在最后的抵抗中全部战死,而在他们身旁倒下的是数倍的敌军。
另一方面,地米斯托克利以德尔菲的劝说雅典人放弃城市,登船撤往萨拉米斯岛。只有一小部分人留了下来,他们坚称神谕中提到的“木墙”是雅典卫城,因为过去此地曾被一圈木墙包围。温泉关陷落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进入以空无一人雅典城。在屠杀了留在卫城山上的一小部分防守者后,波斯人一把火将整座城市夷为平地。在萨拉米斯海域,所有尚在抵抗的希腊人汇集于此,在会议上以斯巴达和科林斯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诸邦主张退守至地峡,而地米斯托克利则坚持在萨拉米斯海域迎敌,双方相持不下。当天夜里,地米斯托克利派自己的一名心腹奴隶将希腊舰队将于次日撤离的消息告诉薛西斯,后者大喜过望,一面派出一支舰队前往萨拉米斯西侧,以切断希腊舰队的撤退路线;一面下令舰队准备次日上午出击,在萨拉米斯海峡一举歼灭希腊舰队。指挥卡里亚舰队的女王阿特米西亚曾建议薛西斯不要进行海战,但遭到后者的拒绝。
次日,萨拉米斯的希腊舰队在得知唯一的退路被切断后决定背水一战,尽管其舰队的规模仅为对面波斯舰队的1/3。然而波斯舰队看似庞大,实际上却是由各个被征服地区的战舰组成,其中包括腓尼基人、卡里亚人、埃及人和爱奥尼亚人,在战斗中爱奥尼亚人尽力避免与希腊人作战,而由腓尼基人组成的则损失惨重。在入夜前,整个波斯舰队已有约三分之一的战舰或被俘虏或被击沉,余下的战舰则纷纷撤出战场。在海岸边一处岩石上亲眼目睹这一惨败的薛西斯连夜带领大军急忙向北方退却,他担心希腊人将会前往赫勒斯滂,摧毁在当地的浮桥。虽然地米斯托克利也建议乘胜北上烧毁波斯人留在赫勒斯滂的浮桥,但遭到其他人的一致反对而作罢。
在返回亚洲前,薛西斯留下一支军队驻守巴尔干北部,马多尼乌斯主动请缨获得了这支军队的指挥权。
前479年,马多尼乌斯挥师南下,再次占领了已是一座空城的雅典。
尽管马多尼乌斯一支避免与希腊联军发生冲突。指挥联军的是斯巴达摄政保萨尼阿斯,当最终双方的军队在普拉提亚城外对阵时,虽然波斯骑兵已经成功阻断了希腊人的后勤补给和水源地,然而盲目发动攻击的波斯人被严阵以待的希腊重步兵击溃,马多尼乌斯当场阵亡。
几乎在同一时间,希腊联军渡过爱琴海,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密卡尔山(Mycale)歼灭了正停泊于此的波斯舰队,得到解放的爱奥尼亚城邦加入希腊联盟。
雅典将军桑西巴斯带领军队在爱奥尼亚人的配合下,围困并占领了塞斯都斯(Sestos),控制了赫勒斯滂海峡的出口,缴获了薛西斯架设浮桥时所用的巨大缆绳,把它们作为战利品带回雅典。
前478年,凭借地米斯托克利额智慧,雅典人顶住斯巴达人的压力,重新修复了城墙,雅典将军阿里斯提德和斯巴达摄政保萨尼阿斯带领舰队远征塞浦路斯和拜占庭,以打击当地的波斯势力。
前477年,旨在对抗波斯入侵威胁的提洛同盟成立,而作为名义上的联军统帅保萨尼阿斯被撤换后,斯巴达便退出了联盟。
注释:提洛同盟成立之初,只有包括雅典、莱斯博斯、开俄斯、萨摩斯和12个爱奥尼亚城邦等。根据阿里斯提德拟定的分配方案,盟国缴纳的贡金不会超过300塔兰特,由10名雅典人担任的司库管理。同盟会议是同盟最高的权利机构,每年在提洛岛上的阿波罗神殿内举行一次,议题包括战争、苟合、接纳新成员和盟国税款的使用。起初,同盟舰队仅有不到300艘战舰,其中的一半来自雅典,舰队由各自城邦配备水手,后改为缴纳代役金,由雅典负责招募人员。每年的税款除了用来支付正常开支和战争经费外,余下的部分都被存放在金库里。
同盟舰队在塞米斯托克利、桑西巴斯和西蒙(Cimon)的指挥下,攻占了位于色雷斯南部斯特里蒙河畔的艾昂(Eion)。
前475年,西蒙领导了一场对斯库罗斯岛的远征,除了将该岛纳入提洛同盟外,还带回了据称是传奇英雄忒修斯的遗骸,为此雅典举办了一场隆重的庆祝活动。
前469年,纳克索斯岛试图脱离提洛同盟,西蒙带领舰队镇压了这次反叛。
前466年,在雅典将军西蒙的指挥下,以雅典为首的同盟舰队,在小亚细亚南部的欧里梅敦河口摧毁了驻扎于此的波斯舰队,粉碎了薛西斯再次从海上入侵的企图。
