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斯巴达
在所有的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其前者以其质朴、无畏和尚武而闻名后世。长久以来,全民(公民)皆兵的斯巴达人被认为是希腊最优秀的战士,由他们组成的仿真历来被认为是一直坚不可摧的力量。前5世纪的两场战争(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使斯巴达的权力达到了巅峰。在前4世纪的最初25年中,斯巴达一度成为希腊世界的霸主,然而随着雅典的复兴,以及它与昔日盟友科林斯、底比斯和波斯帝国的关系破裂,终于在留克特拉战役后失去霸权。
8.1、源流和风俗
在迈锡尼文明毁灭后约半个世纪,印欧语族中的一支多利安人(Dorians)从北方南下,进入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埃托利亚人(Aitolians)的帮助下,占领了半岛上最富庶的土地(如拉科尼亚平原和阿尔戈利斯平原),建立城邦。其中包括位于拉科尼亚(Laconia)的斯巴达、阿尔戈利斯(Argolis)的阿尔戈斯以及美塞尼亚(Messenia),而埃托利亚人则占据了半岛西部的伊利斯(Elis)至于原住民,则占据着科林西亚的科林斯和阿卡迪亚(Acadia)。在后世的希腊传说中,多利安人的这次入侵被描述称为赫拉克勒斯子孙的回归。
注释:迈锡尼时代(约前1600年~前1200年)晚期,由于外敌入侵、内部起义或叛而导致的剧烈动荡中,曾经恢宏壮丽的宫殿、堡垒和圣所毁于一旦,散布于乡间的小规模聚落取代了城市,伴随这一过程的是,人口大幅度减少。
赫拉克勒斯(Heracles)是古代希腊最著名的勇士之一(在传说中,能和他相提并论的似乎只有阿喀琉斯),是奥林匹斯众神之主宙斯(Zeus)的私生子,同时也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大主神之一,天生力大无穷。
注释:阿喀琉斯(Achilles),荷马笔下的史诗《伊利亚特》的主角,曾参加特洛伊远征,是希腊联军中著名的勇士,后被阿波罗射中脚踝而死,因此留下了“阿喀琉斯之踵”的谚语
在传说中,赫拉克勒斯死后,其子孙流落异乡,约在特洛伊战争之后,他们带领多利安人自北方南下,经马其顿和色萨利,进入希腊,在埃托利亚人奥克斯罗斯的帮助下,占据伯罗奔尼撒半岛。赫拉克勒斯的子孙们瓜分了所占领的土地,其中特莫诺斯获得了阿尔戈利斯,克里斯丰特斯则获得了美塞尼亚,而阿里斯托莫斯的双生子奥瑞斯特斯(Orestes)和普罗克里斯(Procris)获得了拉科尼亚,埃托利亚人奥克斯罗斯获得了伊利斯。
注释:实行双王制的斯巴达,有来自两个家族的君主共同统治,欧瑞斯特尼斯和普罗克里斯兄弟则被认为是这两个家族的祖先
实际上,多利安人的入侵不过只是希腊历史上所遭受到的频繁入侵中的一次,在它之前有亚该亚人的入侵,在他之后则有马其顿人、罗马人、斯拉夫人和奥斯曼人的入侵,只不过相比于上述的诸次入侵,多利安人入侵对于形成古代希腊城邦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与雅典被并列为古代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在征服了拉科尼亚的土地后,斯巴达人将当地土著降为农奴,即希洛人(Helot),平时为公民耕种份地和提供劳役,战时则作为仆从参战,在著名的温泉关战役中,就有数百名希洛人追随斯巴达战士阵亡。除斯巴达公民外,所有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人民被称为边民,即庇里阿西(Perioeci)。而居住在斯巴达城内数量有限的公民,可以拥有一定数量的财产(不动产),他们也被允许经营商业和手工业。
在前8 ~7世纪,斯巴达对美塞尼亚发动的两次征服战争,使它控制了这片位于拉科尼亚以西的肥沃土地,疆域扩展至6千余平方公里,其公民数量约为6~8千人,却统治着超过20万希洛人和庇里阿西人。
注释:公民人数按8000人计,加上全体妇女、儿童和老人,总数约在2万人左右,其与被统治者的人口比例约为10:1
作为公民,所有斯巴达人必须从幼时就接受近乎严苛的军事训练,以锻炼其战斗和生存技能,因此在所有希腊城邦中,斯巴达的重装步兵是最具战斗力的。在斯巴达,所有婴儿在出生后都要接受身体检查,长老们会把他们认为健壮的留下,而残疾或虚弱的则被抛弃,任其自生自灭。男孩们在七岁后被从他们的母亲身边带走,开始集体生活。在最初的几年里,所有的男孩都要接受严格的训练,许多母亲从此再也见不到她们的孩子,许多男孩被饥饿、体罚和恶劣的环境折磨而死,剩下的大部分人在12岁后加入少年团,接受监察官的领导,他们的任务是产出任何被认为有威胁的希洛人。年满20岁后,正式加入军队服役。至于斯巴达的女孩,她们也要从小进行各种体育锻炼以及低强度军事训练,以使她们在将来能够生下建康的斯巴达公民。所有斯巴达公民在30岁后才可以结婚,但仍然进行集体生活,他们只有在夜晚才可以悄悄回家与妻子同床共枕,在天亮前返回。故此,斯巴达女性拥有的自由超过其他任何希腊城邦,并常常被后世女权主义者所尊崇。在50岁后,他们才可以离开军营回家与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们生活在一起。
被尊为“立法者”的吕库古为斯巴达制订了严格的法律,并要求后世不得随意更改。吕库古在斯巴达注入了一种类似后世清教徒式的作风(如果关于斯巴达的记载属实的话),禁止任何金银货币、诗歌和音乐,设立由城邦中年满60岁的公民选举出的28名长老和2位国王组成的议事会,作为城邦的最高行政机构,有权提出议案,但表决权掌握在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不过不同于雅典或其他城邦的公民大会,斯巴达的公民大会无法提出议案,仅只有表决权。吕库古规定斯巴达的所有土地在全体公民中平均分配。公民的土地由希洛人耕种,用以供养他们作为重装步兵所需的费用。此外,吕库古还设立了公共食堂制度,要求所有斯巴达公民都要加入,组成若干个共餐团体。所有加入的公民按期要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如谷物、橄榄或肉类)。
