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前,又去读了一遍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委实清朴、动人,观文过半,不禁落下泪来。
题记:
诚挚的感情,会丰富、锤炼彼此生命的厚度。
毕业近两年,才能带父亲出趟远门。规划行程、联系航班、安排家事……几经周折,终于出发。
我们定在首都机场碰面,父亲已六十有余,同龄人父母中少有的年纪。这趟旅行是他第一次乘飞机,且只身一人,在等待航班抵达的时间里,我不自主有些焦虑。起身、坐下,喝掉两瓶水,绕大厅来回踱步,手机开成录像模式时刻待机——总归要为他记录这值得纪念的时刻。
终于,那张熟悉的面孔带着几分孩子般的兴奋从人群中探出,我们的旅行,便正式开始了。
说来好笑,委实才气与能力都有限,旅途中有好几次都是顾头不顾尾,但奇怪的是,回来后一一回想,恰恰是那些磕磕绊绊的瞬间,反倒令人印象深刻。
好比,落地当天的雍和宫之行,因为对北京地铁的换乘距离认知不足,本想卡着下午的时间去参观,结果却相当令人颓丧:尽管我已作为“先锋部队”,在父亲前面展现青年人的狂飙技术,同时上气不接下气的压嗓低呼:“放~我进去~”
“吧嗒!”入园安检关闭,俩人被堵在了门外。
我回头,父亲笑。
我胡乱挠挠头,好吧,那就在原地拍张照,父亲也相当随遇而安:“可以了。咱这就叫到此一游!”
及到第二日,怎么着也不能错过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差点因为我睡得太沉,父亲又不舍得叫醒我而错过。5点58分的升旗仪式,一摸手机已经近5点一刻,胡乱地抓套衣服后火速打车,其间我一声不吭,不知道在生谁的闷气,父亲也没话。
所幸一开始考虑到父亲腿不好,不能走太多路,这次旅店特意选在天安门附近,紧赶慢赶,正正好看着了仪式,那时自己才舒口气,可算没留遗憾。
匆忙中绕到父亲身后拍下这几组照片,再翻,竟生出一股莫可名状的感动:去天安门,对大部分老人来说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可眼前的这个老头,却仅仅因为女儿前一天有点累而要放弃这个机会。
尽管有几分让人哭笑不得的“傻气”,但人世间平凡珍贵的“爱”,大抵就是这样吧,我想。
仪式结束,我把手机里接下来几天的闹铃都调成每2分钟一个,又摆出严肃的架势跟父亲“理论”:“这次出来,就是为了陪你完成这些体验的,你咋还能不喊我”,没等父亲回话,我又贪嘴快,补一句:“咱要今天没看着,信不信明天我还是要带你过来看的。”
哪想父亲四两拨千斤地丢了句:“我就知道我莹儿要生她老爸的气。”
一时哑言。
真拿他老人家没辙!
太阳升起,天色渐亮,父亲迎着日光往前走。看着他的背影,我忽然意识到,这趟旅行,对父亲来说真的是在圆梦了啊。
身边人潮渐渐拥挤,我呆在原地,作家龙应台《目送》里的那段话蹿进脑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异地上学后,每次离家都是父母呆在原地,看着我远去。每每这种时刻,我都不太愿意回头,催车快点走。真怕一回头,看见两位老人想落泪又努力屏住的神情,彼此会更伤心。
终于,这次换我呆在原地看父亲朝前走。恍惚间,那几分钟像电影画面一样一帧帧刻进了我的心里。
人在成熟的过程中,对很多事情的记忆都会不可避免地渐渐模糊,但有些瞬间,从它发生的那一刻起,自己便知道,这将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了回忆。
余下两日,故宫、长城、颐和园、南锣鼓巷、三里屯、王府井,传说中北京值得一去的地方,都一一走过了。
令人欣慰的是,整趟旅行,父亲的状态都很不错。只一点,大概和普天之下的所有老人一样,一直在念叨花销太大。我忍不住想纠正他这一点,相比较不可避免的花销,我们的经历、体验,才更为重要。
但在这场观念的拉锯战中,我还是一如既往地落败了。末了,我气急败坏地丢下一句:“我都说了不要紧,你怎么能老这样。”
父亲无奈地看着我:“你爸就是这样的人啊。”
对于父亲的回答,当时我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回来后闲翻笔记,看到早前抄过的一个句子,才恍然得解——
“你拨开一个很酸的橙子而感到后悔了,
可对橙子来说,
那是它的一切。”
印象里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喝醉酒,拉着我和弟弟的手,一边叹气,一边哭泣,那时候我哪里懂得这个男人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只觉得他怎么这么脆弱,想极力逃开。
再后来,自己渐渐具备了思维能力,心智和胆气都一步步得到开拓,却在看到一点点衰老后思维固化的父亲时,有意无意地埋怨着他的守旧和呆板。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我和父亲一样,都是那颗“酸橙子”,我们敏感、脆弱、遇到难题,就想掉几滴眼泪。但好在掉完眼泪后又能振作起来,一面哭泣,一面追求。
父亲这颗“酸橙子”用它朴素的大半生教导着我:眼泪和爱,都会让我们更勇敢。
行程最后一晚,夜里返回旅店,暮色沉沉,车窗外城墙上明灯倏忽而过,我坐在副驾驶,正要唠叨返程乘机的注意事项,一回头,父亲已经在后排睡着了。
旅行总是令人疲惫,
但此时他的梦,
一定是甜的。
微信公众号:零度酒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