前465年,塔索斯退出提洛同盟,遭到雅典舰队的围攻。
前463年,塔索斯陷落后,其城墙被拆毁,舰队被解散代之以向同盟缴纳贡金。
前464年。雅典将军厄菲阿尔特斯和伯利克里(他是桑西巴斯的儿子)带领舰队远征地中海东部。
斯巴达发生了剧烈地震,这场灾难共导致两万人死亡, 受到压迫的美塞尼亚希洛人乘机发动起义。
前462年,厄菲阿尔特斯在雅典领导一场变革,以削弱战神山议事会的权利。
雅典公民大会在西蒙的极力推动下,做出了向斯巴达派遣援军,帮助他们镇压美塞尼亚人起义的起义。然而当西蒙带领4千雅典士兵抵达前线时,却遭到斯巴达人的拒绝。返回雅典后,西蒙在民众中的声望一落千丈,人们纷纷指责他使雅典蒙羞。
雅典单方面宣布废止与斯巴达之间的所有协议,并转而与它的宿敌阿尔戈斯结盟,此后又与阿尔戈斯同色萨利人结盟。
前461年,为了铲除这一有力的政敌,厄菲阿尔特斯推动公民大会作出决议将西蒙放逐。
前460年, 当埃及爆发大规模的反波斯起义时,一支由200艘三列桨战船和40000名桨手和士兵组成的同盟舰队经塞浦路斯抵达埃及尼罗河口,以支持埃及伊纳罗斯领导的起义军。做为回报,埃及人承诺每年向希腊人提供700塔兰特的白银和120000蒲式耳(bushel,1蒲式耳合8加仑或约27公斤)的小麦。
前459年,随着提洛同盟的日渐壮大,它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的关系日渐紧张,由于麦加拉退出伯罗奔尼撒同盟而与雅典结盟,雅典获得了一个位于科林斯湾沿岸港口,对伯罗奔尼撒同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引发了它与斯巴达及其盟友之间长期的战争。
通过一场成功的军事行动,雅典解除了科林斯对麦加拉的围攻。
雅典重启了地米斯托克利时期的一项计划,即修筑通往外港比雷埃夫斯的甬道。
前458年,雅典舰队攻占了埃基纳岛,控制了萨罗尼科斯湾。
前457年,斯巴达决定加入战争,双方在阿提卡与伯罗奔尼撒之间的彼奥提亚发生激烈冲突。
前456年,斯巴达在彼奥提亚的军事行动失败,雅典成功地控制了除底比斯以外的彼奥提亚全境。
为报复斯巴达的干涉,派出舰队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对爱奥尼亚海一侧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发动袭击,多有斩获。
包括西彼奥提亚诸邦、福基斯和洛克里斯都加入了提洛同盟。
前454年,一支强大的波斯军队抵达埃及,由沿海腓尼基城邦的战船组成的舰队在尼罗河口击败同盟舰队,而失去了外援的埃及起义也在不久遭到镇压。战后,雅典将军伯里克利借口波斯舰队可能会入侵爱琴海,把原位于提洛岛的同盟金库搬到了雅典。其目的在于补偿失去埃及后的经济损失。伯里克利大方的用这笔钱来举办雅典城的公共庆典,如泛雅典娜节(Panathenaic Games),以及重建在战火中遭到破坏的卫城和位于其上的帕台农神殿;向由普通公民担任的公职人员(如低阶官员和陪审团成员)发放津贴;增加三列桨战船的数量,以使更多的底层公民得到工作(如水手和造船工人),同时也增强了雅典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同盟成员不再提供舰队,而是改为向雅典支付一笔贡金。
前451年,西蒙被召回雅典,由他牵头雅典与斯巴达之间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和平协议,雅典与阿尔戈斯解除盟约,阿尔戈斯则转而与斯巴达签订了一份为其三十年的和平协议。
前450年,西蒙指挥舰队远征塞浦路斯,却病死于途中。
前449年, 在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邀请下,雅典特使卡利亚斯抵达苏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双方最终和平协议,波斯帝国声明放弃了对伊奥尼亚城邦的一切权利。至此,希腊与波斯之间长达60余年的战争,以雅典和提洛同盟的胜利而结束。
