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7期“牢”专题活动。
题记———有些鸟儿是永远关不住的,因为他们的每一片羽毛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
牢是什么?众口铄金有什么魔力,让一个人进入走不出来的牢笼?
最近有个新闻,一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死在了幼儿园校园里,一位老师把车开进校园轧到小朋友,小朋友脸着地被拖了8米,抢救无效死亡。事故未停止,几天后,小朋友的妈妈跳楼自杀。据说小朋友妈妈当天去幼儿园现场时化妆以及穿着黑丝袜,网友坐不住了,纷纷评论关于黑丝的恶劣言论。不能确定网友的评论在小朋友妈妈自杀原因里占多少成分,但是一个刚刚失去孩子的母亲,需要全世界的温柔安慰,而不是网络暴力的牢笼。
牢是什么?动用武力人力物力,维护现有的安宁和秩序。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制,氏族首领进行分配财产。在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发展,人们结成群体使用磨制或打制好的石器进行狩猎,产品有了剩余,氏族首领无偿占有,于是私有制出现,奴隶主阶级出现,国家组织形式出现。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国家的意志体现出来,这就是法律。违法者视为犯罪,对犯罪者要进行惩罚,由此出现了刑罚和监狱。监狱的产生随着阶级的变化需要而变化,为统治阶级服务,反应者统治阶级的意志。监狱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国家的暴力机器之一,是随着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此为身牢,限制人身自由,限制物质生活。或者规定时间内应该出现在哪里应该做什么,或者是在说出某个秘密之前只能呆在牢里,甚至身体需要承受一些皮肉之苦的刑罚。比如古代的监狱,在画押之前会呆在一个地方,也可能会遇到明察秋毫的好官,也可能会遇到只识贿赂的坏官,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官,犯人签字画押是必经的阶段。后面就是漫长的等待,等待着释放或者断头台。等待的过程中,监狱大牢是出不去的,自由也自然是没有的。
我还听闻过各种形式的“牢”。
一个诗人说:“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深墙大院,也确实阻隔了很多人对外面世界的接触。古代也有几个皇帝只知道大臣宦官等说的世界和自己想象中的黎民百姓。现实中百姓饿死冻死街头,好年百姓粮食丰收。没有人汇报这些消息,他就绝对不能知道。深墙大院阻隔的不仅是信息,还有国运民心。
也有皇帝惩罚后宫的手段经常是“打入冷宫”,想着冷宫就是宫廷牢房?
也有大家族惩罚家中小辈会下令把他们带去祠堂思过,嘱咐说几日不能放出来,难道祠堂是大家族的牢房?
也有宅斗剧情中某些手握实权财权的大家长(尤其是女性)后面的结局会是去佛堂礼佛,交出实权,不问世事。难道佛堂也是牢笼吗?
南唐后主李煜被幽禁在汴梁3年多,光绪帝也被慈禧太后幽禁了十年,幽禁之地对于这些皇帝来说也是牢笼吧。
古代经常会有发配的惩罚,发配到边疆、发配到苦寒之地、发配充军等等惩罚。对于被发配之人而言,身带枷锁,即使露天走在大街上,也身在牢笼里吧。
有一些学生不想上课,觉得学校就像困住他们的监狱,下课铃响的那一刻才觉得自己是自由的。这位是精神的牢。
有一些工作者,不想上班,觉得公司完全限制了他的自由,一周五天或六天班,天天盼望打卡下班的那一刻,轻松无比。这也是精神的牢。
有一些人,接到了一个任务,天天吃饭睡觉上厕所都在想着这个任务。有一些人,制定了一个计划,每天耗费小部分精力完成计划,花费大部分精力鼓励自己继续完成计划,花费一部分精力后悔自己的计划。这个任务或者计划都算的上是一把枷锁或者一个精神的牢。
人与人之间制定契约,契约精神约束签订人的行为和思想,也是一种形式的牢
哪里没有牢呢?
现在社会思想的烙印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我的言行中。
吃五谷杂粮的饮食习惯深深植入我的骨髓里。
我还在地球上遨游,此生大致也出不了太阳系。
哪里又是牢呢?
我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善良有爱,坚决传递爱与温暖,坚决不做网络黑子,不做社会后腿。也希望网络少一些无脑黑子。珍惜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