8.2、地理位置
在以丘陵地形为主的希腊,斯巴达所处的拉科尼亚(Laconia)平原是少有的大片适宜农耕的土地,帕尔农(Parnon)山在它的东面、塔伊耶托斯(Taiyetos)山在它的西面,欧罗塔斯(Eurotas)河是其主要河流。拉科尼亚的西面是美塞尼亚(Messenia)、北面是阿卡迪亚(Arkadia)、东北面是阿尔戈利斯(Argolic)、南面则与基西拉(Kythria)岛隔海相望。阿尔戈利斯湾、拉科尼亚湾和美塞尼亚湾分别位于它的东面、南面和西南。
8.3、大事记
约前10世纪中叶,多利安人侵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相继建立了阿尔戈斯、斯巴达和美塞尼亚等城邦。
约前930年,欧里斯特内斯(Eurysthenes)之子亚基斯一世(Agis I)与其叔叔普罗克勒斯(Procles)成为斯巴达的君主,他们分别成为阿吉德(Agiad)王朝与欧里庞提德(Eurypontid )王朝的始祖。
来自阿吉德(Agiad)家族的亚基斯一世(Agis I)和欧里庞提德(Eurypontid )家族的普罗克勒斯(Procles)成为斯巴达的君主
亚基斯一世开始征服希洛人(Helots)。
约前900年,亚基斯一世死后,埃切斯特拉图斯(Echestratus)继位。
埃切斯特拉图斯占领了拉科尼亚东部的塞努里亚(Cynuria)。
约前890年,普罗克勒斯去世,其子索斯(Soos)继位。
约前870年,埃切斯特拉图斯去世,其子拉伯塔斯(Labotas)继位。
拉伯塔斯在位时与阿尔戈斯争夺对塞努利亚的控制。
索斯在位时逐渐征服了自由的希洛人,并出兵夺取了部分阿卡迪亚人的土地,但在与克里托利人(Clitorians)的战斗中被杀,此后其子尤里庞(Eurypon)继位。
尤里庞指挥了一场与阿卡迪亚城邦曼丁尼亚的战争。
约前860年,尤里庞死后,由其子普里塔尼斯(Prytanis)继位。
约前840年,拉伯塔斯死后,由其子多利索斯(Doryssus)继位。
约前830年,普里塔尼斯之子波吕克特斯(Polydectes)继位。
波吕克特斯有两个儿子,长子欧诺姆斯(Eunomus)和次子吕库古(Lycurgus),后者即为著名的斯巴达立法者。
约前820年,多利索斯在与阿尔戈斯人的战斗中被杀,其子阿格西劳斯一世(Agesilaus I)继位。
约前790年,阿格西劳斯一世死后,由其子阿奇劳斯(Archelaus)继位。
约前780年,欧诺姆斯去世,其子卡里拉欧斯(Charilaus)继位。
卡里拉欧斯在位时,发生了著名的吕库古改革,确立了一系列后世行之有效的法律。
斯巴达继续与阿尔戈斯作战,摧毁其边境城镇埃吉斯(Aegys),并取得了特盖亚战役的胜利。
约前760年,阿奇劳斯去世,其子特勒库斯(Teleclus)继位。
特勒库斯在位时相继征服了艾米克莱(Amyclae)、佩拉斯(Pharis)和格拉忒亚(Geranthrae)。
约前758年,在一次阿尔特弥斯女神的庆典期间,特勒库斯在利姆纳提斯(Limnatis)湖附近的神庙内遭到美塞尼亚人的袭击而丧命,其子阿尔克墨涅(Alcmenes)继位。
斯巴达征服了位于欧罗塔斯河口附近的最后一处独立的希洛人。
约前750年,卡里拉欧斯去世,其子尼坎德尔(Nicander )继位。
约前743年,斯巴达借口边界纠纷出兵入侵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First Messenian War)。
双方相持不下,斯巴达人遂转而劫掠乡村,不过他们并没有砍伐树木或烧毁房屋,而只是夺走美塞尼亚人的牲畜和粮食。
约前740年,在遭到(斯巴达人)入侵三年后,美塞尼亚人发起反击,在战斗中杀死斯巴达王特勒库斯,
约前730年,在国王尤帕艾斯(Euphaes)的带领下,美塞尼亚人一度击退了斯巴达人,暂时获得了胜利。
约前725年,尼坎德尔被美塞尼亚人暗杀,其子塞奥彭普斯(Theopompus)继位。
约前724年,斯巴达获得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的胜利,美塞尼亚王尤帕艾斯兵败自杀,其地被并入斯巴达的版图,战争使部分美塞尼亚人远走异域,前往西西里建立殖民地。
约前700年,在位长达40年的阿尔克墨涅去世,其子波吕多洛斯(Polydorus)继位。
约前675年,塞奥彭普斯去世,此后的历史较为混乱,保萨尼亚斯记载此后继位的是他的孙子祖西达马斯(Zeuxidamas)和曾孙安纳西达姆萨那( Anaxidamusna),他们的父亲是安纳桑德里达斯一世( Anaxandridas I),三人前后在位约75年(约前675~645年、约前645~625年、约前625~600年)。而根据希罗多的的记载,安纳桑德里达斯一世之后继位的分别是阿希达穆斯一世(Archidamus I)、安纳西拉斯(Anaxilas)、利奥提契达斯(Leotychidas I)、希波克拉提达斯(Hippocratidas)、赫格西劳斯(Hegesilaus)。
约前669年,在阿尔戈利斯半岛上的叙西阿伊(Hysiae)城外,斯巴达人被阿尔戈斯僭主斐登二世(Pheidon II)打败。
约前665年,波吕多洛斯死后,由其子埃利克拉特斯(Eurycrates)继位。
约前660年,美塞尼亚人在失去自由半个世纪后,在阿里斯托美尼斯(Aristomenes)的领导下发动起义,旨在推翻斯巴达的统治,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
在战争中,美塞尼亚得到了阿卡迪亚、伊利斯人、西锡安(Sicyon)和阿尔戈斯的支持,而斯巴达则得到了科林斯(Corinth)、勒普乌姆(Lepreum)以及克里特岛的雇佣军的帮助。
阿里斯托美尼斯被起义者推举为国王,但他表示只愿意接受将军的称号。
约前657年,由于盟友的相继背离,美塞尼亚人被迫退守山区,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结束。
约前645年,斯巴达人攻破美塞尼亚人在山区的最后据点,被征服的土地被划分成面积大致相等的数千份,由被称为“平等人”的斯巴达公民占有,美塞尼亚人被贬为希洛人(公有农奴)遭受奴役。
