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初见,并不十分恰当,因为两年前其实有踏上过那片土地。上次是因为工作,这一回,得益于周末。
两年前到龙潭森林公园的时候行程匆匆,干完活就跟同事们坐船回去了,所以只到过刻有“大藤峡”三个大字的石头那里。当时已经被那里的景色深迷,暗自对着天空许诺,一定会再来。不假,前些天兑现了诺言,跟家人一起。出发时心情愉悦,一路上心无杂念。可惜路程比我想象的远很多,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会以怎样的出行方式跟它见面,小电驴或者自行车,听过我想法的朋友都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给出殊途同归的答案:“死了这条心吧”。现在看来,这劝告虽然不动听,确是发自内心。
初见龙潭记不得坐了多久的车才到景区的停车场的,总之坐车成为了这次小小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坐窗边位置,可以看风景,看一棵棵挺拔的老树缓缓后退,看一个个连续转弯的告示牌站立醒目,看一块块护栏石板砖排列整齐……大概是一路上盘山的缘故,下车的时候小侄子吐了,我也胃部发酸。尽管如此,我们很快调节过来了。
靠边停车后,工作人员跟我们说前面不远处就是野猴区,孩子们听到后激动得几乎要跳起来。大概走了十分钟开始见到猴子,这里的猴子不怕生,甚至过度自来熟。我本想从背包取出手机来拍照的,但手还没打开背包的扣子,它们就“蜂拥而上”包围了我,这让我心生害怕。妈妈制止我,哥哥手上拿着面包走在后面,看到这阵势,赶紧扔了过去。
为保障安全,野猴多的地方,会有工作人员。从他们那里了解到,平时他们都是在这个路段撒食物,所以猴子们自然而然的喜欢在此聚集。这里的猴子有别于生活在动物园里的,它们过得更自由、快活,爱闹就闹,想睡就睡,无人干涉。看到有些猴子脖子肿肿的,我以为是得了甲状腺肿,工作人员告诉我,那是它们储存的食物,饿的时候它们就从那里抠回到嘴里吃。
初见龙潭过了野猴区,顺路而下,是潭水区。我曾天真地以为开车能直达潭水区,事实上还有很长的一段山路要走。山路真的只能走,诚心观景是容不得急功近利的,第一次产生这样的感觉是去中山陵的时候,那里成百上千的台阶,除了步行,别无他径。听当地人说,那是出于对伟人的尊敬。这里也许如出一辙,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吧。
父亲走得最慢,于是我也放慢脚步。一路上他耐心地给我介绍和解答看到的植物,这个是鸡血藤,药用价值很高,这个是牛奶子,果实可以吃,这个是黑墨草,六伯父屋檐下也有一片……还有很多我记不住也听不懂,只附和着点头。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我们在几个小石凳上暂作休息,已经能听到瀑布飞泻而下的声音了。再往下,有个小小的观景台。在那里光线强弱适当,微风也不燥,扶着凭栏慢慢欣赏,也十分舒适。
初见龙潭漫漫下坡路,就数观景台下来紧连着的一段最陡,母亲看了之后决定打退堂鼓,想留在观景台等我们。只觉得现在的大人更像孩子,我告诉她,人们来这里都是冲着这个潭来的,如果连潭水什么温度都不知道,算是白来了。她半推半就,最终拗不过我。
下完小陡阶,我们都径直地来到瀑布前。周边都是葱郁的花草树木,偶有一些鸟相互追逐,山涧碧透。瀑布虽谈不上大,但总有直流水源源不断涌来,如同奔赴沙场的战士,强劲而迅猛,打到潭里还能溅起水花,蔚为壮观。
初见龙潭过了一会儿听到山上传来一声孩子呼喊,声音在山谷中微微回荡。一旁戏水的小男孩闻声后,迅速举起双手托起两边嘴角,向着天空方向卖力回应“啊……”,脑袋两旁的的青筋越显越现。两个孩子稚嫩的声音,遥相呼应,不难感受他们激动和喜悦。尽管是成年人的我,也难以抑制冲动,迫不及待地解开鞋带脱掉袜子扔下小白鞋…….泡在水里那种鲜活的感觉,无法言喻。
从龙潭出来后,我们继续前行,地图上的景点很多,我们错过的也很多。到漂流点拍了几个大字后,我们最后到一个亭子上休息了。听说那叫客满楼,两层高。亭子究竟是不是琉璃瓦水泥墙我都已经不记得了,但站在上面看到的一切,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其实那也无非是些山山水水,简单的山山水水。但这些山水,让我重新审视了多年来固有的一些想法。
初见龙潭说不出为什么,我总特别向往远方。而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其实是儿时就萌生的想法,大概也因为这样,所以根深蒂固。所谓的诗和远方,每个人可能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我,曾觉得远方就是简单的物理距离,而远方的景色就是故乡所缺失的山山水水,它总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这种吸引力,异常强烈。譬如想亲眼目睹无边的大海,去感受荒芜的沙漠,去躺躺洁白的雪地……具体地说,也许是只要离开这个小地方,去哪都好。舍近求远,成为是我寻求内心平和的一种选择。直到那一刻,我才恍然,这是一道多选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