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很容易干掉,被太阳晒,被风吹,被空气不声不响消化。她说,结果我这滴水像是石头做的,埋在时间下面,就是不干。她还说,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总而言之我不能跟这世界同流。
——方方 《水在时间之下》
2012年大二的时候看了一部电影《万箭穿心》,是我喜欢的类型,现实主义,故事真实合理,接地气,予人深思。
本身由于我是湖北人的缘故,对电影《万箭穿心》中武汉话的方言有种亲切感,看了一下网络评价,普遍得到好评,豆瓣电影评分高达8.4分,获得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金鸡奖,华表奖,百合奖之类的奖项,同时在东京电影节获最佳影片提名,遗憾的是好的电影未获得好的票房,对于写实类非商业类型片来说,在国内市场并未获取关注度。
看完电影后对原著小说作者方方有了个初步了解,舍友给我推荐了方方的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当时只是网上下载了电子书看,引人入胜的情节,我从中午看到晚上9点,囫囵吞枣的看完了。当时内心久久不能平复,对于小说女主人公水上灯经历的一生充满了同情,对当时的历史对弱者的压迫充满批判。
2016年8月15日,各大官方新闻网站刊登了一条《方方的《软埋》如何面对历史上的难言之隐》的新闻,看到方方这个熟悉的名字,我想起了她的代表作《水在时间之下》,时隔四年,对小说具体内容只有一些模糊的片段,前两天经过一个书店时,在书店里又重温了一下小说。
现在看这本书,感受有些变化,突然理解了小说的主题,水在时间之下,是作者形而上学的一种深思。
小说的楔子从汉口老街卖茶叶蛋的水婆婆开始,以倒叙的方式叙事,开题就点明了主旨。小说的主要时代背景是从1920年到抗日战争,结尾到解放后,以归于平淡,消失于时间之水结束。主要故事内容就是汉剧名角水滴(水上灯)的一生,女主人公取名水滴,寓意深远,茫茫宇宙,无论你是什么角色,何尝不是一滴水滴般呢。
小说大量对汉剧的描述,围绕着汉剧,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对于汉剧我们是陌生的,戏里人生是需要我们去解读的,小说人物余啸天说了句“戏在人唱,道在人为”,这是戏里人生最好的解读吧。
水滴的艺名水上灯来自于小说人物中万江亭这个理想主义者“一盏明灯,随水而来,漂在水上,光芒四射。”水上灯人如其名,果真发光发亮,一生坎坷,与水家的家仇恩怨,悲催的身世,养父母不幸身亡,几个不同的男人,爱国的节气,艺术的天赋。
当一个人把仇恨当生活的信念的时候,大家认为她是个无情的戏子,她是当代时代背景下的英雄,民族大爱的女中豪杰,同时又是个令人心生怜悯的柔美女子。小说中的因果循环,报应轮回,充满悲剧化色彩,没有讲述佛理,却处处蕴含佛道家思想。
小说刻画了主人公杨水滴,还有陈仁厚,水文,余啸天,红玫瑰,菊妈,李翠,水武,刘金荣,万江亭,张晋生,杨小棍,林上花等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都具有时代背景代表性。
水滴是民国时期下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面对国恨家仇的自我抉择,她是超脱于自身,同时又限于自身的桎梏。没有正面写历史,作者以一个审视者带着不带色彩的角度平淡的去看待历史,小说充满了对人性的拷问,对女性的同情和赞扬,对封建男权思想的反抗。
时间是把无情的杀猪刀,水是柔情同时又是无情的,终究敌不过温柔的时间,小说充满了哲学和佛家的思想,对历史以一个不带感情色彩冷静的看者去对待。
楔子里以作者的口吻,用第三人称水婆婆口述“如果这世界是污秽的,我这滴水就是最干净的,如果这世界是洁净的,我这滴水就是最肮脏的。”这句话我想到了佛印与东坡的典故,你眼里看到什么就是什么。
我们终归于平淡,消失于时间之水。时间这把杀猪刀,会将水也埋下。
后记:对作者的评价
生活在武汉的作家方方,她在文学届的闻名,得益于1987年发表获奖中篇小说《风景》,被评论界认为“拉开新写实主义序幕”。我看到新写实主义这个标签时,有种舒适感和亲切感,写实之类的文学目前相当少了。从她的小说《万箭穿心》,《出门寻死》,《水在时间之下》,小说集《春天来到昙华林》,再到散文《汉口的沧桑往事》,她的笔调始终离不开武汉这座城市,以城市平民女性视角,悲剧化的佛儒之道,审视着时代。
《水在时间之下》作者方方简介:
方方,本名汪芳。女。汉族。1955年5月生于南京。1974年高中毕业,1975年元月在武汉运输公司当装卸工。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1989年调入湖北省作家协会,现为湖北作家协会主席。1987年发表的中篇小说《风景》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并因此而成为中国“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风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已出版小说、散文集近70部。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祖父在父亲心中》、《白雾》、《桃花灿烂》、《落日》、《万箭穿心》等,长篇小说《乌泥湖年谱》,文化随笔《汉口的沧桑往事》、《到庐山看老别墅》等。长篇小说《水在时间之下》,新作《软埋》。
网友评论