约前640年,埃利克拉特斯去世,由安纳桑德尔(Anaxander)继位。
约前615年,安纳桑德尔去世,由埃利克拉提德斯(Eurycratides)继位。
约前600年,阿希达穆斯一世继位。
约前590年,埃利克拉提德斯去世,由利昂(Leon)继位。
利昂与其父埃利克拉提德斯都曾与阿卡迪亚城市泰格阿(Tegea)发生冲突,但都为分胜负。
约前575年,阿希达穆斯一世死后,由其子阿吉西克勒斯(Agasicles)继位。
约前560年,利昂去世,王位由其子安纳桑德里达斯二世(Anaxandridas II)继承。
约前554年,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大使抵达斯巴达,双方缔结同盟。
约前550年,阿吉西克勒斯死去,其子阿里斯顿(Ariston)继位。
斯巴达人在费特斯战役(Battle of the Fetters)中被阿卡迪亚人打败。
约前520年,安纳桑德里达斯二世死后,王位由其子克里昂米尼一世(Cleomenes I)继承。
克里昂米尼一世在位时积极推行对外扩张政策,陆续与科林斯、伊利斯等伯罗奔尼撒城邦结盟,建立了一个除阿尔戈斯和亚该亚以外的所有伯罗奔尼撒城邦参加的军事同盟,即伯罗奔尼撒同盟。
同盟成员除了在战争时期其三分之一的公民外,无需缴纳任何贡赋,这与后来成立的以雅典为盟主的提洛同盟截然相反,后者的盟国大多虽被免于提供士兵,但却要缴纳数额巨大的贡赋。所有同盟成员均享有投票权,无论大小。此外,虽然被称为伯罗奔尼撒同盟,但其盟国却不局限于伯罗奔尼撒半岛,比如位于希腊中部的底比斯和麦加拉等即属于该同盟成员。所有同盟成员的政体均为寡头制。除此之外,斯巴达还积极支持在希腊各地建立寡头制,并帮助当地人推翻僭主的统治。
约前515年,阿里斯顿去世,由其子德玛拉托斯(Demaratus)继位。
德玛拉托斯曾在泛希腊竞技会中为斯巴达赢得驷车比赛的冠军,同时也是唯一一位取得竞技会冠军的斯巴达国王
前510年,流亡在外的雅典贵族邀请斯巴达人前来干涉,帮助他们推翻了庇西特拉图(Pisistratus)之子希庇阿斯( Hippias)的僭主统治,迫使后者逃往小亚细亚。
前509年,当斯巴达王克里昂米尼一世与雅典贵族伊萨哥拉斯(Isagoras)正谋划建立僭主制时,雅典人发动起义,将斯巴达人和他们的贵族盟友围困在卫城中,克里昂米尼一世后被迫狼狈逃离雅典,此后斯巴达与雅典长期处于对立状态。
前499年,小亚细亚西部的爱奥尼亚希腊人中爆发了反对波斯帝国统治的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前任米利都僭主阿里斯塔戈拉斯亲赴斯巴达求援,尽管他向掌握实权的克里昂米尼一世宣称波斯所拥有的惊人财富以及夺取它们的轻而易举,但后者仍以路途遥远为由加以拒绝。阿里斯塔戈拉斯遂前往雅典,并在那里受到了隆重的欢迎。稍后,一支由数十艘雅典和(优卑亚城邦)埃立特里亚战舰组成的远征军启程前往小亚细亚,帮助爱奥尼亚起义者作战
前494年,斯巴达及伯罗奔尼撒同盟入侵阿尔戈斯,在色皮亚战役(Battle of Sepea)中大获全胜,战败的阿尔戈斯人逃入圣林中避难,克里昂米尼一世遂下令纵火,将此地付之一炬,死者超过6千人。
前493年,波斯帝国镇压了爱奥尼亚起义,为报复曾支持起义军的希腊人,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决意出兵讨伐。
波斯使者向希腊各地索要象征臣服的水和土,许多城邦迫于波斯的压力,都献上了水和土,其中就包括埃伊纳岛,该岛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阿提卡半岛之间,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由于担心埃伊纳岛的倒向波斯,可能会在将来威胁到斯巴达的安全,克里昂米尼一世遂率军讨伐,而当地人却在另一位斯巴达国王德玛拉托斯的授意下宣称克里昂米尼一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因为他接受了雅典人的贿金,故此不能代表斯巴达人的利益,否则另一位国王为何不同行。
注释:埃伊纳岛与近在咫尺的雅典之间长期互为宿敌、数十年来冲突不断。第三次希波战争前夕,被后世称为“雅典海军之父”的地米斯托克利就是以埃伊纳岛的威胁为由,促使雅典公民大会将劳里厄姆银矿的收入用于舰队建设。
前491年,在克里昂米尼一世的策划下,德玛拉托斯被废黜,被迫逃往波斯帝国,受到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的隆重接待,被奉为上宾,后者将小亚细亚西部几座城市的统治权授予德玛拉托斯及其后代,直到前4世纪时,他的子孙仍统治着那里。第三次希波战争时,德玛拉托斯作为顾问随行,在温泉关战役前,曾提醒薛西斯不要轻视斯巴达人。
在克里昂米尼一世的支持下,另一位欧里庞提德王朝成员利昂提西达斯(Leotychidas)继位,他是前任国王阿里斯顿的表弟。
前490年,在一次中途折戟的远征后第三年,在腓尼基舰队的护送下,一支由约4万波斯士兵组成的军队横渡爱琴海驶向希腊,他们首先迫使萨摩斯岛的希腊僭主屈服,继而又登陆优卑亚岛,摧毁了埃立特里亚,将幸存的市民作为战利品送往苏萨。但在随后爆发的马拉松战役(battle of Marathon)中,波斯军队被严阵以待的雅典人和普拉提亚人打败。期间,雅典曾派出善于长跑的菲力皮德斯前往斯巴达求援,后者从阿提卡出发,用了一日一夜翻山越岭,横穿伯罗奔尼撒半岛,于次日抵达斯巴达。不过由于当时斯巴达正在举行节日庆典,按照斯巴达的法律,节庆期间不对外用兵,不过斯巴达人仍让允诺,将在庆典结束后出兵援助。菲力皮德斯只得不辞辛劳再次启程返回阿提卡,将这一消息告知雅典人。马拉松战役后,负伤的菲力皮德斯不顾伤痛,又一次以最快的速度飞奔回雅典,再将这一喜讯告知正在城内焦急等待的市民后,力竭而死。几天后,斯巴达援军如约而至,不过此时他们看到的只是战场的遗址。
克里昂米尼一世在陷害德玛拉托斯的阴谋败露后逃往色萨利,并被斯巴达人诱捕下狱后自杀而死,由于他没有儿子,阿吉德王朝的王位转而由其同父异母的弟弟列奥尼达一世继承。
克里昂米尼一世的失势一度让由他扶植起来的利昂提西达斯十分被动,不过他仍然成功的保住了王位。