然而提洛同盟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结束而解散,反而逐渐成为雅典称霸希腊世界的工具。同盟内的其他城邦,逐渐失去了话语权,沦为雅典的附庸。
前446年,当和平协议到期后,雅典控制下的优卑亚岛发生叛乱,起因可能是由于不满雅典人在此建立的殖民地。
正当雅典全力镇压优卑亚起义时,麦加拉发生叛乱,雅典留在该城的卫戍部队遭到屠杀。
伯利克里在成功的镇压了优卑亚岛的叛乱后,又通过贿赂等手段迫使入侵阿提卡的斯巴达国王普雷斯托安纳克斯退兵。
前445年,雅典与斯巴达再次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十年的和平协议。
前440年,当萨摩斯岛试图脱离提洛同盟时,为了防止多米诺效应的出现,伯利克里和雅典公民大会当机立断,一支雅典舰队被派往萨摩斯岛,以惩罚当地人的“背叛”。至次年,萨摩斯在长期的围攻后陷落,半数的公民遭到屠杀,剩下的人则被迫流亡他乡。
前434年,克基拉(Corcyra)的殖民地埃皮达姆斯的民主派与寡头派发生内战,民主派在向克基拉求援无果后,德尔斐神谕的指引下,转而向科西拉的母邦科林斯求援;后者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途中被克基拉舰队打败。
前433年,克基拉与雅典结盟,希望提洛同盟能在关键时刻为其提供军事援助。
在(爱奥尼亚海)希波塔岛附近爆发的海战中,克基拉的舰队被打败,而由客蒙之子拉西戴蒙尼乌斯指挥的10艘雅典战舰始终作壁上观,夜幕将近,由于误将后续的20艘雅典战舰看成是前来助战的雅典舰队,科林斯人及其盟友撤离战场。
前432年,地处卡尔西迪克半岛的科林斯殖民地,属于提洛同盟的波提狄亚(Potidaea),因为拒绝雅典要求其驱逐所有科林斯人、拆除沿海防御工事并交纳人质的命令,而遭到后者的围攻;雅典人打败了一支前来助战的科林斯军队,以及伯罗奔尼撒雇佣兵。
前431年,由于克基拉和波提狄亚的冲突,雅典与斯巴达之间再度爆发战争。
战争初期,雅典将军伯里克利(Pericles)将大量来自城外的公民安置在设防的比雷埃夫斯港,由坚固的城墙护卫着的甬道将它与雅典城连接起来。伯里克利之所以做出这一决定,是基于当时斯巴达拥有全希腊最大强大的重装步兵,而雅典的优势却在海上,一支由200–300艘三列桨战船,以及超过40000名桨手组成的强大舰队。然而当入侵阿提卡半岛乡间的伯罗奔尼撒军队摧毁了雅典城外的村舍、田园,以及橄榄林和葡萄园后,造成的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橄榄林,其栽培周期往往需要数年时间),引发了那些在城外拥有庄园和土地的雅典人的不满。不久,经由埃及和塞浦路斯,从海上传入雅典的鼠疫,因为人口的大量聚集而在人群中迅速蔓延,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雅典公民的死亡。面对接连不断的指责,伯里克利一度辞去将军的职位,然而不久之后他便又再度当选。
前429年,在出色的海军将领弗尔米奥的指挥下,雅典舰队两次在科林斯湾出口处的纳夫帕克托斯两次击败斯巴达舰队。
前426年,雅典将军德摩斯提尼在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海岸上的皮洛斯修筑要塞。
前425年,一支斯巴达军队被困于斯法克特里亚岛,成为雅典将军克里昂(Cleon)俘虏。
前424年,雅典舰队占领基西拉岛。
而斯巴达也在盟邦的支持下,屡次挫败雅典人。
前427年,斯巴达人占领普拉提亚。
一支由20艘战船组成的远征队出发前往西西里,在大希腊地区与雅典友好的城邦雷吉亚建立了一个基地。
前426年,新任的斯巴达国王阿基斯二世在埃托利亚击败了雅典将军德摩斯提尼。
前424年,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入侵色雷斯,煽动当地的城邦背叛雅典,并占领了雅典在这一地区建立的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
