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至,莘莘学子即将迈出象牙塔;又到新人入职时,各大企业期待着新生力量的入注。
初入职场,或者说还未入职场时,便有或来自老师,或来自学长对新人的告诫:要虚心学习,不要眼高手低,等等,不一而足。而笔者今天只想要说——职场新人,请不要急于表现自我。
不错,到了讲故事的时候了,发生在笔者好友身上真实的职场经历和大家分享:
多年前,好友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较知名的成长型企业,真可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入职第一天,直线经理便安排了一位年轻的主管,作为她的师傅,现在企业里面都叫导师,区别无二。导师对她还算是热情,不时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任务。好友是个非常积极且认真的人,哪怕是导师安排很小的事情,她都用心去完成。并主动请教导师,求派工作。
接下来,新员工的培训开始了,很多企业的领导会在新工培训中讲话,这家企业也不例外。总裁莅临讲话,恰巧好友的导师作为内部讲师也在场,总裁还给了每位新员工一分钟的发言时间,发言结束后,只有我的这位朋友得到了总裁非常高的评价。这一点我们一点也不惊讶,因为好友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表达能力,个人形象气质方面都很出色,上学的时还经常做主持人,参加个辩论赛什么的。有了总裁的嘉奖,原本就非常上进的朋友,在接下来几天的培训中,表现得更加出色,还担任了她所在的学习小组组长,和组员们一同获得了新员工培训小组的学习冠军!
正当好友培训结束满载而归时,收到了直线经理的邮件,布置了一项工作任务,让她修改一项工作流程制度,并要求导师指导完成。好友立即去请教导师,可是导师对她的态度竟然非常冷漠,基本没有给出有建设性的指导建议,尽管好友一再地请教。好友想也许是导师想考验她的能力,当天晚上熬到12点,按照自己的想法认认真真地改完,第二天一大早就发给了导师。结果导师竟然很不屑地说:“这个东西其实基本不用怎么改,你怎么改这么多?”好友顿时哑口无言。几经周折,这项工作好歹是完成了。
没过几天,直线经理发了一封邮件,让好友转岗做其他工作,并安排了一位新的导师,也很年轻。朋友很高兴,心想肯定是经理想让她多学习不同的东西,更一如既往地投入。可是,她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新导师非常忙碌,但是给她的任务却不多。好友又和之前一样跑到新导师那里求工作任务,新导师说现在没什么活,你自己看看文件吧。就这样,好友眼看着新导师还有部门的好多同事经常加班,和自己一同入职的新人也加班,自己却好像闲得很。于是,终于忍不住给直线经理发了邮件,表达了对经理和两位导师的感谢,并希望能够承担更多工作任务。直线经理礼貌性地回复,大概意思是说她刚来不久,很多业务还不熟悉,以后工作会逐渐多起来。
过了不到一个月,部门又来了几位新员工,直线经理单独把好友叫来谈话,说了一番让她终生难忘的话:“和你一起来的XX,我对他非常满意,但是对你,坦白地说,我不满意...因为我根本看不到你的特点,也不知道你每天都做些什么...所以,下一步我打算再给你转岗,然后,再看吧...”于是,指派了一位快到退休年纪的老大姐做她的导师——很明显,这是个边缘岗位。
故事暂停,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朋友在转述直线经理那番话时那哭泣的眼神。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个一直以来被大家公认为很出色的人,更有戏剧性的是前几天还被总裁夸奖的人,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甚至可以说是伤害。我们这些好朋友们也颇为她不平。
那么问题来了,好友在培训中表现出众,甚至得到总裁的夸奖,当时第一任导师也在场,但是过后不但没有给她任何鼓励,甚至对她十分冷漠,对她的指导更是惜字如金,以致朋友熬到午夜修改的文件竟是无用功。这究竟是为什么?直线经理为他安排第二任导师真的是有意让她多学习么?
其实这一切只是源于好友犯了一个大忌——不合时宜地表现自我。
虽然她很无辜地表示自己绝没有刻意表现,不论是发言还是后来的团队活动,和在学校里的表现是一样的。我相信朋友所说的,口才好的人一张口便会给人不一样的的感觉,何况她与生俱来“主持人范”。可是,我亲爱的朋友,你的表现本身没有问题,但你忘了你是在一家快速扩张的成长型企业,员工普遍非常年轻,甚至领导都非常年轻。后来了解,好友的前两位导师也不过才大她两岁而已,直线经理也才30出头。至于最后那位快退休的老大姐,是企业兼并其他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企业同龄人所面临的机会和竞争几乎是均等的,她的第一任导师看到一个比她还年轻的小姑娘刚来就表现抢眼,甚至在总裁面前“出风头”,已经十分不悦,后来朋友虚心请教就更加让她厌烦——“你不是有本事么,总裁都夸你了,还来请教我做什么。”以致对朋友的态度来了180度转弯。由此更可以判断,直线经理之所以让她转岗,理由绝不是朋友想的那么天真,而是经理通过和第一位导师了解好友的工作表现,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基于直线经理最后那番评论得出的:直线经理并不亲自指导她,和她接触也不多,为何会对好友全盘否定,答案显而易见。
至于第二任导师,宁可自己忙的不可开交也不愿意理她,有可能是她不善于分配工作,但最大的可能是,她不愿意让别人掌握自己的工作核心内容,想要维持个人的不可替代性。果然,后来了解到,第二任导师的职位确是部门的核心岗位,她更是核心骨干。
再说说这位直线经理,我们来看一下,他布置给好友的工作任务——修订工作流程文件。工作流程是岗位工作的重要依据,一个刚刚进入公司的新人本身都不了解工作流程,竟然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优化修改,这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他对好友那番“盖棺定论”,可以说他既不懂得如何为下属分配工作任务,更没有掌握激励下属的技巧。
至于总裁,不要说在这类成长型企业,就是那些运作成熟的稳定型企业,都是非常忙碌的。这一刻给新员工讲话,下一秒立马就要去开会了,虽然夸奖了你,但是过几天再见面都未必会认识你。果不其然,朋友后来在走廊里遇见过几次总裁,总裁也只是礼貌性地打招呼,再没有问过自己特意夸奖过的女孩工作怎么样之类的。所以,千万别指望能凭着在高层面露一脸就一步登天,这样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视剧中。还有,你所在企业的高管再有魅力,对你的实际帮助也不大,真正能影响你能否在这个组织立足的人是你的导师,你的直线经理!
大家一定还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进贾府时的谨慎小心,人家黛玉作为贾府这个“大型央企”董事长贾母的外孙女,尚且察言观色,听到贾母道迎春等姊妹:“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后宝玉问起自己读书否,便不再言己读过四书,立马改口道:“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黛玉初进贾府同新人初入职场颇有相似之处,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妨收起锋芒,学会韬光养晦,伺机而动,才是更好的选择。这并不是虚伪,也不是中庸,而是能在一个组织长久立足的智慧。
黛玉没有竞争过贾府的“职场达人”薛宝钗,抱憾而终;而好友却吸取了沉痛的教训,低调做人,认真做事,任劳任怨,加之老大姐对她爱护有加,后来竟然华丽逆袭,成了部门的标兵员工;再后来,跳槽新的公司。如今,已经被我们归入“混得好”的一类人群,不论收入还是职位都是我们中的佼佼者。
前几天,又与好友小聚,无意中谈及这段经历,她轻轻呷了一口咖啡,平静地说:“既是真金,又何必急于发光呢?”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