前486年,大流士一世在前往埃及镇压起义时于途中病逝,其子薛西斯继承王位,在镇压了埃及人的起以后,他矢志为其父折戟希腊的失利复仇,为此他用了数年时间准备再次远征,征集了来自帝国各个省区数量众多的步兵、骑兵、弓箭手、战车和大象,此外还有来自埃及、腓尼基、卡里亚和爱奥尼亚的舰队。
前480年,薛西斯带领一支规模空前的大军抵达小亚细亚西部,尽管包括希罗多德在内的众多希腊历史学家极力夸大波斯军队的规模,不过按照当时的人口和生产能力,现代人估计其军队数量约在30~50万人。不过即使如此,在当时那个时代,这仍然是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远远超过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国家的军队数量。
按照惯例,波斯使者们再度出发,前往希腊各地索要水和土,许多城邦屈服了,但以斯巴达和雅典为首的南部各邦则坚决抵制,组成了一个泛希腊同盟,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希腊人如此团结一致对外。
注释:恐怕也是最后一次,因为后来雅典和斯巴达关系破裂,在前338年的喀罗尼亚战役中,抵抗马其顿的只有底比斯和雅典。而在十余年后,斯巴达起兵反抗马其顿时(亚历山大的大军此时正在亚洲),底比斯已经被摧毁,而雅典则谨慎的保持中立。多年后,当亚历山大去世的消息传来时,雅典人决定起兵反抗,斯巴达却选择中立,最终雅典战败,失去了舰队,半数公民遭到流放。
雅典人曾计划邀请西西里城邦叙拉古参加泛希腊同盟,然而当时该城正遭到北非的腓尼基城邦迦太基的进攻,无暇顾及希腊事务。
在赫勒斯滂搭设的浮桥使大军轻松渡过海峡,而事先在卡尔西迪克半岛附近开凿的运河,使舰队成功通的避开了在第一次远征时折戟的阿索斯海岬。
为了弄清波斯大军的虚实,希腊人曾派出三名间谍前往波斯营地附近探查,当他们被巡逻的波斯哨兵捕获后,薛西斯没有将他们处死,而是下令让人带着他们在营地内四处参观会送回,以便向他们的希腊同胞宣扬波斯大军的强盛。然而轻敌终将使薛西斯付出代价。
以斯巴达为首的希腊联军最初打算在马其顿通往色萨利的必经之地坦佩谷设防,他们的统帅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然而由于担心他们身后的色萨利人的忠诚——在十年前他们曾屈服于大流士一世,便向南撤退,后在色萨利通往希腊南部的主要隘口~温泉关( Thermopylae)布防。果不其然,当波斯大军南下穿过坦佩谷后,色萨利人便纷纷归降。
在温泉关,希腊联军在狭窄的山道上阻击波斯大军,使其寸步难下。然而一个当地人为波斯人指引了一条能够穿过关口的羊肠小径,使后者顺利的绕至希腊联军后方。列奥尼达一世被迫遣散了大部分联军士兵,只留下少量兵力固守,包括约300名王室卫队(其中1人后受命返回报信)、约900希洛人、1120阿卡狄亚人坚守阵地,直到全军覆没。
在温泉关,以斯巴达人为首的联军坚守了三天,为雅典人的及时转移创造了时间,而在接下来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后者的两百艘战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希腊人退守至萨拉米斯岛,在此联军内部发生激烈争吵,以斯巴达和科林斯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城邦,鉴于敌众我寡。主张应继续退至地峡。而以雅典为首的一派则坚决反对,并针锋相对的提出,伯罗奔尼撒漫长的海岸线不利于防守。双方各执己见,会议一度陷入僵局。此时雅典舰队的司令官地米斯托克利一面同诸将虚与委蛇,一面派亲信连夜渡海秘告薛西斯,联军舰队将会在次日撤离。为毕其功于一役,当夜薛西斯便命令埃及分舰队前往阻住西侧的水道,切断希腊舰队的退路,虽然萨拉米斯海湾狭窄的地形不利于其庞大的舰队发挥优势。结果不出所料,退路被切断激发了希腊人的斗志,他们在海战中打垮了数量众多却各有盘算的波斯舰队,大获全胜。而在海边的岩石上目睹了这一幕后,薛西斯下令立即北返,以免希腊人乘胜北上摧毁在赫勒斯滂的浮桥,切断他的后路。不过尽管,地米斯托克利曾提出这一建议,却被忙于庆祝胜利和瓜分战利品的希腊人否决。
薛西斯返回亚洲后,令马多尼乌斯指挥一支规模庞大的驻军留守色雷斯和马其顿。
列奥尼达一世死后,王位由其与戈尔戈的儿子普列斯塔尔库斯(Pleistarchus)继承,因其年幼遂由先王的侄子保萨尼亚斯摄政。
注释:戈尔戈是克里昂米尼一世的女儿,在其父死后嫁给了她的叔叔列奥尼达,据说在年幼时便以聪慧著称,曾劝阻其父不要听信阿里斯塔戈拉斯的花言巧语。
前479年,泛希腊同盟集结了一支近10万人的大军在斯巴达摄政保萨尼亚斯的指挥下北上,进攻正在彼奥提亚境内设防的波斯军人,两军在普拉提亚城外对峙了11天后,由于波斯游骑不断袭击联军的补给路线,使其后勤陷入困难。当联军开始撤退时,马多尼乌斯以为他们正在溃退,遂率军发起猛攻,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联军停止了撤退并发起反击,打败了以轻步兵和骑兵为主波斯人,马多尼乌斯在混战中被杀。
注释:保萨尼亚斯是列奥尼达的侄子,后因涉嫌勾结波斯人而遭罢黜。
不久,联军又在爱奥尼亚沿海的密卡尔山偷袭了停泊于此的波斯舰队,几乎将其全部歼灭。此战后,原先受波斯统治的爱奥尼亚城邦纷纷加入泛希腊同盟。
当希腊联军在普拉提亚战役中大败波斯人之后,他们在德尔斐树立了一根青铜柱以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柱子上是三条互相缠绕的蛇,螺旋状的蛇身上刻有31个参加联军抵抗波斯入侵的城邦之名,其中排在最前面的两个城邦分别是斯巴达和雅典。
前478年,斯巴达摄政保萨尼亚斯因其被指控与波斯人勾结而遭罢黜,这与他仿效东方君主般的行事作风、以及私自释放波斯战俘并把他们收为己用,不无关系。这使斯巴达失去了对联军,尤其是舰队的控制权,后来他们干脆宣布退出同盟。
前477年,来自雅典及其他城邦(多数为爱琴海沿岸城邦)的代表聚会于提洛岛,以抵抗波斯入侵为目标,组成了以雅典为首的第一次海上同盟,亦称提洛同盟。