随着战局的不断恶化,雅典人被迫撤出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第一次远征以失败而告终。
前422年,斯巴达在安菲波利斯击败了雅典人。
前421年,筋疲力尽的双方签署了一份为期三十年的停战协定。
前418年,雅典和斯巴达在曼丁尼亚爆发了一场冲突。
前416年,雅典对米洛斯岛的入侵,几乎使停战协定破裂。
前415年,以援助遭到叙拉古入侵的盟友塞吉斯塔为借口,雅典派出一支由134艘三列桨战船和130艘运兵船,2万名桨手、5100名重装步兵,以及1300名弓箭手组成的强大远征军,入侵西西里岛。然而就在出征前夕,远征军指挥官之一,同时也是这次远征的积极鼓吹者的阿尔西比亚德斯(Alcibiades)因为被指控犯有亵渎神灵的罪行而被迫逃往斯巴达。远征舰队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安迪基西拉海峡,沿途经过扎金索斯岛、凯法利尼亚岛和科孚岛,渡过亚得里亚海与伊奥尼亚海之间的海峡(今奥特朗托海峡),沿意大利南部海岸航行,在西西里东部的伊奥尼亚人殖民地卡塔尼亚登陆。
前414年,虽然雅典人首战告捷,继而又从陆地和海上对叙拉古实行围困和封锁,却始终无法突破叙拉古坚固的城墙,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叛逃至斯巴达的阿尔西比亚德斯向斯巴达人泄露了雅典人的计划,在他的建议下斯巴达决定也派出一支舰队前往西西里。以帮助叙拉古人抵御雅典人的入侵。
前413年,在叙拉古和斯巴达联军的打击下,雅典远征军几乎全军覆没,指挥官尼西亚斯和德摩斯提尼被处死,剩余的7000多名俘虏被送到叙拉古城外的矿坑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死于疾病、虐待和恶劣的环境。
前412年,在阿尔西比亚德斯的建议下,斯巴达人开始在阿提卡半岛北部的德西勒构筑要塞,以便能够长期从陆上封锁雅典。同时在波斯帝国的金援下,斯巴达人建立了以基西拉岛为基地的舰队。雅典与黑海沿岸的希腊殖民地之间的海上贸易路线开始受到斯巴达人的威胁,而斯巴达驻军在德西勒的长期存在,使雅典人失去了对半岛南部劳里昂(Laurium)的银矿的控制,矿坑内劳作的2万多奴隶出逃,对雅典的战时经济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这一时期,斯巴达得到了此前一直采取观望态度的波斯帝国的支持。在后者看来,雅典及其海上帝国比起斯巴达及伯罗奔尼撒同盟,对于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和黎凡特的行省更具威胁。尤其是伯罗奔尼撒同盟中拥有海外利益的城邦多数位于希腊西部的伊奥尼亚海沿岸,同波斯帝国在爱琴海沿岸的利益冲突不大,且小亚细亚西部的城邦居民以伊奥尼亚人为主,而斯巴达和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居民则以多利安人为主。
雅典在战场上的失利,加剧了提洛同盟内部的离心倾向。拥有强大舰队的希俄斯岛首先反叛,接着是米利都、以弗所、罗德岛和莱斯沃斯岛的米蒂利尼等纷纷脱离提洛同盟。唯一的例外是萨摩斯岛,其居民现在以雅典移民为主,并且是雅典舰队的基地。
前405年,驻泊在赫勒斯滂海峡一侧,兰普萨库斯(Lampsacus)对岸的伊哥斯波塔米(Aegospotami,即公羊河是塞斯都斯东北的一条小河,其河口处即战役发生地)的雅典舰队,遭到提督莱山德指挥的斯巴达舰队的袭击,猝不及防的雅典舰队遭遇惨败,总共189艘战舰中只有科农指挥的9艘得以突出重围。
失去了大部分舰队的雅典遭到了来自海上的封锁。
前404年,被围困长达6个月的雅典投降。已经名存实亡的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失去了所有的海外领地和所剩不多的舰队;雅典和比雷埃夫斯港的城墙以连接两地长墙被拆毁;此外,雅典人还被迫接受了一个由被称为“三十僭主”的寡头政体。至此,持续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
