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变得像游戏一样值得一试,它能让我们做的更好,帮助我们把目光放的更远。
给我们所做的事情都来个“+”。
作者举了个《耐克+》的跑步系统的例子,我没有尝试过,但是同步想到了Keep 这个运动社交软件,设计很人性化,使用也非常简单,根据不同的训练人群有不同可供选择的适应训练,过程中还有三秒来观察动作,然后开始,也会根据不同的强度来调整休息时间。过程中有语音数数,让人心理上容易接受,针对时间稍长的动作,还会有倒计时鼓励:“再坚持五秒~”整个页面非常流畅,实时反馈也让人动力十足,同时还设置了点赞和社群功能,让更多的人共同参与到运动中来,这就是游戏的精神和魅力。
类似的优秀APP和软件还有不少,这种“激励制度”让我们完成目标时更加动力十足,更加有趣生动,我们甚至还突破了现实的圈子,突破了地理、时间因素的阻碍,这种社会化链接是非常有价值的,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精神的营养剂。想想时不时收到来自陌生人或者亲友、同事的运动加油打气或点赞,这种生活的小确幸是不是让你获得一种莫名的兴奋啊,事实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是恐惧社交的,但是这种方式却无形中帮助了我们建立了一种社交纽带,帮助我们与他人交流。强身健体的同时,还宣扬了健康理念,甚至建立了自我的运动社交群,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家庭里曾经为了解决孩子钢琴练习枯燥一起玩过一种游戏,“钢琴plus”,之所以叫plus,是因为我们在原本的钢琴练习上加入了各种不同的元素,我只在第一次进行了引导,孩子便自动进行运转,甚至还自己主动加戏。我们把钢琴练习有时候设计成一次火车旅行,而他便是火车演奏家,几号客人慕名而来,纷纷踊跃点曲。有时候是一个餐厅,弹奏的曲子就代表一份美食,客人点的份数代表他要演奏的次数,客人夸奖美食好吃+1,代表这一遍曲子很美妙,获得了点赞。他对此乐此不疲,有时候弹错时,他还自我调侃:糟糕,这个菜烧糊了-1,枯燥的练习瞬间就立体生动起来。
+1,+1,+1……我们是多么迷恋这种被肯定的感觉,被点赞和成就感让我们腰板瞬间直了不少。
还有亲子教育中坏习惯的纠正方面。真的特别感谢这本书的启发,让我脑洞大开,设计了好多平行的小游戏去帮助孩子克服一些小毛病。
有段时间小朋友吃饭注意力不集中、家里老人对孩子关注太多又导致孩子反感叛逆,一堆一堆的连锁反应弄得家庭关系极为紧张,我们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但是老人却因此指责我们放纵孩子,我们却认为坏毛病有时候是反压迫的产品,于是我们Create 了一个游戏-“谁是伪标兵?”,全家总动员开始玩。
游戏规则很简单:
1.吃饭食不言寝不语,违反扣5分;
2.谁被外婆叨叨扣10分;
3.19:15前没吃完扣10分;
4.没有准时来吃饭扣10分;
5.吃饭注意力不集中、磨叽扣10分;
6.均衡营养吃蔬菜,营养加分5分。
最后统计分数最后两名,谁就是伪标兵。我还特别提醒老妈,你一定要克制住不能老去关注别人,不停叨叨,那样别人会被不停扣分的。
效果真的太明显了。一顿晚餐,安静而高效,孩子不再磨叽,老人也不再不停批评孩子,每个人都在暗暗较劲儿,千万别成为伪标兵。
现在,只要开始吃饭,孩子就会兴致勃勃宣布:我们开始抓伪标兵啦!然后自己暗暗使劲儿努力达到目标,同时小眼睛还提溜提溜偷偷偷偷观察别人有没有违规。
要是在过去,这种一片祥和的景象是难以想象的。老妈太关心孩子,总怕孩子不认真吃饭影响正常发育,但是关注太密切反而成了负担,孩子不愿听,于是老妈转而要求我们赶紧管孩子,一顿饭弄得所有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中,根本无法享受食物的美味。
事实上,这不是一顿饭的问题,这种叛逆还影响到了孩子其他方面,当他对大人产生反感时,善意也会被扭曲。他本能就觉得你是在否定我,根本不会认真去思考事情本身的正确性及重要性。甚至还变本加厉。
其实不仅孩子如此,很多大人在愤怒之下也是很难做出正确合理的回应的。游戏的方式很好地弥补了这方面的缺失,让气氛一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Bug自然破解。
这就是游戏的正能量。我们通过争做真正的标兵来收获好习惯,修复我们的家庭关系,及偏差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