注释:最初同盟金库设于提洛岛上的阿波罗神庙内,故因此得名提洛同盟。参加同盟的城邦数量约有150个,缴纳的贡金数量约为每年460塔兰特,尽管规定每个城邦都享有投票权,但实际权力却操控于雅典将军之手。
前470年,保萨尼亚斯因涉嫌叛乱而遭到监察官的通缉,后逃入一座供奉雅典娜女神的圣所,斯巴达人遂用石块堵住了圣所的大门,将其困在里面活活饿死。
前469年,利昂提西达斯去世,王位由他的儿子阿希达穆斯二世(Archidamus II)继承。
前464年,拉科尼亚境内发生剧烈地震,造成数万人死亡,大多数房屋坍塌。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长期遭受压迫的(美塞尼亚)希洛人发动起义,后退守至险要的伊托姆山,斯巴达向伯罗奔尼撒同盟及其他希腊城邦求援。
前462年,在雅典国内亲斯巴达的政治家客蒙的运作下,雅典向斯巴达派出援军,却在随后遭到斯巴达人驱逐,双方关系破裂,客蒙因此遭到放逐,雅典转而与阿尔戈斯结盟。
前460年,麦加拉因与科林斯的关系恶化,便脱离伯罗奔尼撒同盟,转而投靠雅典。素来与雅典在商业利益上有冲突的科林斯担心雅典获得麦加拉后,将会威胁它在西部海域的地位。
前459年,科林斯与雅典的宿敌埃伊纳岛结盟,雅典不仅击败了科林斯对麦加拉的入侵,还开始修筑通往比雷埃夫斯港的“长墙”,以保证在遭到围攻时,能够通过该港获得粮食和物资。
普列斯塔尔库斯病逝,王位由他的表弟,保萨尼亚斯之子普雷斯托安纳克斯(Pleistoanax)继承。
前457年,斯巴达人对雅典开战,双方在彼奥提亚境内发生激烈冲突。
前456年,雅典人控制了底比斯以外的所有彼奥提亚城邦,并在其中扶植亲雅典的民主政体,包括雅典控制的彼奥提亚西部诸城、福基斯和洛克里亚都加入了提洛同盟。与此同时,雅典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又获得了两个盟友,即位于东海岸的特洛曾和北部靠近科林斯湾的亚该亚。
前455年,在经过漫长的围困后,希洛人同意撤出伊托姆山,斯巴达人则保证不再奴役他们,条件是前者必须撤离伯罗奔尼撒半岛。稍后,雅典人用舰队将他们迁往在科林斯湾入口处的纳帕克图斯(Naupactus)定居。
前454年,提洛同盟派往埃及增援当地起义者的舰队在普罗索匹提斯岛被歼灭。
前451年,遭到放逐后再度返回雅典的客蒙,促使雅典与斯巴达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和平协议,并解除了与阿尔戈斯的同盟关系,阿尔戈斯与斯巴达签订了一份为其三十年的和平协议。
前450年,雅典与波斯帝国签订《卡里亚斯和约》,正式结束了双方持续四十余年的战争。
前449年,斯巴达帮助德尔菲驱逐了侵占他们土地的福基斯人。
前448年,福基斯人在雅典的支持下卷土重来,重新控制了德尔菲。
前446年,在和平协议到期后,雅典控制的优卑亚岛发生起义,麦加拉人亦乘机歼灭了雅典人留在内的卫戍部队。普雷斯托安纳克斯率军入侵阿提卡,在镇压了优卑亚的起义后,伯里克利利用外交斡旋以及贿赂使普雷斯托安纳克斯撤军。
前445年,斯巴达与雅典重修旧好,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十年的和平协议,虽然它仅仅维持了不到十五年便宣告破裂。
前434年,克基拉(Corcyra)的殖民地埃皮达姆斯的民主派与寡头派发生内战,民主派在向克基拉求援无果后,德尔斐神谕的指引下,转而向科西拉的母邦科林斯求援。后者派出一支舰队前往,途中被克基拉舰队打败。
前433年,克基拉与雅典结盟,希望提洛同盟能在关键时刻为其提供军事援助。
在(爱奥尼亚海)希波塔岛附近爆发的海战中,克基拉的舰队被打败,而由客蒙之子拉西戴蒙尼乌斯指挥的10艘雅典战舰始终作壁上观,夜幕将近,由于误将后续的20艘雅典战舰看成是前来助战的雅典舰队,科林斯人及其盟友撤离战场。
前432年,地处卡尔西迪克半岛的科林斯殖民地,属于提洛同盟的波提狄亚(Potidaea),因为拒绝雅典要求其驱逐所有科林斯人、拆除沿海防御工事并交纳人质的命令,而遭到后者的围攻。雅典人打败了一支前来助战的科林斯军队,以及伯罗奔尼撒雇佣兵。
前431年,属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底比斯进攻雅典的盟友普拉提亚,双方的盟友相继加入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阿希达穆斯二世率军侵入阿提卡,雅典人一面退守至雅典城内,一面出动舰队袭击斯巴达及其盟友的土地。
前430年,由于人口大量聚集于城内,雅典城内发生瘟疫,导致人口大量死亡,伯里克利被迫去职。陷入危机的雅典试图向斯巴达求和,遭到拒绝。
前429年,雅典人经过长期围攻,终于攻陷了波提狄亚,改城被夷为平地,幸存的居民被卖为奴隶。
伯里克利再度当选为将军,但不久便因感染瘟疫去世。
斯巴达舰队在纳夫帕克托斯被雅典海军司令弗尔米奥两次击败。
前427年,雅典城内的瘟疫逐渐消退。
斯巴达人占领普拉提亚。
雅典人镇压了米蒂利尼人的起义,但没有对叛乱的市民进行报复。
克基拉发生内战,民主派在雅典的支持下获得胜利。
阿希达穆斯二世病逝,其子阿基斯二世(Agis II)继位。
雅典第一次远征西西里岛,其主要目标是叙拉古,这座城市是由来自科林斯的殖民者在前8世纪中叶建立的。
前426年,雅典将军德摩斯梯尼在埃托利亚的一次战役中失利,旋即又在另一场战役中获得胜利,打败了斯巴达将领麦涅代乌斯。
前425年,德摩斯梯尼侵入伯罗奔尼撒海岸,在皮洛斯附近建立要塞。
一支斯巴达军队受困于斯法克特里亚岛,后被雅典将军克里昂(Cleon)俘虏。
前424年,雅典人占领基西拉岛。
雅典人在战场失利,被迫退出西西里岛。
雅典人进攻倒向伯罗奔尼撒同盟的麦加拉失利。
雅典人在德里昂战役中被彼奥提亚人打败。
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进军色雷斯,煽动当地属于提洛同盟的城邦背叛雅典。
伯拉西达占领安菲波利斯。
前423年,雅典将军尼基阿斯率军远征色雷斯。
前422年,在安菲波利斯战役中,虽然两军指挥官克里昂和伯拉西达先后阵亡,不过斯巴达人仍然取得了胜利。
前421年,斯巴达与雅典签订《尼基阿斯和约》,开始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前421年~前414年)。