几个月后,雅典人发动起义驱逐了“三十僭主”
前398年,斯巴达国王阿格西劳斯带领一支大军入侵小亚细亚,这部分原因是由于斯巴达人对小居鲁士的支持引发的争端。斯巴达人在小亚细亚西部长驱直入,击败了波斯帝国的吕底亚总督提萨费尼斯,劫掠并焚毁了省区首府萨迪斯。
前395年,得到波斯帝国暗中资助的科林斯、底比斯与雅典,结成了反斯巴达同盟。在这场被成为“科林斯战争”的混战中,战场主要集中于科林斯城及其附近地区,斯巴达人试图通过这一地区侵入东面的阿提卡半岛和北面的彼奥提亚。而反斯巴达同盟,则试图侵入半岛南部被斯巴达控制的拉哥尼亚、美塞尼亚和阿卡迪亚,解放当地受到压迫的希洛人人,以瓦解斯巴达的经济基础。
莱山德入侵彼奥提亚时,在哈利阿图斯战役中阵亡。
前394年,在尼米亚河战役,双方有超过4千人战死。
流往亚洲的雅典将领科农指挥着波斯舰队在小亚细亚西部的尼多斯海战中大环全胜。
前393年,得到波斯资助的雅典人重建了被斯巴达人摧毁的城墙和甬道。
前390年,雅典将领伊菲克拉特斯指挥新组建的轻盾步兵在科林斯利基安港的斯巴达军队。
前389年,雅典将军色拉西布洛斯在赫勒斯滂海峡地区作战,计划恢复雅典在该地区的统治。
前388年,色拉西布洛斯在欧里梅敦河战役中被杀,伊菲克拉特斯接替他指挥与斯巴达的战争。
前386年,斯巴达特使安塔西达斯与波斯皇帝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在苏萨签订和约,史称“大王和约”(也称“安塔西达斯和约”)。和约将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交予波斯帝国所有,波斯国王成为希腊事务的仲裁者。失去援助的反斯巴达同盟被迫接受了和约。
前382年,一直途经底比斯城外的斯巴达军队在部分贵族的支持下,袭击了正在庆祝地母节的底比斯,占领了卡德密亚卫城,扶植起一个亲斯巴达的寡头政体。
前379年,流亡至雅典的反对派在伊帕密浓达(Epaminondas)和斐洛皮达斯(Pelopidas)的带领下返回底比斯,推翻了不得人心的寡头政府,驱逐了驻扎在卡德密亚卫城内的1500名斯巴达驻军。伊帕密浓达建立了彼奥提亚同盟,以此来对抗斯巴达为威胁。
前378年,斯巴达在彼奥提亚的驻军指挥官斯福德里亚斯发起了一个大胆的行动,试图利用夜色的掩护,袭击并夺取比雷埃夫斯港。然而当他率军一夜急行军到达埃留西斯城外的特里亚平原时,天色已明。斯福德里亚斯的计划落空。
前377年,雅典利用其他希腊城邦对斯巴达的普遍不满,组建了第二次海上同盟,成员包括莱斯沃斯、希俄斯、萨摩斯、利姆诺斯、萨摩色雷斯和罗德岛在内的70多个城邦。第二次同盟建立之初,雅典吸取了在组织第一次同盟中的过程的一些教训,强调以联邦与自治为原则,不再寻求恢复昔日的霸权。
前376年,雅典将军卡布里亚斯和福基翁带领雅典舰队在纳克索斯岛战胜了斯巴达人。
前373年,伊菲克拉特斯带领一支远征军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克基拉北部的一座岛上伏击了一支叙拉古舰队。
前371年,雅典与斯巴达达成和平协议。
伊帕密浓达指挥的彼奥提亚同盟联军在留克特拉与斯巴达国王克勒姆波图斯一世(Cleombrotus I)带领的斯巴达军队遭遇。彼奥提亚一方的参战兵力有9000人,其中重装步兵6500人(其中包括由菲洛皮达斯指挥的神圣军团300人)、轻装步兵1000人,骑兵1500人,而斯巴达一方则有重装步兵11000人,轻装步兵1100人,骑兵1000人。
伊帕密浓达在布阵时采用斜线战术(Oblique Order),即集中兵力于左翼,并将其由传统的8至12列改为50列,最为精锐的神圣军团位于左翼前段。而仍按照以往战术排成8至12列阵线的斯巴达人,将不得不在其右翼面临至少四倍于己的敌军优势兵力的攻击。底比斯人的左翼首先突破了斯巴达人的右翼,继而合围斯巴达人的左翼。数千斯巴达人及其盟军在战斗中被杀,其中就包括克勒姆波图斯一世及其麾下的500名王室卫队。
前370年,伊帕密浓达带领一支规模庞大的联军入侵伯罗奔尼撒,在拉哥尼亚境内肆意劫掠。遭到奴役的希洛人获得解放,伊帕密浓达恢复了被斯巴达占领了数百年的美塞尼亚和阿卡迪亚,建立了麦加罗波利斯城(Megalopolis)作为一个阿卡迪亚联盟的首府。
前369年,伊帕密浓达带领一支联军第二次入侵伯罗奔尼撒,然而当他们抵达科林斯附近时,发现斯巴达人已经得到了雅典、科林斯、麦加拉(Megarans)和佩勒涅(Pellenians)的支持。伊帕密浓达于黎明时分突破了斯巴达人的防线,汇合了阿卡迪亚盟军,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伊帕密浓达迫使锡西安(Sicyon)和佩勒涅与底比斯结盟,虽然底比斯人及其盟军在特罗曾(Troezen)和埃皮道鲁斯(Epidaurus)的乡间肆意劫掠,却始终未能占领这两座城市。
而在对科林斯的袭击失败后,一支由叙拉古僣主狄奥尼索斯一世派出的军队渡海前来支援斯巴达。面对种种不利的局面,底比斯人只得选择撤军。
前368年 ,伊帕密浓达因国内政敌的攻击而被迫辞去一切职务
底比斯出兵营救两名在任职期间被僣主斐赖的亚历山大(Alexander of Pherae)扣押的大使菲洛皮达斯(Pelopidas)和埃斯门尼阿斯(Ismenias),却在途中遭到了亚历山大及其盟军的袭击而损失惨重。
前367年,一支由伊帕密浓达本人指挥的底比斯军队再次入侵色萨利,在未经过任何战斗的情况下,即迫使亚历山大释放了被扣押的底比斯大使。
前365年,由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担任仲裁者,伊帕密浓达试图与敌对的城邦之间达成一个有力的和平协议的努力以失败而告终。与此同时,阿尔戈斯成功地通过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拆散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科林斯、埃皮道鲁斯和菲留斯(Phlius)背叛斯巴达,转而与底比斯和阿尔戈斯媾和。而底比斯的劲敌也于同年遇刺身亡。
前363年,阿卡迪亚的两座城市曼丁尼亚(Mantinea)和提基亚之间发生冲突,前者倒向斯巴达,后者则向底比斯寻求援助。斯巴达得到了雅典的支持,同为伯罗奔尼撒城邦的伊利斯也加入进来,伊帕密浓达则指挥着一支由彼奥提亚同盟和阿卡迪亚同盟其他城邦组成的联军。前362年,两军在曼丁尼亚城外相遇。底比斯人虽然战胜阿格西劳斯二世(Agesilaus II,)指挥的联军,但伊帕密浓达却于此役中阵亡,这标志着底比斯霸业的没落。
前359年,一位曾在底比斯充当人质的马其顿王子腓力在他的哥哥佩狄卡斯三世(Perdiccas III)死后,取代他的侄子年幼的阿明塔斯四世(Amyntas IV)登上王位。
前357年,腓力二世收复了六年前被雅典占领的皮德纳,条件是在占领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将它归还给雅典。
注释:安菲波利斯位于斯特里蒙(Strymon)河畔,塞尔马湾北岸,境内拥有贵金属储量丰富的潘盖翁山(Mount Pangaion)。
提莫修斯和狄摩西尼从底比斯人手中收复了优卑亚岛。
雅典再度膨胀的帝国野心引发了盟友们的不安,在哈利卡纳苏斯的统治者摩索拉斯的鼓动下,包括希俄斯、拜占庭、科斯和罗德岛起而反对雅典,同盟战争爆发。
卡布里亚斯在希俄斯港战死。
前356年,腓力二世在攻占了安菲波利斯后,没有按照约定将它交出,此时雅典正深陷于同盟之间的战争,无暇顾及。
前355年,雅典承认各城邦拥有退出同盟的权利,同盟战争结束。
佩里安德建立了一种被称为“共同出资者”的新型舰队组织形式,以解决长久以来的财政短缺问题。
前354年,腓力二世出兵占领了雅典位于塞尔马湾北岸的战略要地迈索尼。
狄摩西尼发表(第一次)“反腓力论”,号召雅典公民大会对马其顿采取激烈行动,但未能成功。
前349年,腓力二世围攻位于哈尔希迪克半岛上的城邦奥林索斯(Olynthus)。