斯巴达陆续与雅典和阿尔戈斯缔结盟约,伊利斯、曼丁尼亚、科林斯等国亦纷纷加入,
前420年,雅典的亚西比亚德斯当选为十将军之一。
在当年举办的奥林匹亚运动会上,斯巴达遭到伊利斯人的羞辱。
前419年,亚西比亚德斯前往伯罗奔尼撒半岛作战,盟约破裂。
前418年,阿基斯二世入侵阿尔戈斯,并在曼丁尼亚战役中获胜,扶持寡头派在阿尔戈斯上台。
前417年,在雅典人的支持下,阿尔戈斯民主派驱逐了寡头派的势力,斯巴达失去了对阿尔戈斯的控制。
前416年,雅典的盟友塞吉斯塔与邻邦塞利努斯发生冲突,叙拉古偏向同属希腊人的塞利努斯。
前415年,在亚西比亚德斯的积极鼓鼓吹下,雅典人决定接受塞吉斯塔的邀请,再次出兵西西里。然而在战前,由于发生了严重的渎神事件,作为远征军统帅之一的亚西比亚德斯被迫逃离雅典,后辗转前往斯巴达避难,并将雅典人的远征计划及目的泄露给斯巴达人。
尼基阿斯在登陆西西里后对叙拉古发起进攻,在一次战役中击败了叙拉古人,但他没有立即进攻叙拉古城,而是在城外安营扎寨,坐待后者投降。叙拉古人利用这一时机,抓紧时间加固城墙、修筑防御工事。
前414年,雅典人撕毁《尼基阿斯和约》,袭击拉科尼亚主动挑起战端。在西西里战场上,雅典人开始围攻叙拉古城,远征军指挥官之一的拉马库斯在战斗中阵亡。
斯巴达将领古利普斯率领斯巴达人及伯罗奔尼撒盟军前往援助叙拉古,攻城受挫的尼基阿斯又遭到斯巴达人的袭击,损失惨重,占据开始扭转。
前413年,根据亚西比亚的斯的建议,斯巴达人开始在阿提卡北部的狄凯里亚构筑要塞,以便长期威胁雅典本土。
雅典人失去了对半岛南部劳里昂(Laurium)的银矿的控制,矿坑内劳作的20000多奴隶出逃,对雅典的战时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
雅典向西西里派出增援部队。普利姆米利昂陷落,德摩斯梯尼两次进攻埃皮波莱高地均失利。雅典人的处境愈发不利,几乎被围困在叙拉古城外。在撤突围途中,雅典人遭到斯巴达与叙拉古联军的夹击,几乎全军覆没,包括主帅德摩斯梯尼和尼基阿斯在内的大部分人被俘。叙拉古人将俘虏中的一部分人处死,另一部分人则被送往内陆的矿山。
前412年,斯巴达人得到波斯帝国的支持,建立了以基西拉岛为基地的舰队。
前411年,风流成性的亚西比亚德斯因与斯巴达贵妇有染而被迫逃离,前往波斯帝国统治的小亚细亚。
雅典发生政变,亲斯巴达的寡头派执政。亚西比亚德斯从波斯返回,在驻扎于萨摩斯岛的雅典舰队支持下,推翻了“四百人”集团,重新建立了“五千人”大会。
雅典将军色拉西布洛斯在基诺塞马战役打败了斯巴达将领明达鲁斯的军队,随后又在阿拜多斯战役中与另一位雅典将领斯拉苏卢斯一起再度击败明达鲁斯。不久,色拉西布洛斯又与亚西比亚德斯、塞拉门尼斯第三次击败明达鲁斯。
前410年,斯巴达主动向雅典求和但遭到拒绝。
前409年,普雷斯托安纳克斯去世,其子保萨尼亚斯继位。
前408年,波斯帝国的吕底亚省督小居鲁士王子决定介入战争,支持斯巴达对抗雅典,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波斯帝国则将在战后恢复了对爱奥尼亚诸邦的控制。
前407年,吕山德出任斯巴达舰队司令。
前406年,吕山德在诺提昂海战中击败雅典将领安条克。
亚西比亚德斯在雅典再度失势。而吕山德也被卡利克拉提达斯取代。
在阿吉纽西海战中,八位雅典将军打败了卡利克拉提达斯,但在返回雅典,他们却因未能在战斗中及时救援落水的船员而受到审判,其中数人遭到处死。
前405年,斯巴达又一次提出议和的要求,再次遭到拒绝。
吕山德再度执掌斯巴达舰队,随即便在阿哥斯波塔米战役中歼灭了雅典舰队。
前404年,失去舰队的雅典开始受到海上封锁,再加上位于狄凯里亚的要塞,使雅典陷入严重的困境。
塞拉门尼斯代表雅典与斯巴达议和,雅典同意有条件投降,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当科林斯和底比斯要求严厉惩罚雅典时遭到斯巴达的拒绝,后者只是在其国内建立一个被称为“三十僭主”的寡头政权,舰队规模被缩减为仅有12艘三层桨战舰,拆毁了连接雅典和比雷埃夫斯的“长墙”。
注释:斯巴达之所以拒绝严惩雅典一方面是考虑到它在希波战争中,尤其是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功绩,一方面则是担心科林斯和底比斯的过分强大
前401年,阿基斯二世,王位由其弟阿格西劳斯二世(Agesilaus II)继承。
斯巴达的幕后金主小居鲁士王子起兵与其兄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争夺王位,在吕山德的帮助下,小居鲁士得以在希腊各地招募了一支超过1万人的雇佣军为他作战。小居鲁士率军穿过小亚细亚,进入美索不达米亚,却在库纳克萨战役中意外阵亡。希腊雇佣军拒绝了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对他们的邀请,踏上返乡之旅,尽管途中几位指挥官被卡帕多西亚省督提萨费尼斯设计诱杀,不过其他希腊人仍在色诺芬(Xenophon)等人的带领下,突破重重阻拦,打败了波斯追兵和当地部落的袭击。
前400年,剩余下的希腊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位于黑海南岸的希腊殖民地特拉佩苏斯(今特拉布宗),此时他们仅余下不足8千人,后经拜占庭返回希腊。多年后,色诺芬将这一段历史记录在他的著作《远征记》(Anabasis)中。
注释:色诺芬是古希腊历史上著名的历史学家,曾是苏格拉底的门徒和追随者,著有《希腊史》和《远征记》。
前398年,阿格西劳斯二世撕毁与波斯帝国签订的协议,出兵小亚细亚。
注释:阿格西劳斯二世因与波斯帝国签订的协议而备受非议,因为斯巴达作为希腊世界的霸主,却将爱奥尼亚的希腊人交给昔日的敌人波斯帝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斯巴达支持的小居鲁士王子夺位失败。
前397年,斯巴达人打败了波斯帝国的吕底亚总督提萨费尼斯,劫掠并焚毁了省区首府萨迪斯。
流亡于塞浦路斯的雅典海军名将科农被任命为波斯帝国的舰队司令,以解除斯巴达舰队对波斯领土的威胁。