狄摩西尼发表题为“拯救奥林索斯”的演讲,敦促雅典抵抗腓力二世对奥林索斯的入侵,然而在第二次海上同盟瓦解后,雅典的实力受到削弱,无力支援奥林索斯,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使者向腓力二世提出抗议。
前348年,腓力二世占领并摧毁了奥林索斯,雅典的无能显露无疑。
前340年,腓力二世围攻位于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之间的拜占庭和佩林塔斯,雅典舰队前往支援,久攻不下的腓力二世被迫退兵。
前339年,腓力二世介入第四次神圣同盟战争(The Four Holy Alliance War), 以雅典、科林斯为首的城邦组成反马其顿同盟。
前338年,腓力二世率军绕过由底比斯重兵防守的德摩比勒隘口(温泉关),推进至距离雅典只有三天路程的埃拉提亚(Elater)时,雅典陷入了恐慌。在著名的演说家、反马其顿派政治家德摩斯提尼的呼吁下,雅典人决定联合昔日的宿敌底比斯人,共同抵御腓力二世的威胁,底比斯人刚刚拒绝了腓力二世从其境内通过的提议。腓力二世率军抵达喀罗尼亚城外的凯菲索斯河畔,一处丘陵与河岸之间的狭窄平原时。由雅典的卡瑞斯(Chares of Athens)和吕西克列斯(Lysicles),以及底比斯德特阿根尼(Theagenes)指挥的联军正严阵以待。马其顿军有步兵30000人、骑兵2000人,雅典-底比斯联军的数量应不少于这一数字。联军的阵线从丘陵处延伸至河岸,底比斯人在右翼,雅典人在左翼,后者占据着一处高地。马其顿军方面,由腓力二世亲指挥右翼,其子亚历山大指挥左翼,包括精锐的伙伴骑兵。战斗开始后,卡瑞斯指挥的雅典人主动放弃高地,对平原上的马其顿步兵发起进攻。腓力二世则假装后撤,以诱使雅典人脱离右翼的底比斯人。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也指挥左翼对底比斯人发起进攻,一支骑兵穿过雅典人与底比斯人之间空隙,占据雅典人身后的高地,而腓力二世也适时指挥部队发起反击。腹背受敌的雅典人全线溃败,右翼的底比斯人也随着雅典人撤退,只有当年由伊帕密浓达和菲洛皮达斯一手打造的底比斯圣团战斗到最后一刻。此役中,联军阵亡者达3000人,另有4000人被俘;而马其顿军则估计有2000-4000人阵亡。由于腓力二世的目的在于团结希腊各城邦的力量远征东方,故此大部分联军士兵得以撤离战场。
前337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科林斯,腓力二世召开泛希腊会议(Panhellenic meeting),参加者包括希腊的大部分城邦(除斯巴达以外),建立了一个以腓力二世为盟主,旨在反对波斯帝国的军事和政治同盟——科林斯同盟(League of Corinth)。
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参加他女儿的一场婚礼时遇刺,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在军队的支持下登上王位后,立即带兵南下迫使科林斯同盟承认了他的盟主地位。
前335年,因传言亚历山大已经在多瑙河北岸与满足作战时阵亡,底比斯领导了一次反马其顿起义,结果遭到由亚历山大亲自率领的大军围攻,卡德米亚卫城在马其顿弩炮的攻击下轰然倒塌。亚历山大下令屠城,妇女和儿童被卖为奴隶。
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一支多达4万人的远征军渡海入侵亚洲,掀开了为期十年的东征序幕。
前332年,斯巴达发动了一次反马其顿起义,雅典出于谨慎态度而保持中立。
前331年,留守马其顿的安提帕特成功的镇压了斯巴达人的起义。
亚历山大杨雅典的请求,释放为波斯效力的希腊雇佣军中的雅典人。
前330年,雅典在比雷埃夫斯港区内建立了菲洛军械库,用以存放各类军事物资。
前324年,亚历山大下令赦免所有政治流亡者,允许他们返回故乡,并恢复他们的名誉和公民地位。此外,亚历山大还将好友赫费斯提翁(Hephaestion)的塑像搬入神殿,强迫希腊人像神祇一样敬拜他。此举在希腊全境引发轩然大波。