前395年,同属伯罗奔尼撒同盟的科林斯、底比斯和阿尔戈斯,雅典不久后亦加入进来,结成反斯巴达阵营,伯罗奔尼撒同盟宣告瓦解。因战场主要集中于科林斯城及其周边地区,这场战争也被称为”科林斯战争“。
后院起火使斯巴达人不得不放弃在小亚细亚的战事,他们集中兵力进攻阿提卡和彼奥提亚,而反斯巴达联军则入侵拉科尼亚、美塞尼亚和阿卡迪亚,解放当地的希洛人。
在入侵彼奥提亚的军事行动中,斯巴达将领吕山德在哈利阿图斯战役中败死。
保萨尼亚斯去世,王位由其子克里俄姆布罗图斯一世(Cleombrotus I)继承。
前394年,科农在(小亚细亚西部)尼多斯海战中打败了斯巴达舰队。
前393年,在波斯人的资助下,科农带着舰队返回雅典,在比雷埃夫斯建立基地,并重建了被拆毁的“长墙”。
前386年,交战各方在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的斡旋下,在苏萨签署了和平协议,史称“大王和约”。协议重申了波斯国王对爱奥尼亚的统治权,以及对希腊事务的仲裁权。
前382年,当底比斯人正在举行地母节庆典之际,一支途经底比斯城外的斯巴达军队,被寡头派贵族引入城内,卡德密亚卫城被占领,民主派遭到驱逐,斯巴达人扶植了一个亲斯巴达的寡头政体。
前379年,流亡雅典的伊帕密浓达(Epaminondas)和斐洛皮达斯(Pelopidas)带领支持者秘密返回底比斯,先是设计诱杀了不得人心的寡头统治集团,继而又驱逐了驻扎在卡德密亚卫城内的1500名斯巴达驻军。
为了应对斯巴达可能的反攻,彼奥提亚各城邦在伊帕密浓达的主持下组成彼奥提亚同盟。
前377年,雅典组建了第二次海上同盟,有包括莱斯沃斯、希俄斯、萨摩斯、利姆诺斯、萨摩色雷斯和罗德岛在内的70多个城邦参加。同盟成立之初,雅典吸取了在组织第一次同盟中的过程的一些教训,强调以联邦与自治为原则,承诺不再寻求恢复昔日的霸权。
前376年,卡布利亚斯和福基翁指挥雅典舰队在纳克索斯岛附近打败了斯巴达舰队。
前375年,提莫修斯率领雅典舰队在阿里西亚海战中获得胜利,动摇了斯巴达在西部海域的统治。
前373年,雅典的伊菲克拉提斯率领一支远征军绕过伯罗奔尼撒半岛,成功的在克基拉岛北部海域伏击了一支来自叙拉古的舰队。
前372年,斯巴达舰队在其位于科林斯湾内赫里克港的停泊地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所摧毁。
前371年,斯巴达与雅典签订和平协议。
伊帕密浓达在留克特拉战役中用改进后的斜线战术,打败了由克勒姆波图斯一世指挥的斯巴达军队。此战使包括克勒姆波图斯一世在内的数千人被杀,尤其是最精锐的王室卫队,几乎全军覆没。
克勒姆波图斯一世之子阿基斯波利斯二世(Agesipolis II)继位。
前370年,伊帕密浓达首次入侵伯罗奔尼撒,解放了被奴役的希洛人,恢复了阿卡迪亚和美塞尼亚的独立,并帮助前者构筑了麦加罗波利斯(Megalopolis)城,作为新成立的阿卡迪亚同盟的首府,并使其成为阻遏斯巴达人北上的屏障。
前369年,伊帕密浓达第二次入侵伯罗奔尼撒,然而当他们抵达科林斯附近时,发现斯巴达人已经得到了包括雅典、科林斯、麦加拉(Megarans)和佩勒涅(Pellenians)在内的几个城邦的支持,正严阵以待。伊帕密浓达于黎明时分突破了斯巴达人的防线,汇合了阿卡迪亚盟军,再次赢得了一场辉煌的胜利。
伊帕密浓达迫使锡西安(Sicyon)和佩勒涅与底比斯结盟,并在特罗曾(Troezen)和埃皮道鲁斯(Epidaurus)的乡间肆意劫掠,而科林斯则得到了叙拉古僣主狄奥尼索斯一世派来的援军帮助。
阿基斯波利斯二世病逝,他的弟弟克里昂米尼二世(Cleomenes II)继位。
前365年,在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主持下,伊帕密浓达试图与敌对城邦达成和平协议的努力失败。
阿尔戈斯成功地通过了一系列的外交努力拆散了伯罗奔尼撒同盟,科林斯、埃皮道鲁斯和菲留斯(Phlius)背叛斯巴达,转而与底比斯和阿尔戈斯媾和。
前363年,阿卡迪亚同盟的两座城市曼丁尼亚(Mantinea)和泰格亚之间发生冲突,前者倒向斯巴达,后者则向底比斯求援。
斯巴达得到了雅典的支持,伊利斯也加入进来,伊而帕密浓达则指挥着一支由彼奥提亚人和阿卡迪亚人其他城邦组成的联军。
前362年,曼丁尼亚战役爆发,斯巴达与雅典、伊利斯、曼丁尼亚的联军战败,而底比斯虽然获得胜利,但伊帕密浓达却在此役中阵亡。
前360年,阿格西劳斯二世病逝,其子阿希达穆斯三世(Archidamus III)继位。
前357年,第二次海上同盟瓦解,雅典与各同盟国之间爆发战争。
前338年,阿希达穆斯三世病逝,其子阿基斯三世(Agis III)继位。
马其顿的腓力二世在喀罗尼亚战役中打败了雅典与底比斯联军。
前331年,阿基斯三世死后,王位由其弟欧达米达斯一世(Eudamidas I)继承。
前309年,克里昂米尼二世病逝,王位由他的孙子,阿罗塔图斯一世(Acrotatus I)之子阿如斯一世(Areus I)继承。
前305年,欧达米达斯一世病逝,其子阿希达穆斯四世(Archidamus IV)继位。
前275年,阿希达穆斯四世死后,王位由其子欧达米达斯二世(Eudamidas II)继承。
前272年,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率军入侵拉科尼亚,斯巴达遭受围攻,守军在城外挖掘了一道壕沟以阻挡皮洛士的军队。斯巴达人得到了来自克里特的2千雇佣兵以及克科林斯的援军。最终皮洛士未能攻下斯巴达,他率军北上转而进攻阿尔戈斯,并在当地意外阵亡。
前265年,阿如斯一世病逝,王位由其子阿罗塔图斯二世(Acrotatus II)继承。
前262年,阿罗塔图斯二世在与麦加罗波利斯的战役中被僭主阿里斯托莫斯(Aristodemus)所杀,由其子阿如斯二世(Areus II)继位。
前254年,阿如斯二世病逝,王位有其表兄弟列奥尼达二世(Leonidas II)继承。
前245年,欧达米达斯二世病逝,其子阿基斯四世(Agis IV)继位。
阿基斯四世试图通过改革重振日渐衰落的斯巴达,为改变土地和财富分配不公的现象,他下令取消债务,并计划把贵族多占的土地收归国有,按照吕库古的法律将其分为4500份,授予所有市民,包括没有公民权的自由人和外邦人,此外另有1.5万份土地被授予庇里阿西人。
阿基斯四世的改革尽管得到大多数人支持,却遭到既得利益受损的贵族集团和另一位国王列奥尼达二世的强烈反对。
注释:据记载当时享有公民权的人数仅剩不足700人。
前242年,反对阿基斯四世改革的列奥尼达二世被废黜,王位由他的女婿克勒姆波图斯二世(Cleombrotus II)继承。
前241年,阿基斯四世被谋杀,其子欧达米达斯三世(Eudamidas III)继位。
列奥尼达二世复位,克勒姆波图斯二世及其妻子遭到流放。
前235年,列奥尼达二世病逝,王位由其子克利昂米尼三世(Cleomenes III)继承。
作为阿吉德王朝最后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克利昂米尼三世效法欧里庞提德王朝的阿基斯四世进行改革。
在僭主西锡安的阿拉图斯(Aratus of Sicyon)领导下,位于伯罗奔尼撒北部的亚该亚同盟日渐强盛起来,开始入侵阿卡迪亚
前229年,遭到亚该亚同盟入侵的阿卡迪亚各城相继与斯巴达结盟,包括泰格亚、曼丁尼亚、卡菲伊阿(Caphyae)、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us)。
克利昂米尼三世与埃托利亚同盟联合,从北面威胁亚该亚同盟,又出兵占领了一座属于麦加罗波利斯的边境要塞,亚该亚同盟以此为由正式对斯巴达宣战。
前228年,欧达米达斯三世病逝,其流亡美塞尼亚的叔叔阿希达穆斯五世(Archidamus V)被召回斯巴达继位。
阿拉图斯入侵泰格亚和奥尔霍迈诺斯,而克利昂米尼三世则北上进攻阿尔戈斯,以迫使阿拉图斯解围。
早前曾资助过亚该亚同盟反对马其顿的托勒密三世,此时亦转而支持斯巴达,
前227年,阿希达穆斯五世遭刺杀,来自阿吉德王朝的欧克里达斯(Eucleidas)被推上王位。
阿拉图斯出兵进攻斯巴达的盟友伊利斯,结果被克利昂米尼三世在途中设伏所败。此后,克利昂米尼三世又入侵麦加罗波利斯,再次打败前来增援的亚该亚军队。
前226年,受曼丁尼亚人之请,克利昂米尼三世驱逐了亚该亚同盟在该城的驻军。
前225年,克利昂米尼三世挥师北上,攻入亚该亚本土,在迪米(Dyme)再次获得胜利。
战败的阿拉图斯试图与北面的马其顿议和,但因遭到盟友的一致反对而作罢。
前224年,克利昂米尼三世占领了包括阿尔戈斯、科林斯和埃皮达鲁斯在内的数座城市。
亚该亚同盟许诺将伯罗奔尼撒的数座城市割让给马其顿的安提柯三世( Antigonus III Doson)以换取后者出兵。
注释:欧克里达斯是阿吉德王朝的列奥尼达二世之子。
前222年,亚该亚同盟与马其顿的联军在塞拉西亚战役中歼灭了斯巴达军队,包括欧克里达斯在内的5800人被杀,克利昂米尼三世辗转逃亡埃及,投奔托勒密三世。
前219年,流亡在外的克勒姆波图斯二世的孙子,年幼的阿基斯波利斯三世被拥立为王,由他的叔叔克里昂米尼(Cleomenes)摄政,另一位国王是莱克格斯(Lykourgos)。
前215年,阿基斯波利斯三世被莱克格斯废黜,后者成为斯巴达唯一的国王。
前211年,莱克格斯病逝,其子佩罗普斯(Pelops)继位。,因其年幼先后由马查达斯(Machanidas)和纳比斯(Nabis)摄政。
前199年,纳比斯暗杀了佩罗普斯后自己登上王位。
第二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前200--前196年),纳比斯先是支持马其顿的腓力五世对抗罗马,获得了原属于亚该亚同盟的阿尔戈斯作为报酬,继而又见风使舵投靠罗马。
纳比斯上台后,面临国内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采取了一些列激进的改革措施,以期重振日渐衰微的国势。他将自己的妻子阿皮亚推上阿尔戈斯君主的宝座,并开始逐一没收城邦内富有家族的土地,将其中大多数分配给效忠于纳比斯被释希洛人,试图用他们来补充日益减少的斯巴达公民。严厉打击一切反对派。将拉哥尼亚南部的吉雄港建设为海军基地和军械库。大力发展海军,并从穷人中招募划桨手。从克里特招募海盗作为雇佣兵,用来守卫港口和沿海城市。加固斯巴达的城墙和防御工事。
纳比斯重建了斯巴达的军队,自前371年的留克特拉战役以来,军队中的斯巴达公民数量日渐减少。过去斯巴达的军事力量基于公民组成重装步兵,以及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组成的辅助部队。其时,斯巴达公民的数量已从前5世纪的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的超过8千人减少到克利昂米尼三世时期的不足3百人。克利昂米尼三世的改革使许多人恢复了公民资格,却在塞拉西亚战役中损失大半,余下的人又在纳比斯的清洗中或死或逃。纳比斯释放了所有希洛人,用他们来补充日益枯萎的兵源。纳比斯还强迫那些阵亡或被驱逐的公民妻子嫁给被释希洛人。
注释:斯巴达公民数量的减少与共餐团体的数量和人数有着密切的关系。按照吕库古时代制定的法律,所有无法支付共餐费用的人将被取消公民资格,以此确保这一制度有效运行。然而到了前4世纪后,随着频繁的外部战争、美塞尼亚的独立以及外敌对拉哥尼亚的入侵,使许多人陷入贫困境地,无力支付共餐费用,因此被取消了公民资格。但这并不妨碍其子女参加军事训练。另一方面,斯巴达并不禁止女性拥有继承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可供分配的份地的数量。
前195年,亚该亚同盟因屡次向纳比斯索要阿尔戈斯未果,转而向罗马申诉。当罗马元老院做出有利于亚该亚同盟的决定后,纳比斯依然拒绝归还阿尔戈斯。在亚该亚同盟的配合下,罗马出兵击败了纳比斯,迫使其归还了阿尔戈斯,并放弃对拉哥尼亚沿海城市的控制权,使斯巴达完全变成了一个内陆国家。
前192年,纳比斯死于政变,年幼的拉科尼库斯(Laconicus)被拥立为王。
同年,亚该亚同盟兼并了斯巴达,拉科尼库斯被废黜。此后,斯巴达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而存在。
前146年,罗马强行解散了亚该亚同盟,希腊的大部分地区包括斯巴达都被纳入罗马的马其顿行省治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