前323年,当亚历山大于巴比伦病逝的消息传到希腊后,雅典号召希腊城邦起来反对马其顿的统治。安提帕特被迫退守德摩比勒隘口附近的拉米亚。
雅典人杀死前来镇压的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利奥纳图斯(Leonnatus)。
前322年,安提帕特得到克拉特鲁斯带领的1万名马其顿老兵的增援后,在色萨利的克拉浓(Crannon)打败了希腊联军。与此同时,雅典舰队在阿莫尔戈斯岛(Amorgos)和西部海域的埃基纳德斯岛(Echinades)遭遇重创。
根据随后签订的条约,一支马其顿驻军占领了俯瞰比雷埃夫斯的曼尼吉亚山上的堡垒,财产不足2000德拉克马的贫穷公民(约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三)被剥夺了公民权(他们是组成雅典海军的重要力量,此举意在彻底削弱),将他们流放到色雷斯,萨摩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城邦,狄摩西尼服毒自杀以躲避对他的追捕。
至此,一个雅典的海军时代终结了。
前319年,马其顿发生内战,以摄政波利伯孔为首的一方得到了雅典人的支持,而另一方的卡山德派他的部将尼卡诺尔(Nicanor)袭击并占领了雅典城的外港比雷埃夫斯以及曼吉尼亚山上的堡垒,支持波利伯孔的雅典人在援军的帮助下,对港口和堡垒发动的几次进攻都以而失败告终。
前317年,卡山德获得内战的胜利,尼卡诺尔作为僭主成为他在雅典的代理人。
前307年,在内战中与卡山德为敌的安提柯派他的儿子德米特里带领一支舰队前往希腊,驱逐了卡山德在比雷埃夫斯港和曼吉尼亚山上的驻军,放逐了僭主法勒隆的德米特里。
前301年,安提柯在伊普苏斯战役中被杀,他的儿子德米特里逃亡雅典。
前297年,卡山德死后,他的儿子们因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
前294年,德米特里从雅典北上占领马其顿,登上王位。
前288年,色雷斯的吕西马库斯与伊庇鲁斯的皮洛士入侵马其顿,德米特里一世逃亡小亚细亚。
前285年,德米特里一世在与塞琉古军的战斗中被俘,其子安提柯二世希望用位于雅典的土地换取其父的自由,但被审慎的塞琉古一世拒绝(两年后,德米特里一世在软禁中去世)。
前279年,马其顿国王托勒密.克劳诺斯在与入侵的凯尔特人作战时被杀。
前276年,安提柯二世在战胜入侵的凯尔特人后登上马其顿王位。
前267年,在雅典的克里莫尼迪兹联合斯巴达和其他一些希腊城邦,在托勒密二世的支持下,进攻安提柯二世,史称“克里莫尼迪兹战争”。
前262年,安提柯二世获得了战争的胜利,雅典被纳入安提柯王朝的统治下,前者又在阿尔戈斯和迈加洛波利斯等伯罗奔尼撒城邦中扶持起亲马其顿派。
前200年,第二次马其顿战争开始后,希望维持和平的雅典与帕加马、托勒密王朝的埃及、罗德岛加入了罗马一方。
前198年,为惩罚雅典倒向罗马,马其顿国王腓力五世率军洗劫了雅典郊区。
前168年,第三次马其顿战争后,为了惩罚珀尔修斯的舰队曾停靠的提洛岛,它被交给雅典人,后者放逐了岛上的居民,以来自雅典的殖民者取而代之。
前147年,因前一年(前148年)斯巴达退出亚该亚同盟为导火索,罗马与亚该亚同盟的关系骤然紧张,并于次年初爆发战争。
前146年,罗马军队摧毁了科林斯,亚该亚同盟被解散。
在罗马治下,雅典、斯巴达及其他一些希腊城市获得了免税权。
前103年,雅典发生了一场寡头政变后,在一个多世纪前受到打击的平民阶层要求重新获得权利。
前88年,罗马的亚洲行省被本都国王米特里达梯六世占领,8万罗马公民遭到屠杀。
米特里达梯六世获得了亚该亚、拉哥尼亚和彼奥提亚诸城邦以及雅典民众的支持。
前87年,罗马将军苏拉围攻雅典,期间他打败了前来支援的本都将军阿基拉斯。
前86年,苏拉终于攻陷雅典,全城被洗劫一空。
自此之后,虽然雅典这座城市仍继续存在,但已不再重要。奥古斯都时代的普遍和平降临后,雅典以其一流的教育机构而闻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